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隐印学二三事(中):印学文献的出版与研究


上篇→吴隐印学二三事(上):事关西泠印社的交游活动


吴隐对印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辑印的大量印谱和印学著作。吴隐辑拓出版的印谱,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印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由于印谱和印学书籍的出版,一方面保存了明清以来印学研究和篆刻创作的成果,给后人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西泠印社的社会美誉度,使西泠印社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形象得以不断提升。同时,吴隐还致力于印学的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印谱和印学著作的序、跋,其中一些印学观点和认识,至今还能在印学界引起共鸣。


▊1、辑拓印谱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节所指的西泠印社,是指吴隐在上海开办的独资出版机构——上海西泠印社,吴隐钤拓出版的印谱,冠以“西泠印社”的名号,无非是用西泠印社这个名称来统一标识而已,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同社中人的反对。况且西泠印社成立之初,没有现在的影响和地位,自然也没有多少声誉可以假借。有些印谱是以吴隐个人名义辑拓的,但冠以“西泠印社辑”的字样,其实就是“上海西泠印社出版”的意思。这些印谱,或多或少与吴隐存在着某种关系,因此都纳入本文论述的范围,但在具体标识时,属于吴隐编辑的,就用“辑”;属于上海西泠印社编辑的,就用“印社辑”,以示区别。因本节内容较多,再分三块阐述。


(1)重辑旧谱。印谱的辑拓,明清已蔚然成风。清代中期以前,由于拓款技术不普及,所集拓的印谱往往无款。在清末,西方的印刷制版技术已引入中国,为印章边款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但编辑印谱仍以原石钤拓为主,即收集作者的原石,先刻版框文字,刷出墨版,再钤印拓款。这样辑拓印谱,费工费时,所得数量很少。采用珂罗版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将黑红两色印于宣纸或铜版纸上,省时省力,成本自然减少,对于提高发行量是极为有利的。吴隐所辑拓的印谱,就包括原拓、铜印二种基本的制谱方法,有的印谱兼而有之,但主要还是以手工钤拓为主。吴隐在辑拓先人印作或重印印谱方面的数量很多,为方便表述,列表如下:



以上印谱38种,都是以先贤旧作或集古印钤拓而成,明清著名印家,可谓收罗殆尽,著名者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西泠八家,地方名家如嘉兴四山、浙西四家,都不遗余力,集拓成谱。这些印谱,为保存印学,提供了极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吴隐对印学的热心,很多清代印人的篆刻作品,今天我们就无法见到了,所以仅从这一点上讲,吴隐在保存印学资料方面的贡献已经足以青史留名。在印刷的方式上,《二金蝶堂印谱》八册本、《赵撝叔印谱初集》八册本、《董巴胡王会刻印谱》四册本是用铜版钤印或影印的,说明吴隐在继承传统集拓技术的同时,也并不排斥先进的印刷技术。在这一点上,可见吴隐是一个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断创新的印学传播者。在这些印谱中,除了“西泠印社”的各种版记外,大部分印谱的书口有“西泠印社藏印”“西泠印社辑”“潜泉印丛西泠印社”等标记(图14),从这一点看,吴隐在扩大西泠印社的社会影响力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体现了他“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做事风格。



△图14


(2)集拓时人印谱。吴隐并非是一个厚古薄今的人,他的眼光不仅向古人看,同时又兼顾当代。在他辑拓的印谱中,有一部分就是同时代印人的篆刻作品,或同时代人集拓的古印谱。现列表如下:


以上印谱8种,或为时人所作,或为时人所辑,特别是吴隐为吴昌硕辑拓的印谱,版式统一,钤拓精美,为宣传吴昌硕的篆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吴隐集拓印谱的活动,最早的记录是1889年辑《缶庐印存》初集四册。辑集吴昌硕刻印63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吴隐为何能为吴昌硕集拓印谱。吴昌硕于1870年至1884年间,已先后自辑《朴巢印存》、《仓石斋篆印》、《齐云馆印谱》、《篆云轩印存》、《铁函山馆印存》、《削觚庐印存》等六部印谱,1887年移居上海后,书画名声日显,应酬益多,己无暇自辑印谱,非常需要一个辑谱的助手。而吴隐刻碑出身,又善拓款,正符合吴昌硕的要求,故一拍即合,造就了日后吴隐编辑印谱方面的成就。吴隐出版的印谱,除“潜泉印丛”外,大都冠以西泠印社的名称,显示了吴隐强烈的品牌意识。其实这些印谱,大部分是吴隐一手编辑出版的,但吴隐对个人名誉看得很淡,除了原辑集者的署名外,大都署“西泠印社辑”,吴隐的谦谦君子之风,由此可见一斑。还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印人出版印谱,除了自身的宣传外,主要目的还是销售。清未民初金石之学昌盛,原拓印谱可以售得一个善价,靠集拓印谱就能成为一种职业。在吴隐1912年编印的《西泠印社金石印谱法帖藏书目》中,《缶庐印谱》二集八册,售价为八大洋,相当于一个普通店员二个月的工资。吴隐为吴昌硕集拓印谱,显然看到了吴昌硕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并能在集拓后有所回报。一方面吴隐在为吴昌硕集拓印谱时有所得益,另一方面通过吴隐的集拓,广泛地宣传了吴昌硕的篆刻艺术,这是艺术和商业的有机结合,也是吴隐和吴昌硕双赢的结果。有些印谱,由于是在西泠印社成立前集拓的,所以没有西泠印社的版记,书口下部也多空白,与西泠印社成立后集拓的印谱有明显的不同。集辑这些印谱,进一步加深了他与吴昌硕的友谊,也为西泠印社成立后大规模的印谱出版提供了经验和财力上的可能。


