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浪子变身教育先驱

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

浪子变身教育先驱

倾情岭大尽瘁至死

 

    他曾与蔡元培先生齐名,“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初教育界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当时,另外一个流行一时的说法是“北张南钟”,这“北张”指的是一代教育先驱张伯苓,“南钟”说的还是他。

    他早年才华横溢,却从来不屑功名,对时局深深失望之余,沉浸于醇酒妇人,倚红偎翠、纸醉金迷,直至而立之年加入兴中会,结缘岭南大学,方才脱胎换骨,为岭大的发展倾尽了后半生。他的同乡孙科曾说他 “钟先生才智过人,资格最深,办学成绩斐然!但只名闻于乡,不闻于国,殆亦只求集中,不事他骛之故”,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却是“革过命,无功勋;作过官,无政绩;留过学,无文凭;才力总后人,唯一事工,尽瘁岭南至死”,寥寥数行,却是“纯粹”二字最贴切的注脚,也正因为这份“纯粹”,他才赋予了岭大至今令人怀想不已的精神与风骨。

    他就是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之名,于他当之无愧。

 风流才子

年少时:做枪手喝花酒落拓不羁

而立年:猛回头守清规结缘岭大

    要说清钟荣光与岭南大学的“半世情缘”,我们还得先回顾一下岭南大学的“前生后世”。提到岭南大学,不知道读者你是不是觉得陌生。说起来,这所创办于1888年的教会大学,不仅是广东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资格”也比燕京、清华还要老得多。不过,它最早创立时的名字叫做“格致书院”。这所学校是由美国传教士哈巴安德辗转奔波十几年,才最早在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办起来的。哈巴安德的另一个身份是医学博士,他创办格致书院,不仅希望传播宗教,更希望传播科学和医学,这也可以从校名中一窥端倪,要知道,在当时,“格致”就是“科学”二字的代名词。格致书院创办以后,风风雨雨十几年,1900年改名为岭南学堂,1905年迁至今天的康乐村,1912年改名为岭南学校,直到1914年改名为岭南文理科大学,才真正有了“大学”之称。

    钟荣光最初的人生轨迹,与格致书院这一岭南大学的前身并无交集。他于1866年出生于香山县(今中山市)的富商之家,接受的是传统诗书典籍的教育,17岁得中秀才,29岁得中举人,本可一路走下去,无论大小,总能拿个功名。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对功名已是相当不屑了。究其原因,或与年少时随父亲遍游省港,在“十里洋场”里开了眼界,洞悉了“功名”的冬烘与乏味有关,但甲午之战后的腐朽政局和黑暗世道肯定是主因。根据钟荣光日后的弟子为他撰写的传记,钟荣光自小聪明异常,读书过目不忘。不过,聪明人往往由于对现实看得过于真切,反而更容易失望和幻灭。用这一视角去审视钟荣光在人生早年沉浸于“醇酒妇人”的放浪不羁,你也会觉得这实在是再合乎逻辑不过的事情。这时候的他一边在广州城里开设“大馆”,为众多慕名而来的学生讲授科举之道挣钱,一边与众多同好喝花酒、推牌九、抽鸦片,倚红偎翠,纸醉金迷,完全是一副浪子作派。更有甚者,他还凭着一手好文章,屡屡进科场为考生充当枪手,挣来的真金白银,随后又变成嫖资赌资,像水一样花了出去。

    或许读者你会觉得我冒失,但我总觉得,像钟荣光这样才华横溢,而又内心敏感的人,就算是在最放浪形骸的时候,也从未真正放弃过对“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一问题的追问,否则,他无法迅速脱胎换骨。1896年,他受孙中山革命思想之启迪,加入了兴中会;1898年,他又结识了博济医院和格致书院的相关人士,用他日后的学生在传记里的话说,博济医院和格致书院“科学之号召,真理之传播,由浅入深,渐成一种新力量”,先生发觉“欲救己救人救国,非加入这种新力量不可”。于是,已年过三十,并名满广州的“钟举人”毅然报读格致书院。他戒赌戒鸦片,又将小妾送去学医自立,自己则在书院里从零学起。“浪子”钟荣光就此消失,教育先驱钟荣光渐渐从“新力量”里诞生。

艰辛筹款

舟车劳顿走遍两半球

经手千万不私用分文

    进入格致书院的钟荣光其实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格致之学”课堂上的“小学生”,从头学习英文和现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又被书院聘为汉语总教习,为学生讲授自己最为擅长的文章之道。想象一下他游走于“老师”与“学生”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坦然,再想一想他年过半百还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教育系旁听生的经历,我觉得,只有“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句话,才形容得尽这份纯粹和率真。

    自从进入格致书院的那一天起,钟荣光与这所学校就再也分不开了。他入校不久,就开始介入校务管理。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在他的运作之下,学校暂避澳门,更名岭南学堂。时局平静之后,学校开始在康乐村一带购买地皮,1904年,又正式迁到这里。据说,这一迁址决定是钟荣光向校方力主达成的,因为康乐园远离闹市,可以让学生少受世风干扰,一心向学,想来这也吸取他自己经历的一些教训。

