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万历十五年

以万历十五年(1587年)的西欧军队与我大明军队相比,可以得出以下有趣结论:

一、部队编组

西方军队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正规化尝试和改革,形成了以长矛方阵、重型火绳枪和野战火炮为核心的编组样式,典型代表是西班牙人的Tercio;

大明除戚继光(其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堪称军队精细化管理的典范)等少数杰出将领所训练的私人武装外,在部队编组方面显得较为粗陋。

二、部队规模

西方军队已经实现了数万军队的系统化作战,1587年的西欧战场上双方动辄出动数万人;

同时期的大明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是除了戚家军等少数精锐部队外,大多是以十分混乱的方式进行作战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集群作战,其战斗力故而不强。

三、部队韧性

到16世纪中后期,西方军队的韧性已经达到空前的水准,个中杰出者如西班牙、法国等的部队可以承受过万伤亡不溃散,而依托坚固工事和长管重炮的马耳他防御战(1565年)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同时期的明军除戚继光的南方兵和李成梁的辽东铁骑外,部队的耐力和战场缠斗能力均十分有限。

四、火器水平

16世纪中后期,西方军队在守城、攻城、野战和海战中极为倚赖重型火器(如Culverin、Cannon、Demi-cannon等),而轻型火器也已经统治陆地战场接近100年(自1503年的Cerignola之战算起);

同时期的大明虽然从荷兰、葡萄牙商人手中购买轻重火炮并在传教士的指导下进行仿制,但是无论是装备质量、数量还是使用经验方面都有明显差距。

五、其他方面

在16世纪,无论东西方,国民的识字率都很低,也没有机构进行系统的军事指挥教育,指挥官特别是中下层军官的素质十分不可靠,东西方都有一些书生带兵的案例,结果好坏参半;

后勤补给方面,东西方都十分重视,并有专人管理,结果也是好坏参半,毕竟战争只要一拖下去,任何一方的后勤都会承受不住;

军法方面,双方都比较完备和残酷;

征兵方面,不考虑少数带有屯垦性质的特殊部队,东西方都主要采用募兵制,不发军饷用不了多久都会哗变;

军饷方面,西方在16世纪中后期以后已经形成了债权融资(向商人借钱)和股权融资(如伊丽莎白女王私人投给德雷克的风险资本)等方式,而大明主要是靠张居正在位时攒下的白银发放军饷。

小结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出版后惊动史学界,本文对此不做评价,只是借用这一历史时点对东西方军队进行简单对比。

通过前文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明军在16世纪中后期与西方军队相比存在明显的代差,虽然明军在1521年的屯门海战及之后的茜草湾之战后开始加速近代化,在部队装备和编组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萌芽,但是我们与西方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直到18世纪以后完全落伍,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十分复杂、深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要凉的时候,怎么不见戚家军勤王? | 循迹晓讲
除了万历十五年和明朝那些事,这五本书让你了解大明
为什么有人说万历十五年是个历史拐点?
明朝灭亡实属活该,万历蓟镇兵变的悲剧,不过是自毁长城的开端
明末名将李成梁,威震辽东三十年,却坐看努尔哈赤崛起!
奢安之乱:眼看大明进了ICU,西南土司就拔管儿? | 循迹晓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