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与阶级意识》

收集了他1919~1922年间所写的8篇论文,1923年由柏林马里克出版社出版。中译本由杜章智等翻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而德国、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连续遭受挫折的形势下,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如何把握无产阶级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便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回应。在这部著作中,卢卡奇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针对第二国际以“正统”自居的理论家的观点,卢卡奇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不在于某些现成的结论或抽象的原则,而完全在于先进的方法,即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第二国际理论家的要害,恰恰是遗忘了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为经济决定论之类的机械唯物论观点,从而完全屈从于在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无批判的实证主义。为此卢卡奇要求重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并突出地强调辩证法的实质首先在于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总体与局部的统一,意味着总体对于部分无所不在的优越性;还意味着总体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由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哲学观点放弃了总体性原则,因而窒息了马克思哲学之变革社会的革命本质,抹杀了主体的能动性,从而把历史视为机械的宿命论进程。卢卡奇在哲学上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指正了这种现象和意识既是当代人类生存颠倒境况的反映,又是思想理论界拒斥辩证法的社会根源;而马克思哲学之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则要求实现人的解放,使人真正成为社会历史的主人。这一解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是可能的,而无产阶级只有真正获得其“自我意识”(即阶级意识)才能成为“自为的”阶级,才能承担起人类解放的历史责任。因此,无产阶级乃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主体-客体,是历史进程本身之总体性的承担者,因而才能真正把握总体性,把握辩证法的革命本质。以这一立场为基点,卢卡奇断言马克思哲学所要研究的不是那种与人无关的宇宙本体,而是社会历史;只有充分把握了历史的原则,把握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由与必然、“是”与“应当”、宿命论与意志论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哲学(即现代形而上学)的二律背反,才能真正占有革命的辩证法。

但是,卢卡奇在阐述辩证法及其总体性思想、强调人的主体性和革命实践时,却并没有在本体论上充分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正是这一根本缺陷,使他在强调阶级意识的历史作用时,一方面忽视经济关系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趋向于主观主义的行动主义;使他在积极阐述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时,更多地倾向于黑格尔哲学的费希特因素;并使他在突出革命实践的能动方面时,匆匆越过了社会现实的广大领域,特别是越过了这一领域之有实体性内容的具体化。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思想发展进程中较早的一部著作,但却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先猛烈抨击了以第二国际理论家为代表的“庸俗马克思主义”,重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方案,并对时代问题(特别是“异化问题”)作出了激进的应答。1923年出版以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受到批判,但对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甚至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末世论洞见 ———论卢卡奇有关现代性的思想
卢卡奇视域中的辩证法——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青年黑格尔》
重思逻辑与历史相分离的特殊情境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重新理解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总体性特征
学术争鸣||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