    细数钟荣光对岭大的贡献,历时十多年辗转筹款,应该是最基本也最动人的。说到底,经费是大学存身之本,没有钱,愿景再美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钟荣光筹款能力之出色,在学校有口皆碑,用当时学校监督伊士嘉的话来说,可以“化土丘为泰岳”1907年,钟荣光首次向广州士绅巨贾募捐筹建学生宿舍,作为回报,宿舍门楣上都刻有“某某书斋”,以感谢捐款人,这是钟荣光为岭大“化缘”之开端,之后,他的“筹款”半径从广东渐次扩展至全国,随之又几度下南洋、赴欧洲、远走南北美洲,足迹几乎遍及全球。其弟子在传记中说,钟荣光到海外筹款,常“四方奔走,远至穷乡僻壤之餐馆、洗衣馆、农园、菜市之间。各地侨胞每招手曰,钟先生,汝又来乎,即开箱捐赠予辛勤所蓄金元三数枚不等。而先生每能温语慰借,示以远景”,脑补一下这个画面,我觉得实在温馨,所以都舍不得把这段文言翻译成现代文。而根据资料记载,钟荣光在十数年之间,为岭大筹款千万元之巨。岭大最初迁移到康乐村之时,只有两栋木屋,而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已成为广州最富丽堂皇的校园。将这富丽堂皇的校园与钟荣光在餐馆、洗衣店、农园、菜市风尘仆仆劝捐的画面在脑海里作一个对比,相信你对他的敬意也会油然而生。

钟荣光经手千万巨款,却从未取过一分一毫作私用,日常生活也十分简朴,据说连抽的烟丝都是最廉价的。在钟荣光的学生杨华日所写的《贤师之侧影》中,还有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他写道:“钟先生一表人材,体修长,貌清矍,双目含笑……日常穿洋服,结狭长领带,戴巴拿马帽,手持行杖,目载眼镜,其出也,既无私车,亦无专船,除公共交通工具外,常劳步履。在南方炎热天气之下,仆仆东山与惠爱马路之间,每每抽巾拭汗,脱帽扇凉,市民肃然目送,相顾而言曰,此岭南大学钟荣光校长也。”我承认我是外贸协会的成员,之所以钟爱这段文字,是因为这个画面太美,但这样的美,不是由一种纯粹的精神气质赋予的吗?真希望,今天还能出几个这样的“美男子”校长,只是不知道,这算不算奢望。

     成就岭大

     有所思 思岭南 有所言 言岭南

其实,钟荣光一早就有将岭大这所教会大学收归中国人自办的心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初“中国教育未发达,自不能不籍仗外人之力”,但“靠人终非久计”,应“视时机进,以备接回自办”。在他看来,将岭大收归国人自办,与其说是“收回教育权”,不如说是为了“承担教育的责任”。那这份教育的责任,到底该如何承担呢?钟荣光有非常务实的计划:第一步,国人参与校务,提供意见;第二步,国人应实际承担部分经费;第三步,勉力自立,使主权收归国人。他是这么设想的,也是这么一步步去努力的。直至1927年初,以钟荣光为主席、主要人员都为华人的校董会在岭大成立,岭大成为国人从外国人手中接过自办的第一所大学。对此,有多名学者评价,国人收回岭大,钟荣光当属首功。

      “有所言,言岭南;有所思,思岭南;有所筹划,只求有益于岭南”,这是钟荣光的学生对先生最中肯的评价。最初,岭南大学只有文学院、理学院和商学院,在钟荣光的主持下,先后办起了农学院和工学院。办农学院,是因为痛感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却十分落后,平民生计无着,学校有责任寻找新兴农业之道;办工学院,正当国民政府急于建设铁路之时,人才奇缺,岭大便将培养培训土木工程师和其他铁路、公路专门人才视作自己理所当然的使命;到了上世纪30年代,岭大又接收了长堤博济医院,为缅怀孙中山先生,更名为孙逸仙纪念医学院。至此,岭大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齐备,成了南中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据说,钟荣光的理想是将岭南大学办得像哈佛、耶鲁一样出色。在纷乱的时局之下,这个理想显然过于“丰满”,但岭大由两栋木屋起步,到有这样斐然的成就,钟荣光已付出了他能付出的全部,所以,当我们一读再读他为自己撰写的挽联,“革过命,无功勋;作过官,无政绩;留过学,无文凭;才力总后人,唯一事工,尽瘁岭南至死”,百感交集之余,只想一直记得这份纯粹的风骨和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
创办于1888年的岭南大学
私立岭南大学附中海南分校
【海上记忆】上海交大附中原址,原来是岭南大学上海分校
中国工商业和教育先驱
香港八所知名大学信息分享(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