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姓是中华初始第一大姓氏

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父系氏族社会建立的初期。《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正妃。”可以肯定地说,姓氏、家庭的起源,都创始于黄帝时期。

黄帝时期以家庭为组织结构,出现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单体家庭,并以图腾为姓氏,规定同姓不婚,每个成员,对其血缘定位都清晰可见,继之繁衍扩大自己的部落群体。黄帝部族中男性呈现主体地位,由姓氏而家庭,由家庭而部族,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黄帝战胜炎帝、蚩尤的主要原因。

黄帝时期建立了父系氏族社会,并影响其他母系氏族先后向父系氏族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融合、大一统。家庭的出现,让每个中国人都有了根据父系定位的文明坐标。

中国人讲究姓氏名字号,姓是祖宗给的,氏是地名,名是父母给的,字是老师给的,号就是自己起的。这种姓氏名字号从黄帝时期就有了,黄帝姓姬,名黄,字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部落。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但主要源于姬、妫、芈。姬武仲为纪念其祖父惠孙,将己姓改为孙姓。春秋齐国大夫田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为妫姓始祖。楚国大夫蒍敖,字孙叔,后人为纪念其辅楚政绩,以其字孙为姓,为芈姓始祖。三支同属炎黄子孙。

那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呢?我想这和孙姓的姓氏有关。上古有八大姓是指姜、姬、姚、嬴、姒、妘、妊、妫,这八大姓都有“女”字旁。上古是母系时代,其特征是姓由女生,称女人为“爹”。上古时代也是“爹文化”的时代,现在中国南方还有称女人为爹的习俗,民间也有“有爹生没娘养”、“爹生孩子舅舅养”等俗语,这些乍听起来莫名其妙,实际上与上古文化一脉相承。母系氏族时代,一个部落的女人以另一个部落所有的男人为丈夫,女人多夫,孩子多父,“多”“父”为“爹”,爹字的文化信息大概如此。当时“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于是女人就成了孩子的“爹”,本部落的男人则是孩子的“舅”,孩子由女人(爹)生育,由男人们(舅舅)抚养。孩子的“爹”“舅”属同一个部落,另一个部落的女人与男人则分别是孩子的“姑”和“父”。族外群婚或对偶婚阶段,男不娶,女不嫁。“回娘家”就是“回爹家”,都是走婚男人的专利。舅字是“叟”“男”化来,“姑”是“女”和“古”组合而成,都有终老家中的意味。黄帝时代,男人逐渐取得了婚姻中的主导地位,“舅”娶了“姑”,地位变成“爹”,“姑”嫁人,称呼变成了“娘”,“舅姑”变成了“爹娘”,组成了紧密的家庭。唐诗中“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的句子,即源于此。

中华文明自黄帝始,其实就是自“爸文化”始。“爸”由“父”“巴”组合而来,不同于“多父为爹”,它意味着“固定的、最亲近的父亲”,确定的、唯一的父亲。“爸”的出现是父系氏族时代的典型特征。传说,黄帝时代由群婚、对偶婚发展到以男性为主导并且相对固定的对偶婚,并通过特定的仪式来稳固婚姻关系。男女成婚后,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前,男人女人要形影相随,目视所及,距离不超过一丈。夫以“丈”量,这就是“丈夫”的由来。女人和固定的丈夫生儿育女,人们不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亲有了唯一性,于是“爸”产生了,家庭随之而来,此后带有父系文化特征的姓、氏、名、字、号开始出现并逐渐完备,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爸”文化,体现为每个中国人都有了根据父系定位的文明坐标。姓,是祖宗给的,以别婚姻,即同姓不婚;氏,是出生之地,以别门地;名,来自父母,出生即得;字,来自师长,以示郑重;号,自号以示志趣或向往。

“爸文化”也是孙姓文化,“孙”字应该和“爸”产生于同一时代。黄帝字“公孙”,因为他的祖、父时代都没有自己的姓氏,处于母系时代,由黄帝进入父系时代。他为自己取号“公孙”,意为“大众的孙子”“公家的孙子”。我推测这是孙姓的真实起源。“孙”字的本意,是说明一种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血缘关系,即子之子。它由“子”和“系”两部分构成。“子”者,最原始的字义就是“小孩”,是典型的象形字。“系”者,最原始的字义是用来捆扎物品的绳索,也是典型的象形字,将血缘关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用“系”是再合适不过了。从子为系,“子”“系”为孙。从中分析得知,一则孙姓子孙不仅是炎黄子孙,而且从血缘上就是黄帝的后代和传人;再则“孙”字是人类社会演化至父系氏族社会后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历史几千年,子孙就是指男性,孙子是家族的荣耀,而孙女则顺带一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等也是“爸文化”产生后的衍生语。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技?人类的进化就是科学的、本性的。比如说,“爸文化”和“爹文化”的区别:“爸文化”是科学,“爹文化”就不是科学。因为“爸文化”是传男不传女。拿孙姓来说,我姓孙,我们是以血缘来传承的,五千年前姓孙的,跟今天姓孙的是一脉相承的。男人的染色体是23个,女人是22个,所以只传男不传女,血缘关系可以传到五千年。

1954年文字改革开始后,“孙”字则被从象形转为会意,改“系”为“小”,“孙”字诞生了。“孙”字本来是用来描述人类繁衍支系之血缘关系的专用字,变成了另兼骂别人的贬义字、多意字了。我由此联想到,台湾不用简化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繁体字中有很多文化传承的意义。

宋朝时期编排“百家姓”时,因为皇帝姓赵,所以必须把“赵”排在第一位,但编写者认为“孙”才是历史第一姓,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把“赵”排在第一,但委婉地表示“赵前边是孙”所以,第一句成了“赵钱(前)孙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怪姓大全
《中国战略通史》第3集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探源
中国史连载:从上古神话时代到家国天下体系的形成
交配权的转移,喷空天下第一姓:姬姓
只因“姓”字带女字边就能断定“姓”只属于女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