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勤俭,是一根接力棒俞海云
userphoto

2022.10.28 黑龙江

关注
    一代传一代,勤俭是一根接力棒。
  我的爷爷奶奶都很早过世,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父母是农民,兄弟姐妹是农民,亲戚朋友是农民。关于勤俭,深有体会。
  “人勤地不懒。”这是父亲的口头禅。农活繁忙,一年四季,父亲早出晚归,播种耕耘,勤耕细作。妈妈在家喂鸡饲猪、担水做饭、洗刷缝补……妈妈说:“岁毛儿攒毡呢,钢要用在刀刃上!生活中用钱的地方很多,不积攒些,一旦有事儿,就抓瞎了。”妈妈的柜子里长期锁着一方红手绢,包裹着一沓人民币。但凡家庭开支取钱后,马上锁起来。
  生长于山村,家庭收入完全依靠那些沟茬地,卖些菜籽、胡麻、瓜子、洋芋、高粱笤帚或几只羊维持生计,一分一厘都是从土坷垃里拨拣出来的。然而,那些年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粮食、瓜果年年歉收。收入少,日子过得紧张,日常除了购买油盐酱醋及肥皂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外,完全没有鸡鸭鱼肉等副食品。兄弟姊妹们的衣服穿了又穿,补丁摞补丁。
  这种拮据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上师范的时候。记得1988年夏季,父亲去土炼油厂打零工。暑假里我去看他,当时,父亲在崖畔下的窑洞里吃住,脸上被黑油烫伤,斑斑点点。父亲笑着说一天能炼两锅油,挣上7元钱,下学期学费不发愁了。我听得眼睛潮潮的,家里孩子多,若不是父亲母亲的辛勤劳动和精打细算,早就难以为继了。我家的日子过得虽然俭朴,但兄弟姊妹从小没饿过肚子,各个都上了学,归功于父母的勤俭持家。
  积沙成塔,聚少成多。在父母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和倾力操持下,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家里的生活渐渐好起来。在他们手中,先把几十年老旧的茅屋翻新为砌着两个砖墩的土坯房,后又新建三间砖瓦房,最后又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并先后打发三位姐姐和一个妹妹出嫁,为两位哥哥和我完成结婚成家的事宜。
  勤俭,是一根接力棒。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父母的勤俭习惯深深地影响到我。挑(抬)水拔猪草、放羊喂牲口、拾柴打野菜、间苗锄草、拔麦子、摘瓜果、碾场磨面……在我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劳动。量入为出,细细盘算,从来不敢讲究吃穿,更不奢侈地花钱。在父母耳濡目染下,我深深地理解生活的真实质朴,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奋才能有出息。在父母的谆谆鼓励下,小时候的我一直努力学习,屡屡被评为“三好学生”。初中时住宿学校,就着冷水窝头刻苦读书,考入了本地的师范学校,成了村里寥寥可数考出去读书的学生。四年师范,孜孜以求,还是继续勤奋读书。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师范毕业,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坚持自学的基础上,我又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入了党。我热爱写作,喜欢抒写生活,在很多报纸杂志发表了文章,并出版了两本书。
  勤俭,使得我在求学、工作、生活中,一步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现在,我又把勤俭的接力棒交给了儿子,让他从小懂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自己的事”的道理。儿子也很勤奋,上学读书从不偷懒,乐于参加劳动,在生活上也很懂事,不挑食,不讨要玩具、衣物乃至更多奢侈品。经过多年努力,儿子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并已从大学毕业,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对儿子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要凭本事吃饭,诚实勤俭,本分做人。
  天地无穷,人生需长勤。生活上不攀比,工作上多努力,追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勤俭持家,传承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和我们身边无数幸福的家庭一样,让明天更加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季感悟
母 亲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为父亲立碑
儿子结婚父亲的讲话
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