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时日军很少投降成为战俘,源于他们曾颁布的奇怪命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中国,认为他们是奉神的旨意来攻打中国的。因而,他们为能参加战斗而感到光荣,为能够成为一名日本军人而感到自豪,对于不能成为一名军人,他们会感到这是一种耻辱。

作为一名日本士兵,日本战俘也有这种认同感。正是这种自豪感,使日本士兵奉行不投降主义。

在西方各国的军队里,阵亡的人数如果达到该部队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时,该支部队不投降是不可能的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公理。向敌军投降,他们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个保持荣誉的军人。

但是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宁愿用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敌人或选择自杀,也绝不投降。

因为一旦成为俘虏,他们在日本就再也抬不起头来,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也会蒙受耻辱。这一信念直到战争的后期才有所动摇。所以在战争的前期,很少有大规模的日本战俘,不论是士兵还是平常百姓。

因为在日军的敌前逃跑,会马上被射杀,而对于平常日本国民,则会被认为是累赘而处理掉,这可以从日本军方曾经发布和执行过的一个命令中看出,“当日军受到美军攻击时,日本居民的孩子,凡是 13 岁以下的将成为累赘,要处理掉。”

因而,那些已经成为战俘的日本兵,往往是在战场上已不能抵抗、身负重伤或失去知觉的时候被俘的。在刚成为战俘的时候,日本战俘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的,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

他们不过是“奉行圣志”、“安慰圣上的忧虑”和“奉天皇之命去捐躯”而已。“天皇领导国民进行战争,服从是我的义务。”

日本的战俘在狱中,常常采取不合作对策,他们会与敌军对抗到底。

无论将受到何种刑罚,他们都会忍受,他们相信肉体上的痛苦不是可怕的,即使死亡,也不过是使他们的肉体不再得以行动罢了,而他们的精神是不会被轻易灭亡的。

日本人认为精神是一切,是永恒的;物质是次要的,是暂时的。日本的军人问答手册使用的口号是 “(敌人的)数量要以(我们的)训练来抵挡,(敌人的)钢铁要用(我们的)肉弹来碰撞。”便是最好的体现。

即使在战争后期,战俘、甚至那些希望日本在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中尽早失败的战俘也都确信轰炸不能使国内的日本人丧失士气 。因为日本人的这种信条已经更植于心中。(作者:戴琳琳 周春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战争不同认识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解读战争中的日本兵:投降就是"废品" 失去名誉等于"死人"
抗日战场中国战俘如何面对小鬼子的屠刀,震撼老照片
太平洋上穿着兜裆布爬出工事投降的日军 为面子投降改称名誉停战
日本“兽军”吃人暴行
太残忍,二战日军战俘的高死亡率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