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线人家》专栏作者:张振海·时光闹钟·解读“大暑”

20187月23日 05:00:16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 大


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漫长实践和智慧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地球绕太阳一圈360度,每前进15度是一个节气,这样一年就有24个节气。

中国远古利用土圭guī实测日晷guǐ。节气在尧舜禹、夏朝就有探索且出现了两个,商朝有了四个,周朝发展到八个,秦汉确立为二十四个。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六经要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并记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武帝时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唐都等将节气编入《太初历》。最终在西汉完成《淮南子·天文训》并流传至今。

二十四节气有“四立”“四小”“四大”“两分”“两至”“两露”“两雨”…周而复始,相互对应,妙趣横生……

2006年05月2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大暑

大:老子曰: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大。

大由“一”和“人”组成。“一”即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的一。“人”是顶天立地的人。本义:大小的“大”,是多音字,多义字,这里与“小”相对。

暑:从日、者。热也。《说文解字》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者”不单指人,还包括世间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

也可以把“暑”拆分成“日”、“土”、“日”来理解,暑天土地上下都被太阳烘烤,非常炎热。有谚语为证:“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里指炎热,也指炎热的日子。

大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夏季的第六个。每年的7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20°即是。

如前所述夏至是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即炎热的开始,大暑就到了一年中最炎热时候。“大暑”表示炎热至极。

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解读:月初(7月7日)为小,月中(7月23日)为大。大暑时天气最热。有的地区的气温可达35度以上。

这时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日照最多、气温最高、喜热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也最为频繁

抢收、抢种、抗旱、抗灾、防汛、防洪、防台风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第一个特点是下雨多。俗话说:“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又说:“大暑天连阴,遍地是黄金。”还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此时水分蒸发得极快,即使在大雨之后,也是“大暑天,立马等道干”。

第二个特点就是酷热。而且不热不行。俗话说:“人在屋里热得跳,谷在田里热得笑。”又说:“大寒地不冻,虫不灭;大暑天不热,谷不结。”还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戴复古《大热》诗云:“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是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人们都说“苦夏”,庄稼人才是名副其实的“苦夏”:“小暑大暑,有米懒煮”,食欲不振。“小暑大暑,遍地开锄”,庄户人冒着酷暑下大田,一滴汗珠摔八瓣儿!有诗为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岁共七十二候。

解读:我国古代将每年(岁)划分成四个季度(时)、十二个月份。每个季度有六个、每个月份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五天为一候,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植物候应有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气候变化的情况。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解读: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诗意之虫。有诗为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神秘穿梭时,凉爽的秋天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溽rù,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解读: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三候,大雨时行。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解读:常有大的暴雨、雷雨出现,天气暑湿减弱,开始向秋转化。


习俗

大暑农谚有很多预测天气的。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不热,冬天不冷”……

还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出现在西方,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大暑时节人们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夜晚听雷声滚动,看电闪追逐。别有一番清凉诗意、盛夏乐趣。

大暑习俗民间主要有庆“半年节”,吃“半年圆”,过大暑,送暑船,斗蟋蟀,烧伏香,喝暑羊,吃仙草,品凤梨,饮伏茶,晒伏姜……

大暑节气的民俗还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期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南方地区流行一句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在外观、口味、疗效上均与龟苓膏类似。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之俗,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

与此相反,一种是吃热性食物除湿。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南北方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中医认为:大暑时节,梅雨刚过,人体易为暑、湿、邪所侵,需吃热性食物以驱除暑湿,恰合“冬病夏治”、“寒病热治”之医理。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伏帖,就是这个道理。


文化


大暑的诗词

元稹诗选《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絳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杨万里亦有同感,《暮热游荷花池上》写道: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把盛夏的炎热与乘凉的快意写得意趣盎然,可以说是描写傍晚在荷花池畔纳凉的绝妙之作。


大暑的农谚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作者简介:张振海。笔名:啄木鸟,百灵鸟。网名:老同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大暑
今日大暑 | 大雨时行,萤火生,夏天最后一次养生的机会!
大暑时节到|健脾祛湿不能少,积蓄阳气要趁早,健康养生要知道!
大暑这些养生智慧你都知道吗?星云阁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二十四节气之大暑篇
【二十四节气】大暑(很好用的作文和手抄报素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