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临证治疗咳嗽常用效方


一、风寒咳嗽

  1、杏苏散: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苏叶 半夏 茯苓 前胡 苦桔梗 枳壳 甘草 生姜 大枣(去核) 橘皮 杏仁 (原著无剂量)。(苏叶、橘皮、苦桔梗各6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2、金沸草散:本方为川中江尔逊老中医所常用。江老早年体弱,经常咳嗽,每用止嗽散、杏苏散、六安煎等取效。但有一次咳嗽,遍用历验诸方,毫无寸效。咳嗽频频,咽喉发痒,痒心咳嗽,迁延旬余。他查阅方书,见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中说,“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便试服1剂,咳嗽、喉痒即止。他感到惊异,便用于别人,亦收捷效。几十年来,江老治疗咳嗽,无论新久,亦无论表里寒热虚实,都喜用本方化裁。有的病人咳嗽缠绵23个月,几乎遍用中西药物乏效,服本方数剂而安。以致病人间辗转传抄本方,竟亦屡有霍然而愈者。

 本方一见于《南阳活人书》,由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一见于《和剂局方》,方中无茯苓、细辛,而添麻黄、白芍。此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旋复花汤,又在《和剂局方》金沸草散的基础上添加杏仁、茯苓、五味子。

  江老使用金沸草散,并不拘守某一方,而是综合取舍三方,以及随证合用六安煎(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和桔梗汤(桔梗、甘草)。而学问之道,贵与年俱进。江老使用本方几十年,积累了——整套行之有效的加减方法,有的加减方法还方中寓方,大大地拓宽了本方的适用范围。如乍寒乍热,加柴胡、黄芩(小柴胡汤意);高热气喘,加麻黄、生石膏(麻杏石甘汤意)

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银翘散意);痰多稠粘,加浙贝母、瓜蒌仁(贝母瓜蒌散意);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子(葶苈大枣泻肺汤意);发热恶风、自汗,加桂枝、厚朴(桂枝加

厚朴杏子汤意);久咳不止,加紫菀、百部、枇杷叶(止嗽散意);体虚易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五屏风散意);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白术(六君子汤意);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苓桂术甘汤意)

  谚曰,“甘瓜苦蒂,物无全美”,世上岂有“十全”之方药?我的处理方法是:服之易呕逆者,可嘱其少量频服;若仍呕而惧服者,则改用陈士铎的舒肺汤(桂枝、苏叶、桔梗、甘草、茯苓、天花粉)合六安煎。若愈后几天复咳者,可继服柴胡桂枝汤加炙紫菀、蝉衣、木蝴蝶

20余年前我偶然移治1例外感咳嗽,外症已解,咳减而旬余不止者,1剂咳止。尔后治验渐多,便作为外感咳嗽的“扫尾方”来使用。本方药味十分平淡,但组合离奇,很难强为之诠解。还须说明的是,极少数外感咳嗽病人,初服金沸草散化裁,咳嗽虽减,却不能扫尾,渐渐干咳无痰,夜间加重,舌净无苔。此时可试用拟的“顽咳方”:玄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生甘草6g,桔梗10g,仙鹤草30g,炙紫菀30g,桃仁10g,红花6g,藕根30g,生牡蛎30g。若个别病人服本方2剂后,干咳减轻而不止者,可与清燥救肺汤交替服用,以收全功。

  3、华盖散

【主治】:风寒哮喘

【来源】和剂局方

【配伍】: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用羊肺1(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与药末拌和,再研匀,药尽为度。将药泥在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盐汤或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方解】:麻黄、紫苏,泻肺以祛风寒,杏仁、橘红,理肺化痰,桑皮泻肺止哮,茯苓淡渗利湿,甘草和中。

【方歌】: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二、风热咳嗽

 1、桑菊饮(风热轻症)

【方名】 桑菊饮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生甘草八分,苇根二钱,杏仁二钱,苦桔梗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注:1钱≈3g1分≈0.3g[1]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咳。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禁忌】 斟酌。

  2、麻杏石甘汤(风热重症)

【来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今9克),杏仁五十个(今9克),炙甘草二两(今6克),生石膏半斤(今24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今1400毫升),煮麻黄,减二升(今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今400毫升),去渣,温服一升(今200毫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喘逆,气急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方论】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比较】无汗而喘、身恶寒,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有汗而喘、身大热,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若有汗、或无汗、身无大热而喘,则宜用麻杏甘石汤两解。

