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书大家,功成名就却不愿迎合世好,60岁仍卖字为生!

历史上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书法家,生前有一定影响,谓之“时誉”;若作古后依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足以证明此人的艺术成就是经得起空间、时间的考验。杨沂孙还不仅如此,他传世的作品不仅为收藏家所珍藏,也有为国家图书馆、文博部门蒐藏。

杨沂孙(1812或181——1881),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钟鼎、石鼓、篆杨沂孙、隶与邓石如颉颃。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自邓石如以来的“篆书大昌”,同时也形成了婉丽遒劲的“邓派”一统天下的局面,当时较有影响的篆书家莫不学邓,而杨沂孙却是个特例,他的篆书刚柔相济,方圆并用,形成醇和典雅的个性书风。杨沂孙的这一新书风,在“邓派”之后影响着后来的篆书家。

杨沂孙写邓又能从《石鼓》吸取营养当是正途。近、现代直至当代,书坛上不少论者每提《石鼓文》即想到吴昌硕,缶翁写此也确有新意。只要悉心对照,杨沂孙写《石鼓》在前二十年,杨、吴两家对《石鼓文》的理解、诠释、演绎、审美追求是全然不一样的。

缶老是先破字之方正,改为颀长,变结体为左低右高,气势开张,力求貌拙气盛。杨沂孙写《石鼓文》时有邓石如笔意,弧线的推移、中段的停匀、收锋处的细微末节,能呈现不同的面貌。换句话说,既忠实于“原著”又略变古意,巧妙地以个人追求的风格去传承。

我们后人予以总结的话:杨沂孙写篆的路子是传统的。对结篆他从不挪位、不肢解、不故意夸张;在用笔上虽笔笔中锋,又善于藏锋或圆转,这就克服了常人写篆毫无生气的陋习。所以众多文献上说他“久而多自得”。

书法艺术是国粹、瑰宝。杨沂孙的书法成就,尤其是在篆书上的建树,可谓的是一个范例。论其为传统之经典是贴切到位的。他没有急于求成,为功利而写篆,这对当代书法创作当有重要借鉴的意义。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杨沂孙书法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粹之范例 传统之经典--论杨沂孙的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的成就
清代杨沂孙篆书欣赏
书法讲座 | 邓派篆书流变(九)
中国书法艺术 大篆(10)大篆书法作品欣赏
杨沂孙 篆书乐志论六条屏
书法|清代篆书大家 杨沂孙 篆书《乐志论》刚柔相济 醇和典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