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于懂了,“女强人妈妈”的控制欲,源自童年缺乏父爱


张海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市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主任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

【童心摩尔斯】专栏作者


肖波:资深媒体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童心摩尔斯】创始人


“你知道吗!” 坐在对面的Sherly(化名)拨弄着摇摇绿桃饮料的吸管,“她就是逼着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一切事,还要你感恩戴德的那种妈,控制欲超强!”

 

Sherly是个性格开朗的14岁女孩,她不缺朋友,但是缺妈妈的理解。事实上,她觉得自己在身为公司总监的妈妈眼里,就是一个笨孩子,不能按照妈妈说的保持在前十名,总是丢三落四,不能把房间打理干净,甚至走路的姿势都不能让妈妈满意。说起妈妈,她有些怨,但更多的是无奈和沮丧。

 

从近年来的咨询和众多案例中,我们发现:

1 . “控制狂人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不容小视。

2.“女强人妈妈”自己,也是童年缺乏理想父爱的受害者。


女强人妈妈特点:

强势背后是控制欲

事业成功、家中强势、有担当……她们比很多男人厉害和成功,她们是一家之主,或者是隐藏的一家之主。


你的妈妈是这样的吗?你是这样的妈妈吗?

 

“你爸爸不懂的,我来!”“放着放着,理得一点也不得法,真是分分钟离不开妈!”“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写字头要抬起来,这种姿势迟早要变驼背……”


女强人妈妈们具有明显的支配行为,这种支配行为的背后潜藏着隐蔽的攻击性,试图将别人置于依赖位置。


很多时候,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动力模式——通过贬低、指责你,批评你所做的每件事,让你感到自己很差,感到内疚,然后需要她出面才能搞定。而这一切,真的是为了你好。

 

女强人妈妈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责任心强、进取心强、道德感强,在关系远的人眼里,她往往还是一个有着很多光环的人。


但是,她们也容易与别人建立一种焦虑和内疚的依恋。而这种依恋的核心就是强烈的控制欲:你不行,没有我,你啥也干不成!



             女强人妈妈内心独白:

想做大哥的女人,却成了女人心中的大哥

一些被贴上了“女强人”标签的妈妈,对这个标签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个标签意味着强大、成功、无所不能、与众不同,可以超越很多男性;恨的是这个标签有贬低、歧视、误解和排斥感。

 

为什么没有“男强人”一说?!


人家本来想做大哥心中的女人,最后却做了女人心中的大哥。

 

“如果你们行的话,就不用我这么幸苦了。我也是没办法啊!”“女强人妈妈”往往会这么想。

 

如果老公和子女要离开她,并解放自己的话,她又会郁郁寡欢,甚至可能抑郁地想:“你们这些没良心的!”

 

“女强人妈妈”通过把自己置于有力量的施助者的角色,从而来防御自己内心深处的抑郁和无助感。因为助人者如果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感激和致谢,就会导致抑郁。对“女强人妈妈”来说,这种致谢就是听从她的指挥。



  为家人操碎了心

女儿老公都不嫌好

40出头就成为某事业单位处级干部的罗玲(化名),这些日子正为工作和家庭事务感到心烦意乱。

 

罗玲工作能力强,有闯劲,有思路,一直深受领导器重。近期被派到一个新的部门负责,这个部门在单位中属于“老大难”的落后部门。罗玲到岗后雄心勃勃,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想快速扭转局面,但感到大家都不配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这些人素质实在太低,不是一般的低!他们完全不思上进,阻碍了事业进取的速度”,“我明明可以成功的,可他们却……”,“如果能听我的,……”


罗玲感到全部门的人都在反对自己,其实她也担心自己在部门中太孤立。磕磕碰碰的半年里,部门工作已有很大起色……


工作差强人意,后方家庭就让罗玲苦恼了。女儿刚刚进了一所区重点高中,其实初中成绩不太好,因为罗玲的运作让她进了学校,一方面天性贪玩,另一方面正值青春期,再加上学校的压力。女儿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老公又一百样不管事儿,罗玲越想越生气。女儿的情感逻辑很简单:“样样事情都是你决定的,学校也是你选的,所以结果不好当然是怪你。”


而让罗玲又愁又怒的是,自己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女儿却不领情,老公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好!


罗玲没有意识到,其实女儿最恨的是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还要对妈妈感恩戴德,还要承认妈妈完全尊重自己意愿!因为考高中时,罗玲貌似尊重地问过女儿的意见,但最后出于“为了你好”而代替女儿做出了决定……



  罗玲式妈妈

  从小缺失理想父爱

为什么会出现“女强人”?

她们的成长经历里受到过什么创伤?

问题的根源来自“女强人”的婴儿期


在婴儿10-16个月大的时候,是一个“分离-个体化”的实践阶段。这个时期,如果养育者不能共情地接纳、回应和肯定孩子,就会导致小baby缺失两样东西:成长所需要的雄心和理想化父母的印象。

 

婴儿期的缺失会导致这种需要在长大后代变本加厉地加强。比如,追溯很多烟民的童年,就是0-1岁口唇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


而缺乏理想化父母的印象,就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过份理想化,以及自认为无所不能,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


在随后的人际关系中,他们需要无限的赞美,来证明自己无所不能。

 

婴儿期缺乏理想化父爱的人常常会这样想:

“因为从来靠不上别人,只能靠自己,只相信自己。”

“从小自强不息,视挫折为一种挑战和磨练,愈挫愈勇。”

 

为什么说是理想化父亲的缺失而不是理想化母亲的缺失?


因为一个人是否强大而有担当,这种能量主要来源于父亲,来源于母亲对父亲的肯定。

 

如果父母“扣留”了爱和情感,小baby感到不被渴望,就像隐形的被遗弃,他们就会努力预先阻止这种感受,然后通过幻想去控制父母的行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由自主地成为“控制狂人”。他们的人际关系模式会表现为严重的自我界限混乱或没有自我界限。他们从自我出发(却常常以高道德标准的名义)为别人做决定。

 

他们常常无视周围人的存在,眼中只存在自己,周围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常常被当作一个用具,或被作为一面理想化的镜子,从中可照出同样理想化的自身。


从我们身上,

孩子学习爱自己

可以理解,那些剥夺孩子选择权却还要孩子感恩戴德的强势父母,那些总想控制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的父母,原来背后,是他们自己在婴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接纳。


养育下一代时出现的诸多困难,常常与父母自己早年成长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缺撼有关。

 

所以,不必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自责,也不必去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每一个父母都会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尽量做到最好。而我们的孩子,现在不仅获得了更好的成长环境,而且他们的父母也因为受到更高的教育和愿意接受儿童心理发展的理念,会更加科学地养育孩子。

 

最后,有一种能够提升孩子养育质量的方法,每个父母都要学习并运用:让我们学习照顾自己内心的需要,对自己好一点。当我们过得舒服了,对待孩子的情绪也会更加平和,更重要的,这也是给孩子做出的示范,让他们学会爱自己。

 

觉醒的父母,让我们通过努力,打破原生家庭的循环,给孩子完整的爱!




这篇文章中

有没有哪些话触动你

激发你的思考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把队友过成仇人,至少保持个纯洁友谊 (>‿◠)
青少年成长三阶段: 为何重要?
为什么人不记得3岁前的事情?
【糖·校对稿】张海音:“女强人”的成因和理想化父亲的缺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想长大的自己 | 罗清军
很多人不配为人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