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仙诗

《文选》专设“游仙”类目,选录何劭《游仙诗》1首,郭璞《游仙诗》7首。或涵括不以“游仙”为题名的同类作品。此多见于曹魏乐府和其他文人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游仙诗50余首,其中近半数为残篇。同书收录不以“游仙”为诗题者更多。游仙文学滥觞于战国之际日益发展的神仙思想,而后伴随着汉末道教的创立逐渐孕生。从文学史看,游仙诗渊源于“庄骚”,酝酿并产生于两汉诗赋,后经曹氏父子乐府诗而鼎立,经嵇康、阮籍以及西晋诗人而拓展,经郭璞与东晋诗人而成熟并转化,最终在南北朝得以沿袭,隋代以后衰落。

游仙诗(明刻本《六家诗选注》卷二十一)

魏晋时最为后人称赏的游仙诗人,当属曹植与郭璞。曹植的游仙诗一方面多述服食成仙长寿,以演绎汉乐府的列仙之趣;另一方面表现怀才不遇的苦闷和生命忧苦的感慨,主人公形象较为鲜明。曹诗试图摆脱人世局促而迈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亦契合其人生经历和个人情志。唐人吴兢认为:“伤人世不永,俗情险囏,当求神仙翱翔六合之外。”(《乐府古题要解》卷下)张溥评曰:“既读《升天》《远游》《仙人》《飞龙》诸篇,又何翩然遐征,览思方外也。王初蒙宠爱,几为太子,任性章衅,中受拘挛,名为懿亲,其朝夕纵适,反不若一匹夫徒步”,“斯人感慨,岂空云尔哉。”(《陈思王集题辞》)郭璞游仙诗吸收建安、正始诸家的写作经验,篇中既有所谓“正体”,抒写游仙求仙以超脱世俗社会、追求自由境界,读来亦令人“飘飘而凌云”(《文心雕龙·才略》);更有“变创其体”,变怀疑求仙为激愤社会、焦虑人生,“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钟嵘《诗品》)。郭氏除了抒发士人情怀,其诗歌意象之繁富,描写之细腻,亦均冠绝前人,是为集游仙诗之大成者。

六朝文人遵循言志缘情的诗学传统,将自己对现世的愤懑不平、对人生的疑惑忧惧,结合人类与生俱来的对长生不死的憧憬,总发之于文辞声韵之间,使游仙诗成为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类型,并且影响到唐宋诗歌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专题复习】——西晋太康诗风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游仙诗中所寄托的隐逸情怀
夺神仙酒杯, 浇自己块垒——读郭璞游仙诗
不管作什么诗,他都是儒士
郭璞《游仙诗》十九首
中国国学网-- 郭璞的游仙诗简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