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晟说壶〗——苏东坡与紫砂壶的不解之缘

大家好啊,今天是周五,“热在三伏”,今天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小暑。季节的转换,节气的变化都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炎热的气候总能引起人们的心烦气躁,希望每个读者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

前文大晟和大家说到,紫砂壶真正的兴起是在明朝的正德年间,但我们也有提到,其实北宋年间,紫砂壶便已经在文人词客见悄然流传,在宜兴出土的蠡墅羊角山古窑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紫砂碎片,也从事实上证明了北宋年间便已经大量烧制,而苏东坡在历史上更与紫砂壶有着不解之缘。

说到东坡与紫砂壶的渊源,便不得不说东坡来到宜兴的原因,北宋神宗年间,因为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司马光等旧派与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政治斗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了,而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有着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逐渐取得了上风,苏轼等人多次被贬各地,而宜兴便是苏轼其中一站,也许是被贬期间的宜兴生活给了苏轼很深的印象,到了晚年苏轼多次向朝廷乞居宜兴。

弃官来到宜兴之后,苏轼先是来到了现在的紫砂之乡丁蜀,在一座当时叫做独山的山上定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这座山的风景气候都和他的家乡四川很像,古时四川称蜀,于是便把这座山改名为蜀山,丁蜀丁蜀,便是丁山和蜀山组成,蜀山之名便是由东坡而来。

后来东坡又在蜀山的后山开了一座书院,我们称之为东坡书院,现在大家还可以去看看,还有遗址在那里的,而丁蜀在那时候制作紫砂壶便已经十分流行了,东波自然不能免俗,加上他本身也喜欢喝茶,对于喝茶也十分有讲究。

东坡喝茶有“饮茶三绝”一说,三绝分别是紫砂壶,阳羡唐贡茶,金沙泉,阳羡茶,这是三样东西都是只有宜兴才会有的,而东坡喝久了之后发现了一点不太方便,那就是当时用的紫砂壶太小了,还没喝就没了,这可咋办呢?

他想,那我就自己做个大的呗,于是买来了上好的天青泥以及制壶工具后便开工了,谁知道这小小的茶壶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是极为不易,做了几个月下来都没一把做好的。

正当有天夜里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家里的老仆送了点心过来,大家知道古代是没有路灯的,于是老仆是提着灯笼来的,苏东坡看到这个灯笼造型后一下子有了灵感,说做就做,等毛坯做好后问题又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肩部老是往下塌下来,又是他又找了几根竹撑在壶身里头,等泥料水分挥发后,再把竹子拿掉。

做好后,壶身是又大又光滑,还得做个壶把手,但是一般壶把都是按在边上的,我这壶这么大,这么拿也不太拿得动呀,这时候他看到了屋子的大梁,咦,我不是可以照着大梁做吗,灵机一来,赶紧动手,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作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因为这种壶的造型独特,后人也多仿制,为了纪念东坡,就有了“东坡提梁壶”这个由来。可以说苏东坡在晚年还是为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喜欢大晟文章的可以关注下小编,或者有什么好的意见的,可以在下面留下评论,你们的宝贵意见和支持是大晟创作下去的最大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殿堂】世界任我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苏东坡和宜兴紫砂壶不得不说的故事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宜兴故事
人文史话丨在无锡,遇见苏东坡
丁蜀之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