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线人家》专栏作者:张振海·时光闹钟·解读“七夕节”

2018年08月17日(星期五)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七夕节”的简介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

起源

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古代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坐看牵牛星、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称为乞巧节。

七夕节的乞巧习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发展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观其风情,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更加喜爱,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妇女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有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七夕节是8月月17日(星期五)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源于耕织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耕织的崇拜。

牵牛星,男,耕田。织女星,女,织布。这是中国农业典型的“男耕女织”。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

汉代谚语:“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唐·孟郊《织妇词》:“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

明·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

全家分工劳动。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勤劳致富、安居乐业。


“七夕”源于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特别是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星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夺魁、魁星、魁首),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源于时间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表示时间上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尚有保留。

“七”与“吉”谐音,“七七”就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源于数字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数字的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 

“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中国农历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为“人日”(人的生日)。古人育子有“七不”,人体有“七窍”,部位有“七个”,感愫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天上古罡有“七星”“七宿”,地上一周有“七天”;天上有七仙女、地上有七珍(金、银、琉璃、碎磲、玛瑙、琥珀、珊瑚)。

建安有七子、竹林有七贤、江南有七怪、全真有七子……

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词有七律、七绝、七言……

算盘每列有“七珠”……以上这些都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民间传说“七仙女下凡”“七星坛诸葛祭风”“七步曹植成诗”……牛朗织女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七夕”的节日别称

双七:月、日双为七。

重七:月、日重为七。

香日:牛郎、织女要梳妆(涂脂抹粉)相会(满天飘香)。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如期相会。

巧夕:七夕有乞巧求智的风俗。

乞巧:是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乞求智巧。

兰夜:古称农历七月为“兰月”,活动在夜晚。

女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活动。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主。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引线的含义。

也称女儿节、少女节、七娘会、仙缘会、双七节、香桥会、仙桥会、天缘会、巧节会……

还有魁星节、晒书节、神仙节、七夕水、盘古王节(七月节)以及耕牛生日……

名称不同,过节的民俗也不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名称,这么多的方式,就是因为这个日子积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生活诠释。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也是妇女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的优美诗词


牵牛织女(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作者简介:张振海。笔名:啄木鸟,百灵鸟。网名:老同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夕是何夕 与你共七夕
古代七夕并非情人节
牛郎织女鹊桥会—七夕的美丽传说
古代七夕并非情人节:表达已婚男女不离不弃
七夕节里说七夕:关于七夕节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多少?
原来古人这样过七夕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