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居易

生平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遂为下邽人。白居易生于新郑东郭宅,自幼聪慧,贞元十六年(800)二月,一举登进士第,列第四名,为登第十七人中最年少者。贞元十九年,再登书判拔萃科,入第三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正月,罢校书郎,与好友元稹相约,同应制举。二人闭户累月,揣摩时事,习作《策林》75篇,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提出治理应对方案,内容切实,见解精辟,且引古鉴今,析理深透。同年四月,二人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稹中第三次等(制科例无第一、第二等),白居易则因对策辞直语切,屈居第四等,授为盩厔(今陕西周至)尉。其间撰有《观刈麦》。十二月,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共话唐玄宗、杨贵妃事,白居易作《长恨歌》,旋即闻名于时。

元和二年秋,调任进士考官。寻添补为集贤院校理。十一月五日,奉敕试制、书、诏、批答、诗五首,六日充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四月,被任为制策考官。四月二十八日,迁左拾遗,依前充翰林学士。元和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如请降系囚、蠲租税、放宫人、绝进奉、禁掠卖良人等,“有阙必规,有违必谏”(《初授拾遗献书》)。曾取书诏批答词等,撰为程式,分为3卷,上卷文武勋阶等,中卷制头、制肩、制腹、制腰、制尾,下卷将相、刺史、节度之类,禁中号《白朴》,每有新入翰林之学士,必加求访,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称为“《白朴》流传用转新”。更为知名者为讽喻诗,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标志着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此际白居易与元稹、李绅热心写作新乐府诗歌,形成倾向、内容乃至风格相近的创作群体,近人为表彰其成就和意义,称为“新乐府运动”。元和五年,元稹贬官江陵,白居易卸任拾遗,新乐府创作渐趋消歇。元和六年,白居易因丁母忧而罢官返乡,退居京畿下邽。元和九年丁忧期满,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入朝。

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越职言事之罪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在江州,撰有夹叙夹议的《与元九书》和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因对政治失望,逐渐选择“吏隐”之路,挂着闲职,在庐山草堂与僧朋道侣交游,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感伤诗随之增多。元和十三年十二月,改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曾率州民西涧植柳,东坡种果,深得百姓拥戴。元和十五年夏,召还长安,拜司门员外郎,十二月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唐穆宗长庆元年(821),进中书舍人,又转上柱国。此时,朝中朋党倾轧,国事日非,为避免卷入政治漩涡,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在州疏浚六井,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离任时,将官俸留于州库,作为公家缓急之需,还将治水要领写成《钱塘湖石记》,刊于石上,使继任知晓。长庆四年五月,改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洛阳。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出任苏州刺史,深受爱戴。次年九月,任满离苏,郡中父老涕泣相送十里。

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白园的白居易墓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回到长安。大和二年二月,授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三月,以太子宾客分司洛阳,从此长别长安,在洛阳度过晚年。这一时期,刘禹锡成为他在元稹逝后的新诗友。二人放意山水,朝觞夕咏,相互唱和,时称“刘白”。大和四年十二月,为河南尹,后任太子少傅分司洛阳,世称白傅、白太傅。在洛阳所居履道里疏沼植树,又在香山构石楼,尝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赋闲者,人慕之,绘为《九老图》。唐武宗会昌二年(842),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会昌四年,筹募资金,开凿龙门八节险滩。会昌六年八月十四日,在洛阳辞世。遵其遗嘱,葬于洛阳龙门香山寺北侧琵琶峰顶,诗人李商隐撰《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右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唐宣宗亲自以诗吊唁:“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世称白文公。

诗歌理论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重要的文艺思想家,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尊称其为“广大教化主”。前期强调文艺反映现实,为政治为人生服务,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应“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元九书》),后期则乐天知命,对独善与兼济思想加以实践、发挥和改造,倾向诗歌随性情而发。其人生态度与思想范式滋养了中国文艺的发展,成为后代重要的思想财富。

继承汉儒以美刺言诗的传统,强调用诗歌来批评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元和初所写《策林》谈到采诗以补察时政的措施,分析诗歌创作中的情感活动称:“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在《读张籍古乐府》《寄唐生》诗中,指出文学创作“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作《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强调“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在江州司马任上所写《与元九书》,系统阐释其论诗主张,其中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白居易自称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为指导思想,立身行事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

文学创作

白居易各体兼善,取材广泛,见解超卓。长庆间曾自编《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分其诗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去世前一年所作《白氏集后记》称:“白氏前著《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唐代诗人自己整理编集作品,白居易最具典型,他的集子也是唐代保存较完整的诗文集;作品数量之多,居唐人之冠。白居易不仅在当时文坛地位甚高,对后代文坛亦有重大影响。

讽喻诗以《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最为著名,对中唐社会矛盾和社会生活有广泛深刻地反映,对于现实黑暗、人民痛苦以及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中国叙事诗的发展有积极贡献。有些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

