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杂谈|倔强质朴的汪悫

汪悫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篆刻传承人。他与我属于陌生却谈得来的道友,他居于黄山,我在宜城一隅,多数交流仅靠网络。


汪悫与我同岁,他出生于安徽黟县,乃篆刻大家黄士陵之重外孙。汪悫儿时开始学印,取法外太公黄牧甫,并借鉴秦汉印,可谓浸润于此多年,功力斐然。


因家学渊源,汪悫儿时接触篆刻,也是自然而然之事。虽然痴迷于篆刻,但那时想要买块印石也是难事,无亲之下,他常以山前房后或者小奚边的青石作为材料,“临幕外太公的印谱,居然鼓捣了整整一套,让自己激动了好几天。”


这些年,汪悫用的印石已有十几吨。出于对篆刻的狂热迷恋,他多年前移居屯溪老街,靠刻印营生,这对他来说,也是人生的转折,由此结识了书画界的众多道友,眼界从此开阔。在屯溪的日子,起初并非顺风顺水,也是几经周折,但并未磨灭他对艺术的探素,反而愈久弥坚。


△ 汪悫篆刻作品:吾爱庐


汪悫的篆刻创作,强调以书法为根基,印风偏重于写中求工,工中有写,亦工亦写。观汪悫作品,白文偏向于黄士陵,一些边栏喜借用西夏印范式,别出心裁;朱文取法较杂,入印文字不拘,主张一切为印面艺木效果营造,努力做到既深入传统,又把握时风。这是任何一个成功艺术家所不能避免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近段时间,汪悫作了新的探索,取甲金参古玺做元朱文,其中变化明显。汪悫生活质朴,与艺术为伴,在这样的浓淡虚实中,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他卖印为生,篆刻既要适应大众审美,又需呈现艺木高度。其可谓在夹缝中求生,从艺之艰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徽派篆刻兴起与发展
金石篆刻版曾国藩家训:富厚
汪鸣峰篆刻
汪以强印文泉篆刻
清·吴让之刻青田石汪鋆自用印 (转载)
清工稳印风代表人物,林皋印谱精选,281枚,取法汪关上朔秦汉独树一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