三、湿热咳嗽

  1、上焦宣痹汤(轻症)

【组成】枇杷叶2钱,郁金15分,射干1钱,白通草1钱,香豆豉15分。

【功效】苦辛通阳,轻宣肺痹。

【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

【应用】呃逆;胸痛;喉痹:咽中不爽,常有异物梗阻感。

  2、苇茎宣痹汤(重症):千金苇茎汤+上焦宣痹汤

四、风热燥咳

1、桑杏汤(轻症)

【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梨皮3克。

【方歌】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巧记: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

【用法】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重者再作服。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方论】方中桑枝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2、清燥救肺汤(重症)

异名:清燥汤(《伤寒大白》卷四)

药物:霜桑叶三钱(9) 石膏二钱五分(12)人参 七分(2) 甘草(3) 胡麻仁(炒研)(9) 一钱 真阿胶八分(9)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10) 杏仁(去皮尖炒)七分(9) 枇杷叶(刷去毛,涂蜜炙黄)一片(9)

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滚热服,痰多加贝母、瓜蒌;血枯加生地黄;热加犀角、羚羊,或加牛黄。

功效:轻宣达表,清肺润燥。

适应症:

1.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胸胀(或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少津,尖边俱红者。

2.肺痿,咳吐涎沫,喘逆上气,咽喉干燥,口渴,舌光红,苔干剥,脉虚而数者。

禁忌:肺胃虚寒者忌服。

五、肺经郁热

  泻白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肺散、泻肺汤。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功用】 清泻肺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

【化裁】 肺经热重者,可加黄芩、知母等以增强清泄肺热之效;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等润肺止咳;阴虚潮热者,加银柴胡、鳖甲滋阴退热;热伤阴津,烦热口渴者,加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附注】 本方是治疗肺热喘咳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与泻白散均有泻肺作用,但泻白散是泻肺中伏火,本方是泻肺中痰水。

【附注】泻肺散(原书同卷)、泻肺汤(《准绳·幼科》卷九)。本方改为丸剂,名“泻白丸”(见《集验良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六、痰热咳嗽

  1、新制六安煎(轻症)

本方由景岳的六安煎去杏仁、白芥子加苏子、葶苈子而成。

附六安煎来源、主治、用法、加减变化等: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陈皮4.5克(一钱半); 半夏69克(二,三钱); 茯苓6克(二钱); 甘草3克(一钱); 杏仁(去皮、尖,切)3克(一钱); 白芥子(老年气弱者不用)1.52.1克(五,七分)。

【用法】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原方用法:水1钟半,加生姜3-7片,煎7分,食远服。)

【功效】化痰止咳,理肺散邪。

【主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等证。

【用药禁忌】若气虚卒倒及气平无痰者,皆不可用此。

【加减】

老年气弱者,去白芥子;

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细辛7-8分或1钱;

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

若风胜而邪不甚者,加防风1钱,或苏叶亦可;

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

若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

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1-2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止宜1片。

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2-3钱,老年者尤宜;

若气血不足者,当以金水六君煎与此参用;

凡非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15分;

兼胀满者,加厚朴1钱开痰气。

  2、清气化痰丸(轻症)

来源:医方考

庞安常曰:“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之而顺矣。”

组成:瓜蒌仁去油 陈皮去白黄芩酒炒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茯苓各一两 [6g] 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 [9g]

  3、清金化痰汤(重症)

【处方来源】(《医学统旨》)

【组 成】黄芩、山栀子各12克,知母、桑白皮、瓜蒌仁各15克,贝母、麦

门冬、橘红、茯苓、桔梗各9克,甘草3克。

【功 效】清肺化痰。

【适应症】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方歌】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 ,瓜蒌橘红茯苓草 ,痰火犯肺咳嗽止。

注:本文思路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丰华教授的教学课堂笔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陈汤+桔梗四味
【转载】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的五大要则+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定时咳嗽非顽疾,外邪里饮两相济+久咳不愈 快用经方
四百四十四、痰饮
简明实用中医儿科诸证方剂小手册
咳嗽用药总结
中医堂:清肺汤主治肺燥热咳嗽-清肺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