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蚁视界】浅析蚂蚁利他行为现象

查尔斯·达尔文猜想:自然选择的对象是家族而不是个体。假如同样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可塑的,那么就可以在同一个家族内部产生专职生殖的王室品级,以及专职劳作的不育的职虫品级。

进一步假设,那些能够产生不育职虫品级的家族与那些不能产生这一品级的家族相比,能够更好的生存和繁衍,那么在家族之间相互竞争的种群中,专司品级系统的遗传物质将会在种群中的到延续。

那么利他行为有哪些呢?

— 个体利他行为 —

就是基于其它个体受益而进行的一种自我牺牲行为。大到付出生命,小至繁殖力下降。

  • 兵蚁对一般诱导刺激物反应迟钝,而一旦有所反应便会义无反顾的冲到最危险的前线。真勇敢!而且有的兵蚁无法自己取食,需要工蚁反哺,换来的是强壮的大颚。

  • 在佛州收获蚁(Pogonomyrmex badius)中垂死的工蚁会更具有攻击性,因为受伤的工蚁除了防御几乎没有其它职能,还会引出卫生难题。

  • 报警行为广泛存在于社会性昆虫中,均会导致工蚁保护蚁后,卵幼茧以及繁殖蚁。

  • 某些蚁群中会工蚁会产出营养卵,其目的在于喂养蚁后及幼虫。

  •  “公共的胃” 在外取食的工蚁将食物储存在胃里转移至同伴胃中。它们甘于奉献自己的食物以至于食物摄入量常常低于群体平均水平。

— 群体利他行为 —

假如利他行为是个体水平上演化的结果,那么从群体水平上来看呢?有可能是种群水平上演化的结果

举个例子:红褐林蚁(Formica lufa)婚飞后,新蚁后通常被同物种内群体所接受,但不一定是产生蚁后的那个群体。即群体寿命要长于建立该蚁群蚁后的寿命,而群体繁殖力则依赖于后来的蚁后。相比易于接纳外来蚁后的群体来言,那些不倾向于吸收外来蚁后的群体所构成的种群有较少的存活机会,并且易于被基因上相近的种群所替代,而前者的利他行为显然更便于种群的存活。

总的来看,关于这个主题十分复杂,小到个体大到整个群体,事实上目前的这种判断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有更多的研究调查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本期就到这里,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或找rlyl加我微信,我们下期再见。

rlyl


“宠而有道”是一位蚂蚁爱好者,现已入驻【自然世界】平台开设「蚁视界」专栏👇,分享他对宠物蚁的研究心得与饲养感悟,希望大家喜欢!


Author:宠而有道

Editor:rly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灵简史】蚂蚁的勤劳只是一种条件反射?
如果蚂蚁发现自己被奴役了会怎么样?它会让奴役者失去66%的后代
中央电视台:不可思议的群体智慧
期中2018年1月八年级生物上册综合练习试题卷
超个体:自组织下的蚂蚁群体行为
初中生物社会行为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