(3)自藏自辑。吴隐在辑拓印谱的同时,并收藏有大量的古玺秦汉印章、明清印人之作,收藏之富,令人称艳。从他自藏印品中,就辑拓了如下印谱:


以上13种印谱的印章,都是吴隐的藏品,可见他的收藏古玺和明清印章之富。就古玺印收藏,他自己也说:“最八百余钮,皆遯盦敝簏所藏也。”这些印章,是吴隐精力所在,他在1910年《遯盦秦汉印选》四集二十四册的序文中说:


凡出自旧家,流于匢肆,镂玉冶金,龟螭其钮,紫盭其绶者,接余目未尝释余手,往往节衣缩食得之。日积月累,合以家所本有,充溢匧衍,暇日幡□旧谱,辄复学步邯郸,爰撷其精华,捺之捣网,最如干钮,分隶四集,汇为一编,聊以自娱而已,非敢为模范艺林也。


他又在跋文中说:遯盦是编,甑采未为广博,何敢与昔贤相颉颃,然半生精力所聚,未尝不千金享之也。昔王百榖序《印统》有云:樾购林摉,探渊剖谷,浮湛日月,声匮精灵。阅历之言,可为知者道耳。吴隐识。


这二段文字,一方面说明了这些印章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也谦虚地提出了这些集古印谱的作用。吴隐的印章收藏堪称大家,但他不是为收藏而收藏,也不是为利益而收藏,纯粹是为研究印学而收藏。吴隐也并不炫耀他的收藏,在出版这些印谱时,总是冠以西泠印社的名义,甚至署“西泠印社藏”,这种“假私济公”、低调做事的风格,与他的名字意义是不谋而合的。


此外,约1897年,吴隐辑自刻成《吴石潜摹印集存》一册,存印20方,多为时人所作姓名、字号、词句印。这是吴隐第一部自刻印谱,存印虽不多,但对31岁的吴隐来说,既是一种辑拓印谱的尝试,也是一种时尚的需要,它向世人证明了他作为一个印人的基本条件——有一册自刻的印谱。1916年,吴隐自刻自辑成《吴石潜印存》一册,存印17方,有印款,多为王禔、叶铭等人而刻。西泠印社藏有《吴潜泉印谱》一册剪贴本,存1916年至1922年间吴隐刻印75方。同时又有《潜泉印渖》,为吴隐刻印总集,西泠印社钤印本。作为一个印学出版家,吴隐当然十分珍惜自己的刻印,但限于时间,又因为享年不高,吴隐一生刻印不多,这些印谱就显得尤为珍贵。对于吴隐篆刻艺术的分析,因后文另有专节,这里不再展开。


2、刊印丛书


吴隐在出版大量印谱的同时,还根据社会的需要,主持刊印了多种丛书。其中编辑出版的印学丛书,至今被印学理论研究者所使用。



△图15


(1)遯庵印学丛书。吴隐在振兴印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编辑刊印了《遯庵印学丛书》。1917年,印社刊印董洵《多野斋印说》。1918年,又刊印清朱象贤撰《印典》(图15)。到了1920年,汇辑《遯庵印学丛书》达25种十七卷。统一为仿宋活字排印本,书口:西泠印社印学丛书。内容为:第一卷文彭《印史》(实为甘旸《印章集说》);第二卷万寿祺《印说》;第三卷沈野《印谈》;第四卷汪维堂《摹印秘论》;第五卷朱象贤《印典》;第六卷陈克恕《篆刻针度》;第七卷冯泌《印学集成》;第八卷仪征阮充《云庄印话》;第九卷冯承辉《历朝印识》、《国朝印识》;第十卷王之佐《宝印集》;第十一卷陈澧《摹印述》;第十二卷叶尔宽《摹印传灯》;第十三卷董洵《多野斋印说》;第十四、十五卷仁和魏锡曾《绩语堂论印汇录》、归安姚觐元《三十五举校勘记》;第十六卷叶铭《叶氏印谱存目》;第十七卷王世《治印杂说》。


