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永字】征文大赛美文欣赏(一)




 对不起,请原谅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你的爱意。


你知道的,我话不多,对于感情又过于内敛。就请让我用这种方式向你表达我的心意。


尺素虽短,其情永隽。


老实说,在没有遇到你之前,我也和其它刀子谈过恋爱。那些刀子浓妆艳抹抑或是故作神秘,在我还感情懵懂的时候,着实吸引着我。


只不过,她们的热情褪去得太快,碌碌红尘,逢场作戏,平平淡淡,缘来缘去,最后空荡荡的,还是我自己。


我一度再也不相信什么“红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的鬼话,就像李宗盛唱的那样:“曾经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平静的心拒绝再有浪潮”。但是如果人生就该这样,我也不会抱怨什么。


只是为什么,偏偏让我再遇到你!


回忆起很久以前的那个下午,阳光斜照在我的窗台上,空气中弥漫的灰尘细微可见,你就出现在我的面前,安静又美好,你不言不语,却有万种风情。


你和我遇到过的以前的刀子都不一样,你的一颦一笑,一顾一盼,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那种感觉仿佛在哪里捕捉到过,是在风里,还是在梦里......   


我们一起开始了甜蜜又美好的二人时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会在我写字的时候静静地看着,我会在你篆刻的时候聚精会神的期待着。你我心神合一,其乐无穷,金石之乐,无穷无尽。


你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平凡刀子,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像是和她们在一起,我们都在彼此面前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我们也有过细小的争执,并不是完全的统一,但我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便是不能完全的一致,也一直尊重着彼此,支持着彼此,在这漫漫寒冬里,相互慰藉。   


你知道的,我一向含蓄。我写这封信给你,并不是想给你表白。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人生这条路,我会陪你走下去。



【二】《我和篆刻的故事》


投稿人:匿名(山东)


我喜欢篆刻,我把刻印当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篆刻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并不了解的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大众认为就是刻图章,至今不断有人拿来有机玻璃之类的材料让我去刻姓名戳子。虽然当代的篆刻形势改变了以前的式微状况,但我认为还是属于小众艺术。


小时候我特喜欢乱涂乱画(这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啊),庆幸的是这种喜爱没有被外力摧残,而是倔强的保留了下来。由画及字,再及印章,小时候的报纸是黑红两色套版印刷,不像今天的激光彩印。正是此缘,才被报纸上红红的印蜕吸引。记得小学时定的一份《少年智力开发报》,成了我每周的期待,好像每周都刊发几方篆刻作品。不为上面的文章和习题吸引,只为那几方鲜红的印蜕。


那时的喜欢还有对篆刻作品里篆书的向往。对一个小学生而言,篆字是那么神秘,好像这些字体一下子就把我带入那远古的时代。不见释文就读不懂,看见了释文读懂了篆字,一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就在心里默默升腾。


上了初中,对篆刻的喜欢与日俱增。初三的时候,出于对美术的喜欢,老师引导我报考美术的师范专业,当时要考的学校是市里一所中等师范的美术班。学校音乐老师的爱人是美术专业,喜好篆刻,周末来给我们辅导素描的时候聊起了篆刻,这是我第一次听别人谈篆刻,让我兴奋不已,叮嘱老师下周来时一定要给我捎来刻刀和石头。


1990年来开封求学,课余仍不忘篆刻。在汴读书的几年里是我接触篆刻的开始。我看到的第一本印谱是周哲文的篆刻集,利用第一年的暑假临刻了多方。那时只是依葫芦画瓢凭感觉去刻。也许是第一本启蒙书的原因或是个人秉性使然,我一直走着工稳一路的风格。


第二年暑假,我把全班38位同学名字刻了一遍,印在白纸上装在一个小相册里,令同学们传阅了许久,按现在的称呼应该叫主题作品集吧!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了我的这个爱好,许多老师也给我很多帮助。


素描课的老师把家里珍藏的古印谱拿出来让我学习,色彩课的老师把我的作品推到市里参加艺术节的展览,还得了青少年组的一等奖呢。语文老师把我的作品发表到报纸上,工艺老师在上海治病回来专门给我捎几块青田石,可这位好老师的病情并没有好转,毕业后不久就离我们而去,每每回想起我的老师们总令我感动不已......


