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杯”文化

杯是我们天天都在使用的器具,主要有高足杯、酒杯、茶杯等。

尽管十分熟悉乃至熟视无睹,但对古代的杯瓷器,很多人还是有一些盲区,如以下的瓷杯,就不一定是今人都认识的。

1. 鸡缸杯

明代成化朝御窑厂创制的一种杯式。器呈撇口,敛腹,卧足;外壁以斗彩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画面衬以山石、花草,色泽鲜亮而柔和。

鸡缸杯曾十分名贵,古代一个小杯就可以换一栋别墅。据明《神宗实录》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如今鸡缸杯十分珍稀,见到的基本都是仿制品,明代嘉靖御窑最先仿制,庶几乱真,但署本朝年款。这一仿制品也价值连城。

清代以康熙、雍正两朝御窑仿制最佳。乾隆朝杯身加高,画面中题有乾隆帝御诗《鸡缸歌》。这类仿制品今天仍可以用一只换一栋乃至数栋别墅。

2. 压手杯

明代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

压手杯是明永乐时独有的名贵器物,杯身绘青花缠枝莲纹饰,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款形有花心、鸳鸯心、双狮戏球三种。

明人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已久,价亦甚高。”压手杯因弥足珍贵,后世仿品甚多,传世真品寥寥。

3. 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直口沿边微撇,口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造型小巧丰腴。所谓“高士杯”是杯身绘有文人行乐的图画,如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等。

4. 高足杯

高足杯是饮酒用具,杯身很小,下承以高足,故名。

粉彩花蝶纹杯 清光绪

青花寿石纹杯 清光绪

粉彩抹红八吉祥纹杯 清光绪

撇口,弧腹,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称把杯。因执于手中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用于佛前供奉者,称净水碗。

有陶、瓷质之分。陶质高足杯以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最为著名。瓷质高足杯始见于隋、唐,源于同时期的金银器,明显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后成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器形。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霍县窑、介休窑等处都大量生产。

元代的高足杯,垂腹多较浅,足高长,且有八方、转心、竹节柄各式。1980年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彩斑高足杯,杯底有上小下大的圆锥状榫嵌入圈足内,圈足上方有微内收的榫,能使杯旋转。明以后的高足杯又增加菱花口式。

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时期的青花海水红龙纹高足杯、成化时期的斗彩缠枝莲纹和葡萄纹高足杯等都是杯瓷器的精粹之品,收藏价值很高。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5. 爵杯

酒具。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为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都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爵杯是一种酒具,为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为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

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用于陈设或祭祀。

6. 提柄式杯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杯式之一。杯体近似直筒形,小口,折肩,腹下略大,平底下有足。一侧有方棱形曲柄,柄上部与肩相连后向外折,下端与腹底相连。东吴时期亦有提柄式杯,作筒式,一侧附竖式提柄,柄端高于杯口,造型秀美。

7. 耳杯

亦称羽觞,杯式之一。椭圆形,浅腹,平底,口缘两侧对称置新月形板耳,故名,为战国晚期创制的饮酒器。陶制品多见于汉、晋,造型、纹饰源于秦、汉时的青铜器与漆器,有的彩绘陶与绿釉品种,均为冥器,常与托盘配套。

8. 鸽形杯

西晋青瓷杯之一。杯体呈圆形,一侧贴塑昂首、展翅飞翔的鸽子,另一侧有宽而上翘的柄,形状酷似鸽尾。

9. 双联杯

流行于唐代的一种杯式。杯作敞口,收腹,圆底,双杯并联,腹下部有孔相通,连接处有羊首纹饰,一侧附柄。

10. 谋杯

流行于唐、五代时期,是仿同时期金银制品烧制的器形,因造型似海棠花而得名。1978年浙江省临安县晚唐水邱氏墓出土有白釉官字款海棠杯,器形平面近似椭圆,四瓣海棠花式敞口,腹部下收,喇叭形高圈足。

11. 公道杯

又称平心杯,一种杯形,始见于辽代缸瓦窑,元青花中亦有,流行于明、清时代。杯多撇口,垂腹,圈足;杯中立一人形,体内空心瓷管通于杯底小孔,瓷管口端与杯沿等高;立人足下与杯衔接处又有一暗孔。

当杯中酒位高于管口,酒即随杯底的漏水孔一泄而出。所以在酒宴中,进酒者只能给饮者注等量的酒,因此称其为公道杯。此杯系以物理学中的虹吸原理制成,有满损谦益的教化作用。

12. 马蹄杯

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敞口,斜削腹,内凹小平底。倒置似马蹄。明成化、嘉靖,清康熙、雍正时期烧制的数量最多。明代马蹄杯有洒蓝、回青、孔雀蓝、白釉等品种。清代多作斗彩。

13. 铃铛杯

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杯式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

14. 方斗杯

流行于明代嘉靖时期的一种杯式,因形似方斗而得名。古时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那样能利用陶车的旋转,无法直接拉坯而成,其工艺比较特殊,需要将坯泥制成片状粘接而成。由于工艺复杂,技术局限,嘉靖时期方斗杯多不规整。

清康熙时期,出现一种提梁式方斗杯。杯内有一横梁,将两侧内壁连接起来,由此加强了方斗杯在烧制过程中的强度,使器形十分规整。

15. 卧足杯

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种。

16. 套杯

多见于清代雍正至道光时期。撇口,敛腹,浅足。器倒置如同马蹄,大小10个为一组,依次套叠合成一体,故名。

17. 三秋杯

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种,敞口、浅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组成画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绘出,草花和飞蝶轮廓,以鹅黄、紫红、姹紫点染飞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画面素雅,为明瓷珍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陶瓷杯的造型分类-瓷库中国
壶中千秋,欲知几杯——中国茶文化之“二十四器”图鉴
古瓷杯子的器型名称介绍
简单介绍29款常见杯形
杯型大全,全用过那就厉害了!
涨姿势丨所有的杯具全都在这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