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孩子的“反抗期”真的存在!文内附破解秘诀!
在初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玩手机、电脑”(初一34.38%,初二48.42%,初三47.69%)、“看电视”(初一34.83%,初二40.42%,初三39.96%)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级。进一步考查学生用手机或电脑常做的事情,初二学生选择“聊QQ”“玩游戏”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级。可以看出,初二学生上网的比例最高,而且偏重满足交往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本次调查中有关性教育的数据显示,7.14%的初二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成人片、成人小说”(初一5.15%,初二7.14%,初三6.82%)。众所周知,网上的色情信息几乎是未经筛选和处理的,其煽动性、色情和暴力都会对初中生产生负面影响。网络的虚拟性、缺乏监管性等特点使得各类信息良莠不齐,而初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辨别是非能力弱,容易受骗上当。因此,18.15%的初二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初一15.66%,初二18.15%,初三15.01%)。小编支招:不要让父母的爱躲在严厉的批评背后1及时调整亲子关系,做孩子的朋友与儿童期相比,初中生与父母的相处时间逐渐减少,并很少对父母袒露心迹,转而与同伴交往密切。家长要及时调整亲子关系,把孩子看作自己的朋友。不要让父母的爱躲在严厉的批评背后,再大的孩子都需要非常确定地知道父母很爱自己。请找机会,拉着孩子的手,专注而深情地对他说:“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你,你对我很重要,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无条件支持你!你要永远记住,我爱你!”



2多换位思考,少主观臆断在学业适应困境的归因和学习需要两方面,家长和子女之间均存在着认知不一的问题。建议家长理解并按照子女的需求确定自己的角色,对于子女出现的学业适应问题,多换位思考,少主观臆断;在提供直接物质性支持的同时,更需注重精神性支持和自身榜样的作用。3注重子女的情感需求在初二阶段,子女的情感需求变化并未受到家长重视。调查显示,初中生家长最关心子女的成长方面依次为“日常学习”“习惯养成”“健康安全”,而“情绪情感”的比例则排在倒数第二位。说明家长对子女成长的认识和精力投入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未能清楚认识并及时满足子女教育需求的变化,错过了教育指导的机会。因而,父母在与初二孩子交流过程中,要转移关注点,要更加注重子女的情感需求。4攻心为上


“心战”是根除”初二现象“的制胜法宝。教师与学生的“交锋”,本质上是智慧的较量。“攻心”更要讲“谋略”。具体要诀为“避其锋芒、欲进先退、变换角度、圆转迂回、投石问路”等等,要以智取胜。具体教育方式可以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附:家长守则1、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默契配合,无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2、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3、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4、 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承认差距,不求同一。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别在意现在在哪个班,要追求下一次能进什么班。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提高。5、 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6、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地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小编广告:
直击中考复习策略,学霸家长现身说法,名师在线专业指导,分享高效学习技巧,中考一条微信,每一天,都在帮您成为更好的中考家长,助力中考,一起来吧!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zhongkaoyitiao即可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二现象”,据说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遇到……怎么办? | 深呼吸
初二的学生平均成绩需要达到多少分才能上普高?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初二现象”:“初二时,家长为何不理解我?”
大数据告诉你
初二这道“坎”,迈不过去毁孩子三年!家有初中生的家长看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