我利用课余去书店街、御街里的书画店看书买书,省吃俭用也积攒了了好多本,现在很多已经佚失了。印象最深得益最多的是吴颐人先生的《青少年篆刻50讲》一书,封面是红底黄印黑色隶书题名,偶尔网上见到仍倍感亲切。后来逛书店再也见不到那一个版本了,只好买了本增补的蓝皮红印白字书名的版本收藏了。


学校二楼有一个大会议室,经常有人开会,会后总有一些报纸留下来。打扫卫生、清理报纸是我承包的一个活,破报纸捡到宿舍里,一张一张仔细寻找上面的印花,用美工刀精心裁下来,端正的贴到牛皮纸定的16开本子上,3年下来已经是厚厚的一本了,这个小本子是我师范3年最珍贵的宝贝呀。


练习写篆书也挺有趣,那时我临杨沂孙的《篆书诗经》,买宣纸太贵,就去街上买便宜的黄表纸和成捆的卫生纸用。晚上伏在小桌子上书写,写毕挂于墙壁或床帮上,一直拖到地面,蔚为壮观。饿了买五毛一包的鸡汁方便面开水冲泡,可是我一个穷学生冬夜最美的享受了。


1993年秋,学业结束做了一名初中教师。刚参加工作的新鲜与欣喜加上环境的闭塞,冲淡了不少学习篆刻的冲动,少了很多动手刻印的机会,一年刻不了几方印,现在还为那几年的疏懒而遗憾,但对篆刻从内心里来说并没有完全尘封。


九几年的时候工资不多,但每年都要花几百元买些石头和书籍,订一些书法报纸。陆陆续续用的东西也讲究起来,从刻刀印床到石头印泥,档次也越来越高,原来是几元一盒的办公印泥,现在是几十元30克的印泥。


眼界的开阔,审美的提高,篆刻水平也慢慢的提升,虽说不是什么高级别的会员,但也有让朋友喜欢的作品。业余关注更多的印坛动向,参与更多的印坛活动,结交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已过了而立之年,对时间看的更珍贵了。不去打牌喝酒唱歌,而是尽量一个人静下来,翻翻书,刻些印,享受篆刻带给我的精神愉悦。把印蜕发到篆刻网上与远方的印友诚恳交流,以印换书,以印会友。


我喜欢空闲的时候把画好的印稿渡于石上,手把刻刀伏案琢刻,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已过。打印泥,盖印章,轻轻掀起宣纸的一角,唇齿分离,鲜红的印蜕呈现眼前,是好是坏,有喜有忧,都是一种心灵的悸动。品着清香的茉莉花茶,审视着白纸红痕,这不是人生最好的享受吗?


篆刻一事,对我而言是一种精神寄托。以我的天资和勤奋,我成不了气候,但我不放弃,因为在繁杂喧嚣的社会生活中那是我歇脚的平静港湾......


【三】《永字的传承》


投稿人:崔女士(大连)


几年前第一次接触篆刻,老师说篆刻用刀一把永字牌足已。


如今这把永字刀一直陪着我,虽然永字的标识已经快被磨没了,但刀刃仍然锋利。


现在我的孩子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篆刻,他们用的也是永字牌,一人一把,我希望中国的篆刻艺术可以传承下去,永字牌也可以传承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宗秦汉和篆刻进阶
零基础,怎么学篆刻
当代印坛大腕力荐:《中国陶瓷印•李妙染》
谈谈篆刻入门
篆刻初学者必备工具(一)
零基础篆刻入门:必备的材料和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