感伤诗以长篇叙事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脍炙人口。二诗叙事生动,描写细腻,语言优美,盛传一时。《长恨歌》歌咏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由爱恨和生死两大人生主题,引申至天人之际,熔铸政治和情爱,跨越历史与现实,沟通梦想与仙幻,回眸大唐百年盛衰,文字清婉动人,气度从容不迫,声调婀娜哀艳,读来一气舒卷,令人荡气回肠。《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寄托作者的仕途失意,遣词秀丽,声画并美,真挚悱恻,情韵双绝,字字从心胸流出,诚为绝唱,后人称其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五)。二诗见证了白居易从青年步入中年,春花之胜转为秋实之美,《长恨歌》的历史传奇有诗人早年身世和初恋的投影,《琵琶行》中的现实,则投射着一段中唐世态人心的历史侧影。“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其他感伤诗,还有不少亲朋间酬赠的篇什,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朴挚动人。

闲适诗多表现闲情逸致,抒写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向往、洁身自好的志趣,《夜雪》《晚望》等小诗,则颇有禅趣及直中见曲的回味。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者亦多佳作,如《观稼》《归田三首》写农村景象,质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以游记笔法依次记叙五日游山的经过,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杂律诗在白居易诗作中数量最多,或吟咏性情,或诗酒酬唱,较为耐人寻味的是那些抒情写景小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西湖留别》《暮江吟》《问刘十九》等,以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生意盎然的境界,历来脍炙人口。

白居易吴郡诗石记

白居易在文体全面、诗文并擅方面,足可媲美李、杜。《旧唐书》强调元和文坛主盟为元稹、白居易,特别指出二人在制策奏议这类政论文的功绩和影响。作为文章大家,白居易在记、序、书、论、传、赋等非公文性文体写作中,无施不可,穷极变化,留下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等,文笔简洁,真切凝练,旨趣隽永,是优秀的山水小品;《江州司马厅记》《序洛诗》《醉吟先生传》等,抒写性情,洞开心扉,抑扬起伏,委婉达意,兼有诗性诗情;《晋谥恭世子议》《汉将李陵论》等,议论警醒,有为而作,条分缕析,情理相兼;《与元九书》披肝沥胆,阐述诗歌的生命意义。其赋作《性习相近远》《求玄珠》《斩白蛇》等,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当作学习仿效的标准程式。而在奏状、诏诰、判、策、表等公文性文体中,也多有开拓创新。还积极参与新兴文艺样式——曲子词的写作。其《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等,为文人词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艺术特色

元和、长庆之际,白居易和元稹以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的诗风而独树一帜,他们的社会政治诗及元和体(或称长庆体),成为时人仿效的典范,形成独树一帜的诗歌群体,与韩孟诗派并峙于中唐诗坛。晚唐的《诗人主客图》所列六派之中的第一派“以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上入室杨乘,入室张祜、羊士谔、元稹,升堂卢仝、顾况、沈亚之,及门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元范、祝元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白诗风格以平易为主,《唐国史补》卷下谓:元和以后为诗者“学浅切于白居易”,《冷斋夜话》记叙他作诗令老妪能解的传说,不一定真有其事,而“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辞显”(清薛雪《一瓢诗话》),少用典故和古奥词句,极炼如不炼,拙中见工巧,在平易切近中蕴涵深远的思想情趣,故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诗在当时广泛流传于宫廷和民间,还远播日本、朝鲜,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尤大。

影响

白居易议论直切、意境开阔的诗歌特点,影响了后代以文为诗的新风气。晚唐的罗隐、皮日休、韦庄、聂夷中、黄滔、陆龟蒙、吴融、杜荀鹤、郑谷;宋代的徐铉、徐锴、李昉、宋白、田锡、张咏、李至、晁迥、王禹偁、梅尧臣、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张耒、陆游;金元时期的王若虚、元好问、王恽等,元末杨维桢,元代西域诗人马祖常、廼贤等,明人宋濂、吴宽、唐寅、文徵明及公安三袁,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吴嘉纪、张英、赵执信、唐英、陈文述、俞樾、王闿运、黄遵宪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的启示。

元、明、清许多剧作家取白居易叙事诗为题材编写戏曲,如取自《长恨歌》的有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依据《井底引银瓶》改编的白朴的爱情风月剧《裴少俊墙头马上》,取自《琵琶行》的有元马致远《青衫泪》、明顾大典《青衫记》、清蒋士铨《四弦秋》、清赵式曾《琵琶行》及清佚名之子弟书《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句词句文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曾编着《白氏六帖事类集》,传因取资典实而自备,为唐四大类书之一。旧题白居易所著《文苑诗格》,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为“称白氏,尤非也”。今人以所论意境、属对、文辞藻饰皆不类白氏原旨,断为五代或宋初人伪托。但明人胡应麟《诗薮》则不以为然。

宋刻本《白氏文集》书影

《白居易文集》共75卷,生前写五本分藏各处。宋时所传,出于庐山东林寺藏本,仅前后集完备,《续后集》仅存1卷,乃重编为71卷本的《白氏长庆集》,有南宋初绍兴间刻本。明清刊白集或白诗,以明马元调刊《白氏长庆集》71卷和清汪立名《白香山诗集》40卷影响较大。日本存那波道圆活字本《白氏文集》,保存了白集初编前后集分次编辑之貌。日存白集古抄数量较多,颇可参考。今人朱金城有《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谢思炜有《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白居易文集校注》(中华书局,2011)。有年谱数种,以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为最早,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朱金城《白居易年谱》较通行。

条目图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竟蓄妓过百,还为她俩写下两句云雨诗,两个美人词流传至今
白居易编白氏长庆集
诗坛领袖:白居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背诵签到】——第二十一天
〖诗词常识〗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1) 长庆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