这部印学丛书,内容丰富,刊印精良,堪称中国印学史上的集大成者。它可以视作韩天衡先生所编《历代印学论文选》的滥觞,但在汇集印学史料的意识方面,又是那么地超前。这部丛书,也充分表明了吴隐研究印学的学术素养和传承印学的巨大热情,它与西泠印社出版的大量印谱一样,是印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整理这些印学著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刊印这些著作,又需要大量的财力保证,吴隐在保存印学资料方面的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传刻之功不下于著述。



△图16


(2)遯盦金石丛书。1913年,吴隐辑《遯盦金石丛书》,西泠印社聚珍版,木活字排印,分甲、乙两集,收书十一种。甲集收杨山松撰《召对纪实》、《被难纪略》;黄宗羲撰《海外恸哭记》;周同谷撰《霜爰记》。乙集收方若撰《校碑随笔》(图16);李遇孙撰《金石学录》;陶元藻撰《越画见闻》(1914年刊印);潘世璜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1914年刊印);魏士达辑《敦交集》;何绍基撰《东洲草堂金石跋》(1916年刊);丁敬撰《武林金石记》(1916年刊,魏书版记:丙辰七月西泠印社吴隐石潜聚珍版印。书口:西泠印社聚珍版  山阴吴氏遯盦金石丛书。)


这部丛书,内容以金石学为主,在清末民初崇尚金石碑版之学的大环境中,这样的丛书想必也有较好的市场需求。但吴隐不是一个纯粹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书商,在刊印这部丛书时,同样付出了一番心血。如1916年刊印的丁敬撰《武林金石记》十卷(图17),吴隐就为全文编了目次。因为内容齐全,刊印精美,该书现又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910册,作为历史经典文献而永垂青史。此外,吴隐辑《六朝志铭丛录》,1920年印行,显示了他在出版金石碑版学著作方面的浓厚兴趣。



△图17


吴隐还十分关注印人传的刊印出版,1910年叶铭撰成《再续印人小传》三卷及补遗一卷,吴隐即以西泠印社名义印行。吴隐在《重刻周汪印人传叙》中回顾了明清印人传的传刊情况,并提出了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他说:“夫学述一途,提倡与继述同,欲传古人于不朽,则传刻之功不下于著作。”的确,吴隐在传刻古籍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在印学著作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吴隐的学说,是与他的行为高度一致的。吴隐还在《再续印人传叙》一文中,高度总结了叶铭的品行和艺术成就,称其:工铁笔,专宗西泠诸家,刻碑亦臻绝诣。橅拓彝器,尤得六舟秘传,盖其于金石之学,殆有天授。……叶舟生长西泠,耳濡目染,见闻既伙,学养尤深,又况笃好印学,出于天性,积功既久,效力益显,故能成此巨观,盖其所由来者,远矣。


此后,叶铭又将《印人传》、《续印人传》、《再续印人传》编辑成《广印人传》一书,吴隐撰序如下:叶舟吾挚友,亦畏友也。早岁即工铁笔,专宗西泠诸家,刻碑亦臻绝诣。橅拓彝器款识,尤得六舟秘传,其金石之学,殆有天授欤。……这篇序文,是在《再续印人传叙》一文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而成,因针对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并无不妥,同时也证明《广印人传》的版本是与《印人传、续印人传》、《再续印人传》二个单行本的版本是不一样的。


由于市场需要,吴隐还出版了文史、诗词、书法方面的书籍。如1906年印社刊成《李翰林集》三十卷,六册线装。吴昌硕题签。版记:光绪三十二年吴隐景宋本,付黄冈陶子麟刊,西泠印社藏版。1914年,以“西泠印社主人”的名义辑《西泠三闺秀集》,收宋朱淑贞、明杨文俪、清顾若璞诗文集三种。1918年3月,与丁仁同辑《悲庵剩墨》第一、二册,由西泠印社出版。1919年正月,出版《文征明小楷墓志墨迹二种》一册,蓝布函套。制版者、发行者:西泠印社。凡此种种,都列入了吴隐的出版范围,说明在西泠印社的出版选题上,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与时代相适应。


