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世界的本源:在天为形,在地为象

气一元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体系,其蕴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此,仅就其中与中医学关系密切的部分做一些简介。


(一)气:万物的本源


寰宇茫茫,生物吐纳,有一种有形无形而存在的东西,中国古代哲学称之为气。


元气生化万物 是宇宙世界的本原


东汉王充谓“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


北宋的张载谓“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正蒙·太和》);


《内经》称宇宙为太虚


在广阔无垠的宇宙虚空中,充满着无穷无尽具有生化能力的元气,元气(即具有本原意义之气)敷布宇空,统摄大地,天道以资始,地道以资生。一切有形之体皆赖元气生化而生成。


东汉王充(资料图:图源网络)


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气”是世界的物质本原。


(二)气:万物之间的中介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入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互感应与普遍联系的媒介——“气”


感应,即交感相应之谓。有感必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气有阴阳,是两两存在于一之中。气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阴阳对立的双方共同组成气的统一体,它们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气之阴阳两端相互感应而产生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有差异就有统一,有异同就有感应。


“以万物本一,故一能合异,以其能合异,故谓之感。……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正蒙·乾称》)。


相互感应和普遍联系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感之道不一,或以同而感”;


“或以异相应”;


“或以相悦而感,或以相畏而感”;


“又如磁石引针,相应而感也”;


“感如影响,无复先后,有动必藏,咸感而应,故曰咸速也”(《横渠易说·下经·咸》)。


太极图(资料图:图源网络)


天地大纪 人神相参也源于“气”的作用


阴阳二气的相互感应产生了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使物质世界不断地运动变化。这种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把人与自然、社会视为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医学基于气的相互感应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人体的五脏六腑与生理功能,以及生命物质与精神活动之间,虽然千差万别,但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切联系的,在差异中具有统一性,遵循共同的规律,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故曰:“人与天地相参”(《灵枢·经水》)。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三)气的根本属性:运动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内经》称气的运动为“变”、“化”,“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


“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内经》(资料图:图源网络)


气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能力


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不论是动植物的生育繁衍,还是无生命物体的生化聚散,天地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更、凋亡,无不根源于气的运动。


“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素问·六微旨大论》)。


气有胜复作用,即气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能力。气这种胜与复、克制与反克制的作用,是气自身运动的根源。


“气”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气的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表现为天地上下、升降、出入、动静、聚散、清浊的相互交感。


《内经》以“升降出入”四字概之,故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形气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气生形,形归气,气聚则形生,气散则形亡。形之存亡由乎气之聚散。气充塞于太虚之中,.一切有形之物的生成和变化乃至消亡,无不由于气的气化作用。


流云(资料图:图源网络)


所谓“气始而生化,……气终而象变” (《素问·五常政大论》)。


《内经》不仅在气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和形相互转化的思想,而且用阴阳学说阐明形气转化的根源。


“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阳动而散则化气,阴静而凝则成形。阴阳动静的相互作用,是气化成形和形散为气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过程的根本原因。气至大无外,至细无内。大者,有形之物与太虚之气之间;小者,每一有形之物内部都存在着形化为气和气化为形的气化作用。


聚散统一揭示了宇宙万物气的统一性


气是阴阳矛盾统一体,阴阳矛盾对立形成了气的永恒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动静统一是气的运动性质。气化运动是动与静的统一,聚散统一则是气的存在形式。散而归于太虚,是气的无形本体;聚而为庶物之生,是气的有形作用。聚暂而散久,聚散在质和量上均统一于气,聚散统一揭示了宇宙万物气的统一性。阴阳统一揭示了气的内在性质,动静统一描述了气的存在状况,而聚散统一则规定着气的存在形式。


(四)中医学中的气一元论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要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也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故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


“人类伊始,气化之也。两间(作者注:指天地间)既有人类,先由气化,继而形化,父精母血,子孳孙生”(《景景室医稿杂存》)。


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作用的机体。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医权初编》)。


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这种“气”相对于天地之气而言,是人体之气,故又称“人气”。人类只要认识人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就能够认识生命的运动规律,故曰:


“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素问·气交变大论》)。


血、精、津液等亦为生命的基本物质,但它们皆由气所化生,故称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古籍经络图影(资料图:图源网络)


“人之有生,一气而已……气以成性,而内焉则为人之心,外焉则为人之体。体者气之充,而心者气之灵”(吴廷翰《古斋漫录》)。


人的形体和人的思想精神都是气的产物。中医学在古代哲学气论的基础上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认为:


“人之生死由乎气”,“惟气以成形,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医门法律》),


即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也是由物质机体产生的一种气的活动,故曰:


“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位,气纳神存”(《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


“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论》)。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它对于中医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辑:云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气一元论:气的内含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三)
第一节气一元论
阴阳行气的运化
气机与气化辨析
气一元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