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禁止国家资本,16家“太空创业”团队正经历全面商业化的洗礼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倾力打造 



上世纪70年代,深科技的发展进入爆发期。正如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描述,整个时代被赋予了“加速推力”,人类不仅登陆了月球,还制造出了生产线、飞机、 盘尼西林和结核病疫苗。引人瞩目的是,在绝大部分的人类历史中,我们都无法比马或帆船更快,但在1969年,阿波罗的10名船员们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25000英里。

 

然而,这一轮技术爆发的背后往往是国家资本的推动。比如,因冷战时期苏美两国的对立而产生的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直接推动了航空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冷战结束后,人类的“太空梦想”直接跌入了现实的“冷宫”。

 

转眼,时间又快进到21世纪初,人类又一次站到了新一轮科技爆发期的边缘。但很显然,纯粹由国家推动的技术创新在当今仍然显得十分乏力,那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将人类向前推进?从下面的案例中将能够窥见这股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也从另一面看到我们的“科技创业”所存在的差距。

 


新一轮的“太空竞赛”

 

赛事:Google Lunar XPRIZE

原定赛程:9年

奖金:3千万美元

选手:全球29支参赛队伍

距离:238,900英里

目标:月球

条件:不允许任何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

 

编者注:正如XPRIZE创始人兼CEO皮特·迪亚曼提斯所言:“只有在商业化思维方式和商业应用场景下脱颖而出的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太空计划商业运营。”

 

与其说Google Lunar XPRIZE的16支团队在参与一场新的“太空竞赛”,不如说是16家公司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太空创业”。不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将经历商业计划、融资、技术研发、产品原型、商业化的洗礼,成为一家家合格的技术型初创公司。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太空探索将不再是国家行为,而是由一群梦想家、科学家、创业者、初创公司纷纷投身其中的创业大潮。“太空创业”刚刚开始,不过我们不是已目睹了Blue Origin和SpaceX的成功了么?梦想总是要有的,何况它正在实现。

 

以下视频为Google Lunar XPRIZE官方宣传片:



与上世纪70年代不同的是,新一轮的“太空竞赛”的玩家们不再是冷战时期的美苏,而是来自硅谷的航天专家、来自德国的计算机黑客、来自日本的机械爱好者,以及来自印度的IT技术人员,甚至还有来自加拿大的一对父子。不论他们的身世、背景、国家、教育程度、还是性别年龄,吸引着这些创新者聚集在一起的只有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对更大价值的追求,以及敢想敢干的冒险精神。

 

Google Lunar XPRIZE大赛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全球最优秀的大脑,开创低成本机器人空间探索时代。没看错!是低成本!这意味着团队要解决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且根据赛制,参赛团队必须保证项目花销的90%为自筹经费。

 


赛事目标是,所有参赛团队必须自行设计制造登月车、成功在月球表面行进500米,并传回高清视频及图像。成功的团队将最终分享总计3000万美元的奖金。第一名完成任务的团队奖金为2000万美元,第二名为500万美元,另外的500万美元则将用来嘉奖未来产生的科学及技术成果。

 

Google Lunar XPRIZE于2007年启动,原计划需参赛团队在2015年底提交有效发射合同,并2016年底进行首次发射,将获胜团队的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但到2015年底,还未有任何参赛团队与火箭发射商签订有效协议,所以只能将大赛整体时间表延后一年:2016年底提交有效发射合同,2017年底进行首次发射。好消息是,根据目前公布的消息,至少有4支参赛团队已与火箭发射商签订了合同。

 


最为艰苦的是,由于比赛规定参赛团队必须自行解决大部分的经费问题,且需要有效的火箭发射合同才能进入下一轮角逐。因此,参赛团队一方面要专心做设计、研发、制造,另一方面又要满世界拉投资、找愿意接单的火箭发射商,“上青天”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原29支参赛队伍历在经近9年的淘汰后,最终只剩下16支(团队名称及国别如下表)。


团队名称     国别

Team SpaceIL    以色列

Astrobotic      美国

Team Italia      意大利

Moon Express     美国
Stellar        国际联队
Independence-X   马来西亚 
Omega Envoy     美国
Synergy Moon    国际联队
Euroluna      国际联队
Hakuto       日本
Part-Time Scientists 德国
Team Puli      匈牙利
Spacemeta     巴西
Plan B       加拿大
Angelicvm     智利
Team Indus     印度