▊3、印学研究


吴隐的印学研究记录,主要见于他所撰写的印谱序跋和所刻的印章边款文字。另外,目前所见到的二十多篇序跋题记,所涉内容基本关乎印学。择其精华,主要有以下几条:



△图18


关于纂辑金石古物的作用,他在1908年所辑《遯盦集古印存》(图18)四集十六册中说:一代才人杰士,其有鸿篇巨制,必赖后之人为之辑录而校刊之。而其专始克传之于无穷而历久不敝,推而至于金石、碑版、印章,莫不皆然。薛尚功集彝器而为款识,欧阳修辑碑碣而为《集古录》,讫今两家记载,其器已十不存一,独夫书,裒然俱在,学者犹得考索其一二。是则纂辑之功,又乌可以已乎。


对浙派的评论,他在1910年《遯盦秦汉印选》四集二十四册的跋中认为:近岁篆刻家浙派风行,论者遂分仿汉与浙派为两派,其实浙派字法特小变缪篆体,执其源,仍出自秦汉。吾浙丁敬身、黄大易两先生于印人为泰斗,皆专师秦汉者也,浙派自秦汉出,其于浙派为无上上乘,又安得以浙派域之耶。


关于印人和印社的传承作用,他在1914年《先贤二十八印人像石刻前序》中说:古文之存于今,仅矣。彝器款识而外,惟秦汉玺印,嗜古者博收而详考之,可以明六书之通变,溯二篆之本源,其关系职官、氏族之学犹末也,而可以雕虫小技薄之耶。不有印人,孰传印学;不有印社,曷集印人。


从这些序跋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吴隐的印学见解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他虽然不是专门的印学家,但关于对纂辑金石、传刻古籍、印学流派、印人印社等方面的内容,却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传刻之功不下于著作”、“浙派自秦汉出”、“不有印人,孰传印学;不有印社,曷集印人”等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另外,他对印人的评价,也是比较公允的,所下的定论与现代人的看法基本一致。如1917年《赵撝叔印谱初集》铜版钤印本中他对赵之谦的评价是:刻印与吴让之齐名,尤能夺完白山人之席,而独树一帜,盖以规橅秦汉为宗主,乃至碑碣、钟彝、泉镜、砖瓦诸文字,莫不宏收博采,神明变化,而一归于至精。窃谓有清一代,考据词章之学,至道咸而少衰,而唯印学日进而不己。当此之时,以言近希丁、黄,远轶文、何,融浙皖之两派,承斯籀之一脉,微先生其谁与归。



完白山人印谱


关于对邓石如的评价,他在1916年所辑的《完白山人印谱》中说:篆法上逆斯冰,分书则遒丽醇质,而尤以铁笔为生平绝技。其篆势纡徐而不盭古,法其章法,停均而不漓真趣,不必貌为高古,而自能超轶宋元以上。希云书鸟迹,钗头鼎足之真谛,其在皖派印学中,虽盛名如程穆倩,殆犹难为之前。


对叶铭的评论,1909年《逸园印辑》四册吴隐行书序云:社友叶舟氏笃嗜印学,其致力于此盖二十余年于兹矣。生平于各家刻印无所不窥,故其下笔独能综汇百家,变化百出,浸浸乎食古而化矣。


另外,从吴隐的边款文字中,也能窥见他的印学理念和观点。1909年,他为王锡璜刻长方朱文“锐矦心赏”一印,作边款云:近日东南数省,刻印家以吴昌硕大令当第一巨擘。其篆法皆由古籀、古玺、匋器错综为用,高古浑厚,莫与为此。近人学此者实繁有徒,然未能得其精神于万一。此作仿之,未知有当否。宣统纪元冬日,山阴石潜吴隐并记。同年,刻朱文“幼章一字锐矦”,边款云:拟古籀文篆法,按古时印玺多用白文,今此作用朱文,实异曲而同工也。近世不学之徒,日趋纤巧,工则工矣,其如日流于薄弱何。印虽小道,而学术运会之转移,于此亦可见一斑也。幼章先生精于印学,其亦有见于斯乎。己酉十月,石潜刻于西泠印社。


吴隐的印学研究虽未成系统,但多有真知灼见,如颗颗明珠,散于各处。他日穿缀起来,定能为印林增色,为西泠添彩。此外,吴隐还著有《遯盦印话》一书,因未见原书,聊以存录,以待将来。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泠印社珍藏—近现代篆刻名家印(珍版原印谱)
吴昌硕-近代印人|篆刻,名家,印人|::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放眼天下风物秀,容...
贡献杰出的鉴藏大家葛昌楹先生
上海美术志——篆刻
【社史钩沉】有志向的吴隐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102张印谱珍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