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音频科普 | 频率与均衡所针对的心理学暗示效应
userphoto

2023.03.04 广东

关注

音频科普

  Warwick Acoustics  

我们经常会在大大小小的播放器软件上看到各种比如“炫酷音效”“魔幻电音”“磅礴大厅”,“3D旋转” 。

等等之类的,一看就,哇,巨炫酷的音效

就像是在原音频上直接挂上delay+noise的唱片效果

还是去直接将声道模拟成一个单声道之后用Pan效果将整个音频来回旋转的所谓3D旋转效果

些其实都是属于一种。。。“特效?”声,也就是其实是破坏了整个音乐原本设计好的声场和对位环境的,所以如果是非常喜欢这种特效的我建议直接去听hardcore

所以这次主要还是在讨论均衡器在听感心理学上带来的影响吧

但是,既然是在均衡上的心理学效应,那又得说起等响曲线了

虽然从客观上人的听力敏感范围似乎是一个等比关系,但实际随着声压级(spl)的提升。

人耳对于各个频率敏感度之间的区别却在不断的缩小 

  1. 但依旧会发现2khz-4khz这个地方是一个人耳相对最敏感的地方

  2. 以及一个变化非常小的频率 那就是800hz-1000hz这里,这里是人耳最不敏感的频率

  3. 然后仔细去观察,会发现,6500hz-9000hz这里,随着声压级的提升,人耳对于这个频率的分辨能力渐渐变弱

  4. 然后10k-12k这里 随着声压级的提高,人耳对它的敏感度逐渐降低

  5. 之后的剩余超高频随着声压级的增加,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6. 低频的感知随着低频声压级的提升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里我们结合一个理论概念 遮蔽效应

掩蔽效应(Masking Effects),指由于出现多个同一类别(如声音、图像)的刺激,导致被试不能完整接受全部刺激的信息。

听觉中的掩蔽效应指人的耳朵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而对于不明显的声音,反应则较不为敏感。一个声音的闻阈值由于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效应。前者称为掩蔽音(masking tone),后者称为被掩蔽声(masked tone)。对于两个纯音来说,最明显的掩蔽效应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低频纯音能有效地掩蔽高频纯音,而高频纯音对低频纯音的掩蔽效应小。

通过以上几个对曲线的分析我们得出5个初步结论

1.因为这个频率本身比较容易察觉,所以如果均衡器在2khz-4kh这个频率上提升就会让这整个声音“更清晰”也就是间接提高了被人耳认知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希望得到悠长而铺地不宜被发现的效果可以对这个频率进行衰减

2.反过来分析800hz-1000hz这里也就是人耳对于响度变化非常“不敏感”的频率,而这个频率有什么那?人声第一/第二共振峰,snare的第一共振峰,bass的泛音点,也就是说,这个频率是最能暗示性表达一个声音“攻击性”的频率,对这个频率的处理同样的,会带来具有攻击性色彩的改变,或者通过模拟类均衡对之进行处理来缓和这种突兀的攻击性

3.6500hz-9000hz这里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对我来说是擦片和人声齿音,以及电吉他高音区的泛音点,也就是几个流行音乐里最常能抓住人耳的几个因素所在的频率,反过来说,这个频率是一首音乐或者混缩音频中,最能在低响度时抓住人耳的频率,对这个频率的填补或衰减会带来等同直接刺激听觉的效果

4.10-12khz常被人称作空气频,意味着大部分人将这部分频率带来的听感理解为,带动空气的质感,通常这个频率的听感处在一个刺耳和动人的微妙平衡上,被理解为“带来临场感”的频率。但因为这个频率左右有着两个会带来刺耳听感的频率,一般除非一段音频特别死气沉沉,否则这个频率都是只能不动就不动

5.超高频在大部分人耳中并不敏感,所以如果实在没有控制它的把握,切除20khz以上频率是一种妥协的解决方案

6.越是大编制的器乐和大现场,低频带来的冲击感越需要被重视,反之,民谣与人声的日常对话的极端做法是可以将100hz一下频率进行去除

7.低频过多会成为一个音频动态被限制的核心原因,但在腔体感的割舍上是个选择的问题

2.均衡器带来的相位问题 

应该有不少人知道,除线性均衡外,所有的均衡器都会产生相位问题,但大家的这个概念一直都是相对模糊的。

可以看出,同样都是低切到100HZ,选用不同的斜率【第一个图的斜率是12db/oct,第二个图是48db/oct】,产生的相位问题是截然不同的【左边是相位图,左侧数值是相移的度数】。

而如果线性去切除频率则不会发生这种相位问题

回到普通模式,这次来看看提升和衰减的相位问题,1000HZ处进行10dB的提升和衰减。

振铃效应(ringing artifacts) 

因为线性均衡是一种只存在于数字化的音频信号环境中的均衡 

所以它的计算和处理方式和收到电信号之后做出被动衰减的被动式eq不同,它会在信号之前作用,于是就会发生一个现象 

前振铃效应(pre-ringing artifacts) 

这种效应对于一些细腻混缩的人声和律动节奏类乐器会非常的致命,因为它会带来像是抽鞭子一样不舒适的听感,所以人声和律动节奏类乐器混缩通常是偏向使用非线性的eq去做调节

后振铃效应(post-ringing artifacts)

和线性均衡不同的是,非线性均衡就是一种更像是模拟均衡的eq,它的处理以通过信号做参考来处理,所以会带来的是后振铃效应

可以理解为就是讲前振铃带来的底噪后置,缺点是对延音成分的,可以用gate效果器一定程度规避

可以看出,似乎对eq的调整带来的相位斜率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提升某个频率的斜率更容易影响到整个声音的高频部分,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从良性处理的角度,用eq做衰减比提升可控

2.提升和衰减某个频率会直接对相邻频率带来影响,所以实际 衰减=提升,提升=衰减

3.过度的对单一频率提升会压缩音频动态范围,所以加大响度的办法不是去提升频率。而是去“衰减”

4.前振铃会让最终音频偏“软”因为遮蔽效应,后振铃会让延音变”糊“因为后振铃.所以打击乐和rap类人声,以及bass和钢琴都不适合用数字类均衡固定算法来修

5如果你觉得一段音频死气沉沉没有动人的点,那就不要救了,所有的提升并不会让这个音频变好,如果希望抢救不如重新录制或者利用压缩 

3.音色的质感的均衡解释

闷:通常指代800-1200hz这个频率不够明显 或者是250-500hz过于饱满

刺:通常指代音频本身录音有问题或者6500-9000hz过于明亮或有噪音

冷:干净的录音文件的常态,指代是3000hz-4000hz过于干净缺乏器乐和人质感的谐波和失真

暖:指代3000hz-4000hz充满谐波和失真,亦或是低频充足而不浑浊

亮:高频饱满而清晰泛音充足

暗:低频浑浊而饱满,高频缺失

浑浊/糊:形容1000hz左右不够不够清晰,或100hz以下频率过多

透:低频和中频缺失,缺少被人耳认知的因素带来的反常,通常恶性去切除500hz以及减少3k-8khz会达到

临场感:10k-12khz生动有变化,相反缺失会让声音变得沉闷

END

 »»

本文转载自 盲人号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763588/ 出处:bilibil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人耳的掩蔽效应
噪音和耳鸣的关系
建筑声学的基本概念
让我们走近心理声学解析
我的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