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心病临证备要




外邪、内饮

心阳、肾阳

痰浊水饮瘀血

当辨明标本虚实

病因病机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属于中医的肺胀范畴。肺胀是周平安教授临床遇到最多的内科常见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慢性肺系疾患是肺胀的基本病因,内伤久咳、久喘、久哮、肺痨等肺系慢性疾患,迁延失治,逐步发展成肺胀,因此,肺胀是慢性肺系疾患的一种转归。肺胀以年老患者为多,年老体虚、肺肾俱不足、体虚不能卫外是六淫反复乘袭的基础,感邪后正不胜邪而病益重,反复罹病而正更虚,如是循环不已,促使肺胀形成。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若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权,则气短不续,动则益甚。且肾主水,肾阳衰微,则气不化水,水邪泛溢则肿,水饮上凌心肺则喘咳心悸。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肺气更加壅塞,造成气虚血滞,血滞气郁,由肺及心的恶性后果,临床可见心悸、紫绀、水肿、舌质黯紫等症。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进一步导致心肾阳衰,可呈现喘脱危候。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有发热咳喘、痰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痰热壅肺者占多数;不发热,痰白清稀,舌淡苔白脉细等饮湿内停者只有少数。肺心病患者,就其整体而言,有阴虚、阳虚之分,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就其肺部而言,有痰热壅肺,饮湿内停之别。但在急性发作期,感受外邪之后,表邪不解,多有化热之势;素有饮湿内停者,亦可郁而化热,痰色虽白,多由清稀泡沫转为黏稠,或稀痰中夹有痰块者,乃胸中津液为肺热煎熬凝结所致。

由此可见,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标实为痰浊、水饮、瘀血和气滞,痰有寒化与热化之分;本虚为肺、脾、心、肾气虚,晚期则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其基本病机是肺之体用俱损,呼吸功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张缩无力,而成肺胀。如内有停饮,又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证。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蕴肺证。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意识朦胧、嗜睡甚至昏迷;痰热内闭,热邪耗灼营阴,肝肾失养,阴虚火旺,肝火夹痰上扰,气逆痰升,肝风内动则发生肢颤,抽搐;痰热迫血妄行,则动血而致出血;亦可因气虚日甚,气不摄血而致出血。病情进一步发展,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成为阳虚水泛证;阳虚至极,出现肢冷、汗出、脉微弱等元阳欲脱现象。




急发、缓发

危证、重症

化痰行气活血

须慎用镇咳之药

辨证治疗要点


肺心病治疗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及慢性缓解期。感邪急性发作时以标实为主,缓解期时以本虚为主,本虚为肺、脾、肾气虚,晚期则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若易于外感风邪,伴有气短乏力,恶风汗出,则以补肺益气为主,以党参、黄芪、白术、防风、白果、百合加减;若平素咳嗽、痰多、痰白质稀、胃脘胀满、纳食欠佳、腹胀便溏则以健脾化痰为主,以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分别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若痰热内盛,痰胶黏不易咯出,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浙贝母、海蛤粉以清化痰热;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以清热化痰,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清心开窍;痰热壅盛,便秘腹满者,加大黄、虎杖通腑泄热;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清热涤痰,橘红、枳实理气行痰除壅,菖蒲芳香开窍,射干、葶苈子泻肺平喘,人参扶正防脱;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开窍可用苏合香丸;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凉肝息风;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天花粉、知母、麦冬以生津润燥;唇甲紫绀,瘀血明显者,加红花、丹参、赤芍活血祛瘀;如热伤血络,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如血色晦黯,肢冷,舌淡胖,脉沉微,为阳虚不统,气不摄血者,配温经摄血药,如炮姜、侧柏炭,或黄土汤、柏叶汤。

周平安教授认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有发热咳喘、痰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痰热壅肺者占多数;素有饮湿内停者,亦可郁而化热,痰色虽白,多由清稀泡沫转为黏稠,或稀痰中夹有痰块者,乃胸中津液为肺热煎熬凝结所致。因此,在辨治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时,应注意痰的色泽性状,不能认为色白即寒,即使稀白痰,亦应适当加用清化痰热之品。

肺心病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尤其在急性发作期,常出现唇甲紫绀,舌质紫黯,舌腹面静脉怒张,肝肿大等血瘀之象。由于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使血液变得黏、浓、聚,导致微循环障碍。活血化瘀药,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解聚,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组织微循环,并能减轻脑水肿。因此,在辨治方药中,酌加活血化瘀药,不仅常使患者血瘀症状明显减轻,而且还能使心肺功能获得改善。常用药如丹参、芍药、川芎、水蛭、三七粉等。但不宜大量妄投,以防克伐太过,反与病情不利。

肺心病心衰关键是气壅液聚。气壅是指肺气肿胀,膨满不通,壅滞肺中,不得吐纳。气不行则血不行,血不行则化为水,致使肺气失于肃降宣发。痰饮水湿停潴于肺,饮邪壅塞,迫逆于心,造成心肺功能受损,出现血瘀水肿诸症。葶苈子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律,对衰竭的心脏有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的作用;并能泻除肺中水气,正如《本草纲目》所说:“肺家痰火壅塞,及寒饮弥漫,喘急气促,或为肿胀等证,亦必赖此披坚执锐之才,以成捣穴犁庭之绩。”临床证明,葶苈子能强心逐饮,泻肺平喘,利尿消肿,起到恢复心肺功能的作用。在用量上常规剂量3-9g无明显效果,因此,开始治疗时,一日量不应少于30g,待肿消喘平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5g为宜。一般需配党参、白术、麻黄、赤芍等益气平喘活血化瘀药,以增强疗效。

肺性脑病有意识障碍者,是脑缺氧和酸碱平衡失调所致,此时对镇静药的耐受性显著下降,一般安眠量的镇静剂即可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资料表明,兴奋型的肺性脑病,用苯巴比妥、异丙嗪、氯丙嗪等肌注多可诱发昏迷;而已昏迷者,则可在几小时内死亡。对于严重抽搐谵妄者,应选用有镇静作用而不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奋乃静、东莨菪碱。

对于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病人,以下药物需慎用:桃仁、杏仁、白果、枇杷叶、郁李仁等。它们虽然有止咳化痰作用,但同时也由于含有氢氰酸极易加重呼衰,而细辛、冬花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平时我们多取其镇咳作用,但对于呼衰病人则需慎用

作者:李国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武汤合苏葶丸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
肺胀
肺心病,不用怕!咱老百姓有验方
肺心复脉 汤.肺心病心衰 (转载)
肖俊逸用生脉沙参葶苈子散治疗肺心病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肖俊逸肺心病治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