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这样让经典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于晓冰 水寒说语文(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上一篇公众号文章我写了《就课堂纪律问题说“难以哉”及其他》,也上传了课堂录音,但没有关于课堂录音的具体文字说明。我今天尝试着用“讯飞听见”这个软件把课堂录音转出来,做了一些整理,算作一个课堂实录。对这个课堂实录有两点说明,也可以说是两点思考。

1.我的教育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就是说“育人”永远都排在第一位,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的?通过讲授经典,润物无声。

2.好的课堂应该是一个随机生成的状态,而不是按照预设的轨道一条道跑到黑。教师要靠多读书,自身的积淀撑起这个课堂,要有能力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随地从头脑中抽取有用的材料,作为教育教学的素材,同时,这个素材又最好在知识上道理上能和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有机衔接,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如果已经听过上一篇的课堂录音,可以读到此处为止了,如果没有听过那个课堂录音,可以看看下面的文字版的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背景:

新学期,我带新初一的“国学课”,在国学课第一节上课时,让学生做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具体内容可以参看我公共号的历史文章),这份调查问卷应该说内容不算多,也不算少,如果认认真真地完成,至少需要半小时。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一刻钟就完成了,他们基本忽略了问卷最末“列举你读过的中国古代作品”和“谈谈你对国学课的认识和建议”这样的主观问题,而仅仅是把前面的选择题填涂完成就算了事,然后,开始东张西望,开始百无聊赖,甚至是开始和别人大声地聊天,面对这样一些情形,我临时调整了原来的计划和安排,给学生讲了一则《论语》,同时,又由此拓展开来,讲了一些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问题。

课堂实录正文:

各位同学,根据刚刚同学答完问卷之后的情况,我想到这么一则《论语》,跟诸位分享一下。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要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先看这则《论语》本身说的什么意思。“子曰”,孔子说什么呢?“饱食终日”。什么叫饱食终日?(学生回答:“就是吃饱了什么也不干。”)“无所用心”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就是没事儿可干。”)

“饱食终日”就是 “天天吃饱了,喝得了,这叫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没事儿可干,既不动脑也不用心。所以这两句话连在一块的意思就是“每天吃饱喝得,没事儿可干”。

这样的一类人,孔子给他的评价是什么呢?三个字:“难矣哉!”那这个“难矣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这个人不好”)

肯定是不好,但是这话怎么翻译?怎么比较明白地去把它说出来呢?我看到一个比较经典的译文,是这样翻译的:“这种人是真难教啊!”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翻译的方式。但是呢,我也要告诉诸位,不一定翻译得这么文雅,可以翻译得更直白一点点,如果让我来理解,这“难矣哉”在孔子就一种感叹,感叹什么?说这种人怎么样?这种人不可救药了!这种人是没救了!这种人没戏了!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是感叹,这种人确实不好。我们知道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定有很多的深邃的思想,有很多很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但是面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一类人的时候,依然禁不住要发出“难矣哉”这样的感慨,在《论语》一共近500章的内容中,有两处孔子说到“难矣哉”,这是其中的一处。

当然,不是因为“难矣哉”,就干脆不管他了。孔子还是要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于是后面接着来说:“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弈”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下棋。”)

你们小学学过课文,叫“学弈”是吧?那个 “弈”就是下棋。当然,古代的那个博弈和现在下棋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是下棋。这句话就是说:“不是有下棋这样的一种活动吗?”“为之”,就是“你干这件事儿”,“犹贤乎已”,“犹”的意思是“还”,“尚且”,表示一种让步。那么,“犹贤乎已”中的“贤”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来说,韩愈的

《师说》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不必贤于弟子”什么意思?就是“老师不一定要比弟子更强,更优秀”,所以这个“贤”就是比什么什么更好。

“犹贤乎已”这句话里面的“贤”,同样也是这个意思。关键在这儿呢,“犹贤乎已”的“已”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用“已”的时候常说什么“已经”,但是显然这个句子当中的“已”不能解释成“已经”!

那怎么办?我们依然可以“温故而知新”,可以找到我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内容去处理它,比如说我们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特别智慧的人物,叫诸葛亮。我们常常用8个字来形容它。(学生回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你们所说的这8个字,正好承接着我刚刚说的诸葛亮的智慧来说,但是我换一个说法,比如说在杜甫的一首诗当中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诸葛亮怎么样尽心竭力地为国尽忠、为国效力,然后我们用8个字来概括它叫什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吧?鞠躬尽瘁,那就说要尽心竭力,“死而后已”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到死了也不后悔”。)

不是“死了也不后悔”,而是“到死了才停下来”,活着就要拼命,就要努力,直到死了才停下来,这叫“死而后已”!所以这个“已”就是“停止”之意。

现在,把这几个字连在一块说,“犹贤乎已”什么意思就应该知道了:“还比那个停下来,啥事都不干,要强的多得多吧!”

当然,这个内容我们必须要做完整的理解。这一段文字是孔子倡导大家都去下棋吗?显然不是。他要说的中心是什么?他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样的行为。这样的一类人他觉得很不好。

我讲到这儿,诸位应当有点感觉了吧?我为什么你们答完卷之后,我说看你们的表现,我想起来这一段《论语》的内容。我给了比较长的时间让同学答卷,然后同学答完了之后,你看有同学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百无聊赖了,尝试着和别人去沟通交流一下啦,等等,等等。

你千万要意识到一点,不要觉得说老师没注意到你。说实话,我虽然在干我自己的这点儿事,但是你们每一个同学,相应的那个小的动作行为,我基本上都关注到了,你们看我的面相,就知道不是新教师,我已经工作16年了,在你们还没出生之前,我就当老师了!

