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解析

【原创】2016年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解析-第01章 机械运动

〇拓普物理(Top Physics)


【正文】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运动和静止

1、机械运动

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

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Ⅰ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Ⅱ 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Ⅳ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

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S→路程→米m 、千米km;

t→时间→秒s 、小时h ;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

④、单位换算:1m/s=3.6km/h ;1km/h=1/3.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Ⅰ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Ⅱ 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 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Ⅰ 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Ⅱ 运动公式必须注意单位匹配。

Ⅲ 由于每个物理量要受到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在条件不足时不能乱下结论。

⑦、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Ⅰ 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Ⅱ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⑧、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在s-t图象中,图像是“直线型”,代表“匀速运动”; 图像是“曲线型”,代表“变速运动”; 曲线变化趋平,表示速度变小;曲线变化趋陡,表示速度变大。

⑨、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⑩、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Ⅱ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Ⅲ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①.如果列车前一半的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2*V1*V2)/(V1+ V2)

②.如果列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3,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4,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S1+S2)/t=( V3*t/2+V4*t/2)/t=( V3+V4)/2

三、测平均速度

1、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3种方法:

①、分别求出它们的速度进行比较。

②、比较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所通过的路程的长短。

③、比较物体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四、列车通过桥或山洞所走过的路程计算问题。

1、火车过桥问题

①、列车全部在桥上或山洞内时通过的路程应为桥长(或山洞长)与车长之差。

②、列车全部通过桥或山洞时通过的路程应为桥长(或山洞长)与车长之和。

2、追及问题。慢速运动的物体在前,快速运动的物体在后;追赶开始时刻定为计时起点,追及时刻定为计时终点;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差等于追赶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

3、相遇问题。两物体同时出发,相遇所用时间为t=S/(V1+ V2);一物体先运动,相遇所用时间为t=S1/ V1 +(S-S1)/(V1+ V2) ;错车问题中,两车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车身长度之和。在

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2016年中考真题解析

(说明:由于平台格式编辑问题只能上传图片格式,需要word打印版本的同学请联系李老师索取!)【拓普物理,来自实战教学经验总结,解读中考政策,分享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添加微信guodingedu,教师的好参考,家长的好帮手,同学的好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三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总复习提纲及练习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考点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真题解析)
期末复习|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经典习题及详解!
01中考物理《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