2015年1月,深知“太空创业”不易的谷歌公司也很“体贴”的设立了600万美元的“里程碑”奖,用来缓解有潜力团队的生存压力。最终,由表现最优异的5支团队平分了这笔奖金。同时,为了让参赛团队有更充裕的时间完善自己的月球车,发射时间也被延后到了2017年。


谷歌“里程碑”奖获奖情况

 

“里程碑”奖下设三个奖项,分别为:

 

  • 着陆系统奖(100万美元):主要包括月球车的软着陆系统软硬件,比如姿态控制、追踪系统与行进轨道计算、着陆导航与控制传感器、航空电子设备、推进系统、着陆架与固定装置、热量控制、车载自控系统、交互界面与子系统。


  • 机动性能奖(50万美元):主要包括机动性促动器、促动器核心部件、月球表面导航电子设备及机动系统传感器、距离探测软硬件系统、月球表面通讯、交互界面与子系统。


  • 成像性能奖(25万美元):主要包括光学组件、探测器及电子系统、拍摄控制系统、高清成像能力、月球表面通讯、摄像系统热量控制、交互界面与子系统。


   目前仍继续参与Google LunarXPRIZE角逐的16支团队

 

很明显,600万美元无法满足16支团队的资金需求。目前,谷歌再次慷慨解囊,将“里程碑”奖的奖金总额提高到4000万美元,以使更多的团队能从中获益,并继续他们的研究。由于“里程碑”奖只是针对各团队开发的月球车在地面试验中的表现,XPRIZE目前有计划设立另外的奖项,来帮助参赛团队进行空中测试,以使他们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到完成最终的登陆月球任务。

 

最牛X的5家太空“创业”团队

 

现阶段,能成功赢得“里程碑”奖的团队无疑是具有很大优势的。首先,能从16支团队中脱颖而出意味着技术上的优势;再者,但在自负盈亏的赛制中,这笔奖金无异于雪中送炭,能让优秀团队支撑更长的时间。5支本轮胜出的团队各有优势,设计理念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一一列出:

 

美国战队Astrobotic(太空机器人)

 

Astrobotic的队徽、登陆舱及月球车


Astrobotic已赢得“里程碑”全部三项大奖:着陆系统奖、机动性能奖、成像性能奖。奖金总额175万美元。该公司创立于2008年,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他们的目标是开发低成本的太空机器人技术,同时为星际探索、科研、旅行、采矿等提供商业解决方案,立志要成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FedEx或DHL。

 

他们设计的登陆舱重量超过1公吨,相当于一个小号的SUV。登陆后将释放一台卡丁车大小的月球车,代号“格里芬”(Griffin),并探索月球上的一处光斑区域,目前认为这一光斑区域是月球地下洞穴体系的入口处。

 

此外,“格里芬”还拥有3米 X 1.6米的载货空间,有效载荷为270千克。目前计划搭乘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升空,在太空中完成分离后,“格里芬”将使用自带推进器飞向月球。在约15分钟的着陆期内,它将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辨识预定的着陆位置。部署完月球车和搭载的货物后,登陆舱将作为通讯基站继续工作,同时提供电源和Wi-Fi热点。


日本战队Hakuto(白兔)

 

Hakuto的队徽及月球车


Hakuto仅参加了“里程碑”奖中机动性能奖的角逐,并成功获得50万美元奖金。该团队立志开创非政府太空项目的先河,并通过日本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向世人展示登月已不像当年那么遥不可及。Hakuto的月球车非常小巧,尺寸约为20厘米高,30厘米长,重量为2千克。有效载荷100克,使用两轮在月球表面行进。这辆微型登陆车也展现了日本在工程技术方面的造诣:善于把复杂的机器做的极为精巧。

 

Hakuto由日本著名的机器人专家吉田和哉教授(KazuyaYoshida)领衔,主要成员来自日本东北大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他的团队主要着眼于月球车的研发,之所以将其微型化,是希望能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深入月球的地下熔岩管道。此举的重要意义在于,除了了解月球环形山星形成的历史,还将评估这些地下洞穴是否有可能成为人类在月球的栖身之地。

 

此外,月球车装备的双曲面镜摄像系统可以360度捕捉影像,全景相机配合其他传感器将负责实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在分析周围环境的同时给自身定位。


美国战队Moon Express(月球快递)

 

