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鉴|曾点·陶印:古老印材的当代表达

◥《中国美术报》第022期 书法 17

古老印材的当代表达

曾点

谢稚柳曾有言:“印章符信盖昉自春秋之世而极盛于秦、汉,积以岁月,遂成专门之学。元吾丘衍撰《学古编》一书,此即印学专著之滥觞。王冕、文彭辈,以叶腊石科之青田、寿山诸石章引进印坛,遂开士人自篆自镌方便法门。自此,数百年来,无计印人发欢喜愿,了金石癖,好古敏求,搜罗古印,耕石不倦。”由此观,印章篆刻发源已久,上可推至纪事、信押之用的春秋秦汉,而后得益于石材的运用,使得文人拥有了相对便利的篆刻媒材,遂兴盛起来,明清流派纷呈,至今仍发挥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 韩天雍、刘茜 陶印(释文:夏) 宜兴陶土 6.3cm×9.2cm×12.5cm

然而,篆刻艺术在受到广泛青睐的同时也为其从事者带来挑战。已有篆刻家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创作上的集体困境——对传统文化修养的普遍贫乏束缚着我们深入传统艺术,更遑论将其进行现代性转换。但是,时代所带来不仅是挑战,还有更多便利和新的视角。这首先就表现在材料的再发掘上。

◥ 韩天雍、刘茜 陶印(释文:画乡) 宜兴陶土、高岭土 8cm×8.5cm×18cm

以往的印学史,着重于对印谱传拓所展现出的风格叙述。而受近现代书法史研究的启发和当代研究技术的进步,对于印章的学术梳理呈现出更为多元和全面的表现。于是,我们可以在考究前人印风的精妙之余,对材质和形制有了更多的关注。鉴于此,近年来,陶作为除石材以外的有史可依的材料之一,为很多篆刻家所青睐。究其原因,大致在于石材所具有的局限性和陶作为文化载体所具有的价值两个方面。

◥ 韩天雍、刘茜 陶印(释文:韩天雍) 宜兴陶土、高岭土 5.5cm×5.5cm×15cm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刘彦湖认为古典印学传统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隋唐宋元的官私玺印,其材质是以青铜为主,是属“金”的;而文人篆刻传统是借用“石”材,由金到石,这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认为,“文人流派篆刻,无论从最初的‘印宗秦汉’,还是后来的‘印外求印’,都是指向上述的这个古典印学传统……虽然印学可笼而统之称为金石,篆刻家们也很强调所谓的‘金石之气’。但是以石拟金,终归不能弥纶金与石二者在材质上所呈现出的不同品性、质感、气息与味道。这是几百年来各流派篆刻家们很明显的一种局限,但是不为人们所自觉。”

◥ 韩天雍、刘茜 陶印(释文:坐朝问道) 宜兴陶土 8.3cm×9.2cm×14cm

陶作为印材,不论从技法的多样性表现上,还是材料本身能够达到的体量而言,都较石材具有优势,这或许为今人的创作打开一个思路。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掌握了改变泥土性质和烧制陶器的技巧。而其悠久的历史及作为母范的功用,从一开始仿佛就和古玺、秦汉印之间建立起了紧密联系,这也成为当今印人选择的原因之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成员韩天雍在陶印上多有探索,他认为借助陶印,能够更好的契合自己“既雕既啄,复归于朴”的艺术追求。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副教授刘茜亦从陶印的材料制作角度谈道:“我想用自己的思考和方式击碎传统石材印章内核中最坚硬的部分,让陶材料释放出的柔软、抒情、多变的泥性。”她希望通过自己对印材的制作使更多艺术家来关注材料美学领域,“搭建起传统美学与当代美学博弈的桥梁”。这便将陶印的内容扩展到当代陶艺创作和陶印制作的层面上去,体现出当代艺术创作中跨门类跨领域的特点,不失为今人对篆刻艺术的一种挖掘和探索。■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 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关注美术前沿热点 报道中外美术新闻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国内统一刊号:CN11-0292

国内邮发代号:1-171

海外发行代号: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联系我们:zgmsbvip@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写本心》韩天雍 刘茜陶印网络微展(一)
浙江文史印林|集萃之二:郑仁山、谭建丞、韩登安篆刻作品选
西泠名家│原斋李平篆刻书法(一)
文彭《自叙帖释文》
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作品集锦(十四)
青年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魏晓伟篆刻作品—念依草堂第204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