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纳米柱LED可望提高光子整合准确度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研究人员展示采用相容Si-CMOS光学微影工艺的三五(III-V)族纳米柱LED设计,同时还能控制这些纳米LED的精确生长位置——这是在CMOS电路中有效整合光子,从而实现快速芯片上光互连的关键元素。

研究人员在《ACS Photonics》期刊发表「以电信波长在具有明亮电致发光的硅芯上实现超微型位置控制的InP纳米柱LED」(Ultracompact Position-Controlled InP Nanopillar LEDs on Silicon with Bright Electroluminescence at Telecommunication Wavelengths)一文中指出,控制生长位置的良率高达90%,可在硅芯上实现均匀的磷化铟(InP)纳米柱阵列,在CMOS相容的条件下生长:低温且无需催化剂。


位置可控制的InP纳米柱阵列在460℃时生长的低倍数放大SEM图,所有图像中的比例尺分别对应至10μm以及1μm、4μm和40μm的生长周期(间距)

研究人员先从干净的硅晶圆(111)开始,在350℃下将140nm的二氧化沉积至直径约320nm的纳米级孔径中,以1μm-40μm的间距定位纳米柱成核位置。研究人员以化学方式使硅晶表面变得粗糙后,再以450℃~460℃的温度在MOCVD腔中生长InP纳米结构。研究人员发现,纳米柱的锥角明显受到生长温度的影响,在450℃时产生纳米针,而在460℃下几乎是垂直的柱状结构。

研究人员在这些纳米柱的基础上,透过同中心的核心-外壳(core-shell)生长,在pn二极体的主动区内併入五个砷化镓铟(InGaAs)量子阱,形成电驱动的n-InP/InGaAs MQW/p-InP/p-InGaAs纳米LED。


纳米柱MQW LED元件示意图

由于核心-外壳的生长模式,纳米柱由其成核位置生长而出,并延展至氧化物开口以外,达到约1μm的最终直径。因此,当纳米柱的n掺杂核心与n-Si基板直接接触时,p掺杂的外壳在氧化物遮罩上生长,消除了从p掺杂的外壳和n-Si基板的分流路径。20/200nm的Ti/Au透过倾斜的电子束蒸发到高度p掺杂的InGaAs接触层,完成该元件以形成电接触,其中纳米柱的小部份区域外露,而且没有金属作为LED光输出的窗口。

为纳米柱状LED进行表征,在1510nm以及约30%的量子效率下进行射。虽然纳米柱LED的占位空间小,但可输出4μW功率,研究人员宣称这是从纳米柱/纳米结构LED所能实现的最高光输出记录。在此建置下,由于收集效率仅5%,可用的光输出降至200nW。

该研究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是,该元件能以电偏置产生光增益,并在反向注入时表现出强光响应,使其有助于实现芯片上的光子整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导体上转换单光子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用于下一代无线技术的InP CMOS异构集成(原载于《微波杂志》23年1/2月号)
医生坦言:血脂容易升高,不外乎是这几个原因!希望你没有
通信界的冉冉新星——硅光子技术
市场预测|硅光子光通信器件市场到2020年达到10亿美元
IBM发表《Nature》子刊:一种新的器件集成方案!助力未来芯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