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诗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本质上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却短小灵活,形散神聚;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没有诗歌那么强烈的节奏,但仍讲求韵律美。结构上大体有纪实性、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征式四大类。题材丰富,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片段。手法上多以诗入文,如托物言志、象征等。

作为一种近代文体,散文诗是适应近、现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并且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C.波德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1915年《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7期刊登的用文言翻译的I.S.屠格涅夫的四章散文诗(当时列入“小说”栏,译者刘半农),是外国散文诗在中国的最早译介。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5期发表了刘半农翻译的印度作品《我行雪中》的译文,文末所附的说明指出它是一篇结构缜密的散文诗。“散文诗”这一名称从此开始在中国报刊上出现。对于这一文体的性质和特点,《文学旬刊》在1922年曾有过理论探讨,西谛(郑振铎)、滕固、王平陵等人都发表了意见。

《野草》封面

五四时期的刘半农、徐玉诺、许地山、焦菊隐、徐志摩等人都有散文诗发表。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郭凤、柯蓝等作家创作的散文诗在中国新文学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思想和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作家】牛合群 | 那些过往(外一则)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刘子邦《时代文坛百家专辑》2019060202
【吉林】刘金萍诗文选
用泥巴写诗 一一题赠农民泥塑家刘泉||作者:何小龙
【诗艺花苑】邵建国 :爱的焦渴(散文诗二章)
高考前的鼓励(散文诗)•嵇江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