刚刚开始当老师的头一两年是什么样的情景?上了讲台,往这一站,首先紧张的是什么呢?我今天讲课,讲什么内容,怎么去讲。很担心!怕讲着讲着,突然间忘了词了,忘了词,后面就接不上了,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所谓“挂板”了,是吧?

这“挂板”是很难堪的一件事情,于是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讲什么,如何讲上,而不太能关注同学的种种反应,哪怕有同学在下边调皮捣蛋,有时候甚至可能都看不到,但是时间既久,业务上的事情比较熟练了,整个注意力就转移到对每一个同学的关注上来,所以可以这样去讲,不要觉得我在忙我自己的事儿,没看到你,事实上,你们在下面的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我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刚刚在在看我的这个材料,但是依然关注到有一部分同学表现,恰恰就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至少是“无所用心”这样的状态,我不希望我的课堂上有“无所用心”这样的状态出现,那怎么办呢?

可以这样来处理,不管是我之前上语文课也好,还是我现在上国学课也好,我绝对不会满堂灌,一节课说个不停,总会给同学一些时间去完成一些规定性的任务。但是呢,这个规定性的任务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压力是不一样的,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同学可能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把这事儿干好,反过来中等偏上,或者很优秀的同学在老师布置这个任务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完成,甚至我提前都已经把这事儿做好了。

那这5分钟或者10分钟时间,你干什么呢?千万不要在那儿发呆,这个时候,你应当迅速地拿出一本和国学课有关的书来来看一看,原来我教语文课只要跟语文有关都可以,现在我的国学课我就要求和国学的内容相关,只要是有关中国古代的书籍都可以。如果你担心,说我看这古典小说,我投入进去之后,回头老师再讲的时候,我拔不出来,那你不妨可以找本古诗词之类书吧?

老师规定背诵的内容我已经会了,那现在我就在找一首诗词,把它背一下,这也是一种收获,要把这个课堂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还是说细节的问题,即使是每名同学都拿出一本书来,你也看到他们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有时间,就迅速拿出一本书迅速地翻到特定的那一页,然后马上投入开始去读书,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之前就在读这本书,所以它能够迅速的翻到特定的那一页。显然,读书这事儿,他不是特意装给老师看的,或者表现给同学去看,而是自己的一种特别的需要。

与此相对应的,也有一些同学,当老师和他四目相对时,他发现,噢,老师关注到我了,我可不能在那儿发呆了,再无所事事了,我要去看书。于是,他抽出一本书来。左翻翻,右翻翻,前翻翻,后翻翻,这5分钟,10分钟都过去了,依然没有看到他准备想看看什么样内容。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想用心去看书。这个只不过是装模作样。

请注意:读书也好,学习也好,既不是为了给老师看,也不是为了给家长看,是为了你自己要有特定的收获,这一点要特别注意。那我希望从我下一次课开始,但凡有可以自己利用的时间,每一个同学就不要再无所用心了,一定要有你自己的特定的那本书拿来去看。

还有一点点时间,可以再补充一两个小的例子。

我特别善于从细节去观察一些问题。比如,我发这个问卷的时候,就是凭着手感,大概一列有多少个人,但是总会有多有少,正好的时候也有。

发卷的时候,你看那第一个同学,不管什么情况,把卷子拿到手之后,直接往后一扔,最后一名同学的情况则是,“老师,我这少了”,咚咚咚跑过来,到我这里拿一张,“老师,我这多了”,咚咚咚跑过来,多余的卷子递给我。

其实第一个同学如果会做事的话,很简单,发到我手里了,我迅速地数一下,多了给老师,少了,马上请老师补上。这就是会做事,知道吗?

同样,你看我发这个卷子的时候,每一个同学反应也不一样,有人默不作声,也有人跟我轻声说谢谢,甚至我在有的班级,我发这个卷子的时候,有同学能够起立,用双手接过来说谢谢,从很多细节中都能看出不同人的做人、做事的特点。

会做事很重要,当然会求知也很重要。比如说我让统计这75首诗背诵的情况,你就看,有同学想都不想直接从第一个开始,看看有多少个选了A,说明这些是会背诵的。最后一统计,有58个选A,然后,再数选B和C的有多少个。

但是也有同学不是马上开始去做,而是先要动脑思考,我会背诵的,选A的数量明显偏多,我就先数B和C各有多少首。数完之后,用75减去B和C,剩下的这个数量就是A了。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儿,但是真的看出来你是否会求知,但凡能动脑的地方,就不要动手,要充分地利用你的头脑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都是小事,但是每一个会办事、会求知的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就决定了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好,我们这节课呢,就讲到这儿,下课。

说明:头条号无法上传语音文件,所以,想要听语音的请移步到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强烈建议您听听课堂的同步录音,比文字更生动更接地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沉潜蓄能力 深耕待花开
《师说》课堂实录(片段)
2500年前,中国最好的老师被一个学霸“打脸”|孔子|颜回|教育理念
大学课堂遭遇学生软抵抗
“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陈滩小学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吴少忠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