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仁”与“礼”“乐”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之二十一)

第四章  “仁”与“礼” “乐”

大家都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个“仁”从何而来?它都包含了那些内容?怎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仁”与“礼”、“乐”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在这一章里,我们来一起探讨。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确立。

“仁”的概念,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尚书·縢》:“予仁若考能”,这里是周公说自己仁爱恭顺。《诗·郑风·叔于田》有“洵美且仁”,形容小伙子英俊而仁厚;《诗·齐风·卢令》有“其人美且仁”,形容猎人英武而仁爱。《国语》、《左传》中的“仁”多指与忠、孝、敬、勇等德行相并列的一种品德,具体含义则不尽相同。如“爱亲之谓仁”(《国语·晋语》),以爱亲为仁; “以君成礼,……仁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以守礼为仁; “能以国让,仁孰大焉”(《左传·僖公八年》),以谦让为仁等等。上古这些文献典籍对“仁”的阐释,是孔子“仁爱”思想的主要来源。同时,孔子又丰富了“仁”的内涵。《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之后的孟子对此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第二十八章 )

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理念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恒久地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恒久地尊敬他。这种“仁者爱人”的观点,将仁由“爱亲之为仁”的血缘之爱扩展为一种包括血缘关系在内的人类之爱,与墨子的“兼爱”及基督教的“博爱”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春秋前后其他诸子百家把“仁”与忠、信、孝、敬等其它道德范畴并列的一种德行不同,孔子常以其统驭诸德。

《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推行五种品德于天下的人,可以说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恩惠。恭敬就不会被人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取得成功,施人于恩惠别人就心甘情愿为你效劳。”由此可见,孔子已经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理想化的人格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广友 | 先秦儒家仁义礼关系论的现代省思
关于“仁”“和”的思考
何以不灭?君子不死!
孔孟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国学经典与青年品德修养(一)
儒行解第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