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老子(微国学11)

故我在17期:微国学,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国学

第一章 儒释道

二、道家

  • 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571—约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今河南安徽一代)。老子曾担任“周守藏室史”,可见他是出生于一个史官世家。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天子争朝夺王失败,尽携周室典册奔楚。老子看到了周朝的衰亡不可避免,于是辞官退隐。后来老子又往西方游历,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关岭尹喜问老子大名,就把老子留下来要求他著书,于是老子就写了《道德经》。老子写完之后就离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老子画像

《道德经》

老子一生只留下一部著作。全书基本上是用韵文写成的,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节铿锵。因此《道德经》更像是一首优美隽永的哲理诗。由于《道德经》的内用生涩难懂,历代有很对学者为它做注解。据统计,从古至今共有3000余位作家为《道德经》作注,其中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世祖福临这4位皇帝。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共81章,构成了一个纷杂而紧密。多元而深刻的思想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对道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也深深的影响到了几千前来中国人的处世原则、行为方式乃至价值取向。

《道德经》书法

“道法自然”的思想。在老子眼里“自然”是最高的法则和效仿对象。这里的“道”指的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运行法则。而“自然”则指万事万物原本的状态。“道”是宇宙的起源,一切的法则,然而就是这样最高的法则它也需要遵循自然,保持本来的样子,自然而然的运行。老子认为人在婴儿时代是最接近道的,所以当他把目光转向世人时,也就自然而然的要求人们保持自然的状态,不要去改变自然天性。同样,在政治上,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方法就是让百姓感觉不到统治的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无为”思想。老子所谓的“无为”,不是要求人们不要有任何作为,而是不要去做那些过分的、不和自然的、不循规律的事。只要这些行为不要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就是可以接受并且必须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三章

“我无为则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运功与转化思想。老子认为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最后总要回到原来原始的状态并且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截然对立的事物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相反相成。在老子看来表面强大的事物都是走下坡路的,表面柔弱的东西才具有蓬勃的发展力。因此老子要求人们要安于柔弱,但也要深之刚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反者道之动”《道德经》第四十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第一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其他《道德经》中功成身退及其他的思想

“治大国如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兵甲,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

“甚爱必太费,躲藏必忘厚。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故我在,你想看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发什么

微国学: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国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道德经》之前,你必须了解的几个相关问题_【今日爆点】
解读《道德经》
道德经老子没有想到道家思想被兵家吸收,成为了兵家的至高法则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思想是什么?
《道德经》现代意译(前言)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