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LECSS 1533】牛津大学''法律与金融''专业 - 张玉鹏(2017 CLECSS-方达海外奖...
大家还记得去年获“2017 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的十位得奖者吗?其中读硕士的很多都已经毕业了!今天我们很高兴收到张玉鹏的投稿,分享他过去一年在牛津留学的各种体验。对于有志去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朋友,希望会喜欢今天的文章!
作者:张玉鹏,英国牛津大学法律与金融专业硕士,2017 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
牛津留学生活转眼结束,感谢Simon邀请,能让我在此为这一年的学习做个总结,也希望能给准备修读牛津大学“法律与金融”专业的后辈作个参考。
跳出舒适圈后的失控感、自由感与满足感
留学带给我最大的挑战是离开熟悉的生活圈,放弃稳定的工作,转而在陌生的异国他乡独自克服未知的困难。初到牛津,面对全新的语言环境和专业领域,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失控感。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阔别已久的自由感:选修喜欢的课程,灵活安排饮食起居与社交,并在学习之余尽情感受英伦,开阔眼界。
我所学的专业包含三门核心课程(经济学、金融学、法与经济)和三门选修课程(公司估值、并购与重组、谈判),核心课程为我们搭好理论框架,选修课程让我们兼顾个人兴趣和职业需求。例如,“并购与重组”这门课包含了英国、美国、欧盟的法律与实践,案例分析涉及医药、航空、零售、互联网、制造等多个行业;课上,老师从策略、估值、谈判、协同等多个维度探讨并购理论与实务,还邀请投行、律所和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为我们开展主题讲座。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学习体验:工作几年之后,你清楚自己欠缺什么,刚好有一门课能以一种系统又综合的方式满足你当下的需要。
另类的思维方式
第一学期的“经济学”可谓当头棒喝,对于一帮习惯了逻辑思维、文字表达的律师而言,这门课几乎全是数理分析,教授习惯用函数描述经济生活,用字母替代各种变量,用自信但往往令人不知所云的口吻讲解各类问题。直到最后一课,他说:“我知道你们都是好的律师,但我希望你们能通过这门课养成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后知后觉,无论是“帕累托最优”理论对于公平与效率的探讨,还是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分析,都无不诠释了法学家与经济学家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也让我意识到此前工作中有时与投资团队意见相左的原因。
面对这类冲突,“法与经济”这门课则将两门学科、两种思维的交叉性运用到极致。表面上,我们在讨论上市公司收购与重组、私募股权投资等交易的法律文本,实际上,我们在分析条款设计背后的经济学动因,如信息不对称、代理风险、套牢风险等。明显感觉到,运用双重思维方式检验后的合同条款更周延、更缜密了,很多无法完全用法理解释的交易安排(如风险划分及承担)可以借助经济学理论论证清楚,很多事后引发争议的条款也因事先忽略了交易实质而显得漏洞百出。
深度、升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还清楚记得,“谈判”课第一节,老师问及大家为何选修这门课,我回答:“无论从事诉讼业务还是非诉业务,感觉最难的问题之一就是说服别人,因此希望通过这门课学到一些getting to yes的技巧。”而老师的答复是:“如果仅是技巧,你们则低估了到牛津学习的意义;我更希望你们通过这门课,培养一种深度、升维思考问题的能力。”果然,这门课的阅读材料涉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博弈论甚至法哲学,也再次让我体会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有一节课系统讲授了人在谈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看完学者对于各种非理性的定义和理论分析,那感觉就好比你通过大量运算求出了某三角形的边长,却被告知世间早有勾股定理。
牛津的授课多是苏格拉底式的,老师会不断发问引导学生思考,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纠问,让他们意识到其答案的谬误或此前结论的浅薄。但同时,对于很多问题,老师却不会给定具体答案,只要能用正确的方法论去论证并自圆其说,那便是合理的。说到这儿,我深感小组学习的形式也是在鼓励团队协作之余对于思考能力的一种训练,面对同一问题,不同思想碰撞在一起,既能克服自己思考的盲区,更能将问题往更纵深的方向或更高维度论证。
人的潜力远比想象中大
牛津的学生几乎都能获得一种共性,那就是multitasking。比如,上午还被作业或阅读材料搞得焦头烂额,下午就能在教室与师生参加讨论会,傍晚换上得体的正装去参加晚宴,而午夜仍能如期提交作业,次日则穿戴整齐地走进考试院参加另一门考试。大家都知道在这儿的时间是短暂的,而收获知识的方式有太多种:午餐时与同专业做过barrister的同学聊聊法官的判理,可能已胜过自己研读一下午案例;正餐时与其他专业的同学聊聊各自写的论文,可能会重塑对于某问题的认知,或重拾对世界的好奇心。
若时间倒回一年,我不敢想象可以在牛津获得一等学位(Distinction)。无论是“公司估值”课的各类模型,还是类似于CFA考试的“金融学”考题,对于一个对数学发怵的文科生而言无疑难上加难,而下决心攻坚克难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传说这是中国人很少获得的荣誉。我感激这一年带给我无限帮助的师友,更感谢在我最后备考的那段日子给我鼓励的人。目标还是要有的,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可以走到哪。写到这儿,也再次想到师兄在我开学前说过的话:“你将在这里度过的可能不是你最幸福,肯定不是你最灿烂,但一定是你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愿所有人都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阅读了CLECSS公众号 1533篇文章的朋友们欢迎按以下按钮打赏我们,支持我们四年来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我们律师们经历过的金融风暴|高杉LEGAL
英国留学:G5名校入学要求及优势专业解读
浙大再现“神仙作业”!电路图、数学公式等解释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网友:太有才!
【CLECSS 1297】初入律所时要注意的事情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启示
《高考志愿填报·不要听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