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字

与电子计算机相伴而生的数字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进展与人类生活。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博物馆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等概念先后出现,成为博物馆功能拓展、服务提升、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新方向。

与数字博物馆相近的概念有数字化博物馆、网络博物馆或虚拟博物馆,是指利用扫描、拍摄和建模等对技术对博物馆藏品、标本、文件或展览等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予以数字化呈现的一种分布式网络资源的集合。数字博物馆以数字资源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传播与展示等,核心功能可概括为可视化、交互与教育、重组等方面。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博物馆逐渐从“以数字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发展,智慧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关注的热点之一。智慧博物馆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博物馆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的博物馆发展新形态。智慧博物馆具有全面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等应用特征,能够实现博物馆服务、保护和管理的智能化自适应控制与优化。智慧博物馆的系统架构至少应包含用户、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等层次,以满足综合管理服务要求,实现业务应用逻辑和数据管理的统一。中国研究者普遍认为,智慧博物馆由“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3个体系构成。其中,智慧服务主要针对博物馆公共服务需求,包括展示与体验、教育与研究、分析与传播等内容;智慧保护主要满足博物馆对藏品本体保护以及保存环境的监测、预警、调控等预防性保护的需求;智慧管理主要实现博物馆内部管理效能提升的需求。总体而言,数字博物馆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必经之路,为智慧博物馆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源支撑,而智慧博物馆则是对数字博物馆的活化利用和全面升华。

199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项目和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计划,开启了国际文化领域的藏品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运用,而1998年“数字地球”的提出更是直接启发和促成了数字博物馆概念和实践的发展,在博物馆数字资源的采集开发、展示利用和管理信息化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2009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数字化开始向智慧化转型,智慧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形成热潮,也带动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2012年,IBM 宣布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设智慧博物馆。这一概念也在中国博物馆界引发了讨论和关注。2014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智慧博物馆试点项目,内蒙古博物院山西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共计7家博物馆被列为试点单位。同年,成都市发改委也批准了成都智慧博物馆一期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底,省级以上博物馆和众多的中小博物馆都宣布或者实施了自己的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然而,经费投入、建设侧重、人才队伍、技术选择等方面原因,造成中国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存在标准不一、水平参差、智慧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在数字展示传播方面,数字博物馆主要基于图像、音视频、全景、三维模型进行在线展示,其核心在于通过虚拟手段模仿现场感,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观赏藏品、游览展厅。通过打破实体博物馆受开馆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导致的传播面较窄的问题,并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便利。智慧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显示技术来大幅提升公众观展体验,包括艺术品注释、智慧展厅、智慧策展、展览管理等,实现展品信息的深度揭示、展厅资源的科学配置、展览信息的数字化协同管理、策展工作的可视化展现、展览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展览资料的长期保存。相较于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传播手段更加丰富,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主题资源库、云展览、云讲座等方式实现各项资讯、研究成果、展览、文物的云端呈现,扩大了受众范围,并通过及时的个性化信息精准推送,实现了主动传播。

在管理应用方面,数字博物馆将数字技术引入到博物馆藏品保存和管理工作中,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方法,进行文物三维扫描、高精度扫描、高清拍摄,获取高质量的三维数据、纹理数据、色彩数据等,制作文物三维模型、平面影像等数字资源,实现文物细节信息真实、直观的永久记录与科学保存,避免因人为操作、环境影响导致的文物细节信息丢失,同时提升了文物查找效率。智慧博物馆的管理与应用则可以包含藏品管理、库房管理、观众行为分析与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综合行政管理、项目管理系统、陈列展览管理、文创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图书信息管理、智能建筑管理等方面,通过这些管理系统打通博物馆业务在机构、部门和不同环节间的数据壁垒,促进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消除“数据孤岛”,实现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在安全保护方面,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化采集,建立文物的数字档案,为制订文物保护方案提供依据;智慧博物馆的保护体系可包含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文物保护修复、安全防范、智能照明、文物本体监测、风险预控、消防管理、文物保存环境控制等方面。

数字博物馆将藏品和知识带入互联网,让社会公众不受时间、空间和身份的限制的享受平等、便利的博物馆服务,有力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智慧博物馆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拓展博物馆功能,创新了管理、服务和保护手段。未来,数字—智慧博物馆将作为引领社会变革的机构和社会创新者,在解决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讯|数字融合模式下的丝路数博
博物馆数字技术的现在和未来
建设智慧博物馆,未来有什么意义?|智慧博物馆|博物馆
大数据时代的博物馆
博物馆也得是智慧的
让文物活起来 须善用数字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