MoonExpress的队徽及月球车


Moon Express参加了“里程碑”奖全部三个奖项的角逐,并最终赢得着陆系统奖和成像性能奖,奖金总额125万美元。Moon Express是一家完全由私人投资的公司,旨在提供全新的太空活动商业方案,以及为人类开发月球资源。公司总部位于硅谷,拥有深厚的航空航天工程与行星科学领域的知识积累,并一直坚持精益创业原则。该公司的目标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在月球上完成一系列的机器人任务。Google Lunar XPRIZE将是整个计划的开端,他们预计在2017年底将MX-1E发射升空。

 

公司成立于2010年,目前已经是NASA的合作伙伴,而且被《福布斯》评为2011年“你应该知道的公司”。Moon Express专注于开发创新的、灵活的、可规模化的机器人航天器,他们相信,此举将极大的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

 

印度战队Team Indus(印度队)

 

TeamIndus的队徽及月球车


Team Indus参加了“里程碑”两个奖项的角逐,分别是着陆系统奖和成像性能奖,并最终赢得着陆系统奖,奖金总额100万美元。该团队隶属于Axiom研究实验室——一家航空航天领域的私营公司,总部位于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市。

 

该团队的组成比较特别,包括了前空军飞行员、制造业巨头、品牌营销专家、连续创业者以及航空航天专家。从职业上看可能这些人完全不相干,但他们因为对太空探索的激情聚集在一起,并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印度的创业精神。

 

Team Indus志在领导印度进入进入太空探索与航天技术的新时代,激励梦想家们去实践自己的太空梦想,重划私营公司参与太空项目的新版图。


德国战队Part-TimeScientists(兼职科学家)

 

Part-TimeScientists的队徽及月球车


来自德国的Part-Time Scientists赢得了“里程碑”两个奖项:机动性能奖和成像性能奖,奖金总额75万美元。从团队名称大概能够判断,这是由一群业余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没错!团队包括70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航空航天工程师、汽车制造专家,以及创业者组成的“国际联盟”,因为其中的35位都在德国柏林,所以该团队选择以德国名义出战。

 

Part-Time Scientists计划在“阿波罗17”登陆点附近,用全自动软着陆载具放出两台月球车。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拉来了著名汽车厂商奥迪公司联合开发月球车。奥迪不仅为团队提供资金,同时在月球车上应用了看家本领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可以让月球车以3.6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容应对崎岖不平的月球表面,可谓专业级的“月球SUV”。

 

Part-Time Scientists的两台月球车的命名也很有意思,分别为“伊萨克”(Isaac)和“阿西莫夫”(Asimov),合在一起就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全名。

 

“伊萨克”重量为250千克,有效载荷50千克。“阿西莫夫”重25千克,登月时将被安放在“伊萨克”内部。“阿西莫夫”采用四轮设计,车轮和摄像系统都可以做360度旋转,所以不存在前后问题。


团队联盟成为趋势


除了上述五支最具夺冠潜力的团队外,其余十一支团队也并非来打酱油的。比如来自以色列的团队Team SpaceIL,虽未获得“里程碑”奖,但却手握5000万美元融资,以及一份沉甸甸的SpaceX火箭发射合同,确认将于2017年底搭乘“猎鹰9号”火箭升空。因为2016年底所有参赛队伍需提供有效文件,以取得继续参赛的资格,Team SpaceIL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以色列团队Team SpaceIL的月球车

 

另外,为了最终能将自家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参赛团队也是想尽办法,甚至摒弃了所谓的“竞争”观念,搞起了“强强联合”。比如下面这两家。

 

同为“里程碑”奖赢家的美国团队Astrobotic和日本团队Hakuto已宣布将联手进入下一阶段的竞赛。两家的结盟证明Google Lunar XPRIZE大赛内部的合作模式也进入了新阶段。合作双方可以取长补短:比如Hakuto可借助Astrobotic的登陆车登上月球。而Astrobotic可以利用日本人的机器人技术改进自己的登陆舱,同时为自己的月球运输服务赢得一个重要客户。

 

HAKUTO团队负责人袴田健(Takeshi Hakamada)说:“我很高兴宣布与Astrobotic团队签订合作协议,这是继我们获得“里程碑”奖后,在登月任务上又迈出的一大步。这份合约将把我们的月球车送上月球,这非常重要,因为HAKUTO目前只集中精力于月球车的研发。而Astrobotic则在研发大型登陆舱,它将开创月球运输服务的新时代。我毫不怀疑,他们将成为第一支登陆月球的团队。”

 

Astrobotic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则友善的回应道:“Astrobotic非常欢迎日本同仁加入我们的第一次登月任务。我们设想过在‘月球上赛车’的情景,即多个团队同时登陆,各国为各自的团队加油助威,为他们冲过终点线欢呼。Hakuto是第一支签约团队,他们将帮助实现在地球轨道之外举行首次比赛的梦想。”

 


Astrobotic与Hakuto的登月计划示意图

 

补充阅读:XPRIZE是个啥?

 

扒一扒XPRIZE的历史,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机构?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是如何去踏足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涉及的领域?二十年来,XPRIZE都做了些什么?都有谁在背后支持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




XPRIZE基金会是一家非营利机构,于1995年成立,其管理委员会包括科技狂魔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著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印度塔塔集团掌门人拉坦·塔塔(Ratan Tata)等。XPRIZE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并提供动辄成百上千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头脑去解决世界性的挑战,为人类带来真正的技术突破。

 

XPRIZE是解决全球重大挑战的领先组织,其关注的是目前看似无法解决,或者没有明确解决途径的问题,以突破人类的极限。现如今,在全球某些领域会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比如,已知问题暂时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未知问题无人愿意求解。这是就需要激励性的措施来唤起人们的积极性。

 

高额奖金只是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参赛团队在着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融资机遇,同时为赞助者提供投资杠杆。通过将风险从资助者转移到竞争者,便可用奖项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以及吸引参与者投入时间。一旦达成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投资者可以获益,参赛团队也将更容易获得下一阶段的融资。

 

在这种良性机制的推动下,XPRIZE的参赛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可回收的有人驾驶宇宙飞船,并由此开辟了规模高达20亿美元的私人航天产业;汽车节能大赛也令MPG(每加仑汽油行驶的英里数)成为了新的汽车行业的标准;而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XPRIZE发起的海洋清洁技术相关竞赛也将石油回收率提升了4倍。

 

除了如上文提到的著名的Google Lunar XPRIZE大赛,XPRIZE关注的主题分为:能源与环境、探索、全球发展、教育与学习、生命科学,这些领域都是名副其实的“深科技”,该机构会通过奖励金额达数百万美金的方式,来鼓励参与者完成一些世界级的挑战,促进技术的真正变革。



海洋 VS 太空

 

目前组织的全球性大赛包括:


1996-2004年,太空运输技术Ansari XPRIZE大赛;


2006-2009年,小型火箭技术Northrop Grumman Lunar Lander XCHALLENGE大赛;


2007-2010年,汽车节能技术Progressive Insurance Automotive XPRIZE大赛;


2010-2011年,海洋石油污染处理技术Wendy Schmidt Oil Cleanup XCHALLENGE大赛;


2011年,快速移动诊疗设备Qualcomm Tricorder XPRIZE大赛;


2012年,医疗软硬件传感技术 Nokia Sensing XCHALLENGE大赛;


2013年,海洋环境技术Wendy Schmidt Ocean Health XPRIZE大赛;


2014年,提高非洲儿童学习能力的The Global Learning XPRIZE大赛;


2015年,海床测绘技术Shell Ocean Discovery XPRIZE大赛;


2016年,人工智能识别技术IBM Watson AI XPRIZE大赛;


2016年,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NRG Cosia Carbon XPRIZE大赛。



花絮

 

目前,Google Lunar XPRIZE邀请了好莱坞著名导演J·J·艾布拉姆斯(J. J. Abrams)为参加大赛的团队拍摄了纪录片《登月》(Moon Shot)。该片共分为9集,每一集都以非常艺术的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团队,很重要的是,向世人揭示这场科技竞赛中更加人性化的一面:为什么他们会把自己的精力和才能用在238,900 英里之外的月球。

 


“疯狂的事情与背后的人们,这才是我们喜欢的故事。”

-- J·J·艾布拉姆斯

 

DT君真的很想把全部9集纪录片都放上来,但由于微信视频数量限制,DT君只能选取其中的两部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有时间,DT君真心推荐您静下心来看完。就像艾布拉姆斯说的“疯狂的事情与背后的人们,这才是我们喜欢的故事。”

 

(每集6-8分钟,推荐Wi-Fi条件下观看)








《五十大突破技术》深度剖析版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出版 首部中文图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玉兔二号探测车在月球远端发现“里程碑”
明天,日本月球着陆器'玉兔号'将尝试落月
前谷歌月球X奖团队依然在研究月球登录器
月球表面发现水壶三角锥状物,玉兔二号已前往勘察,究竟是什么?
【现代诗词大赛】梁孝平|一夜繁华看未足,迟迟不肯退回宫。
9项大奖、10万奖金的航拍大赛 只愿看你与“家”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