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朝兴衰录之一——刘汉皇权的塑造

三、定都关中,居中以制四方

刘邦击败项羽后,新朝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都城定在哪里,刘邦最开始倾向于洛阳!因为他想比肩周王室,所以选择了东周的首都洛阳,而洛阳作为一个大城也确实有帝都气象,位置也居于华夏中心。但是娄敬率先站出来反对。

娄敬先分析汉周的区别:周朝灭商前已经积累德善十几代,取代商朝后,很快就取得了诸侯国的认可,定都镐京。另一方面同时建成周洛阳,为天下之中,压制商人的叛乱,对其他诸侯,则以德致人,洛阳并没有地理屏障,它与镐京相互照应。周衰之后,东周定都洛阳,已经无力压制各诸侯,导致春秋战国乱局。而汉朝的建立是在争霸战争基础上的,百姓流离失所,远达不到周初那种兴盛。而且汉初还面临诸多军事威胁,一个四战之地的洛阳并不适合做首都。

娄敬又分析关中的好处:关中,秦地核心区域,秦国起家之地,土地肥沃,天府之国,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还用了形象的比喻,打架的时候要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才是抓住要害,而关中之地就是天下之要害。

娄敬的分析非常合理,当时的情况下长安(咸阳)是远胜于洛阳的都城所在地。不过刘邦还在犹豫,他询问其他大臣,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他的大部分臣属都是山东人(此山东非今山东,为崤山以东),他们当然愿意首都离家近一些,所以支持洛阳。他们的理由是,周(东周)定都洛阳有数百年,而秦朝帝都咸阳仅仅二代而亡,这说明关中不适合做帝都。

这话现在看起来逻辑上说不通,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却非常有分量,一方面大部分大臣都是这想法,他不得不考虑,另一方面刘邦当然希望自己的王朝持久存在,最好永远流传,所以当然不愿意在一个短命之地建都。所以刘邦犹豫不决,不能确定。

其实在此之前,建议把关中定位帝都的人就已存在,不过对象是项羽。当年项羽进入咸阳,屠咸阳,杀子婴,烧阿房宫,带着珍宝妇女东归。有人就劝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而项羽看到咸阳残破不堪(就是项羽破坏的),又思念家乡,所以坚持回去,“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叹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怒,烹杀之。

刘邦现在面临当初与项羽一样的心思,不过刘邦不是项羽,他愿意采纳有用的建议,不过娄敬的话分量不足,这就需要另一个关键人物站出来,此人就是留侯张良。

张良在刘邦崛起时的功劳自然不必多说,此时见刘邦为都城的事情犹豫不决,于是站出来支持娄敬,劝说刘邦定都关中。他告诉刘邦:洛阳毕竟城小,田地薄,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而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槽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张良和娄敬一样,从两点分析了关中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三面环山,一面据敌,当初诸侯合纵伐秦,最后也只能铩羽而归。关中之地,退足以防守,进足以平定叛乱,为天下咽喉所在。二是经过秦国几百年的发展,关中和蜀地已经成为富庶之地,可以供给京师,更增加了其重要性。

刘邦于是西都关中,定都长安。

小龙谈史:首都所在地势王朝的头等大事,除了地理因素外,都城的选定还要考虑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因素。汉初时关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政治上:战乱结束后,人心思定,汉初战争创伤严重,如果重建首都,必定耗费更多资源,对于新生王朝和民力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利用已有的首都则会降低成本。而刘邦为汉中王,加上与项羽的残暴做比较之后,在关中的认可度非常高,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楚汉争霸过程中,关中也称为刘邦的粮仓和兵员库。加上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建立了许多从关中发起的驿道,定都关中能够很快恢复这些道路,比起定都其他地区能减少很多投入,也能更快的完成对各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控制。

军事上,关中四塞之固,虽然是盆地,但是整体属于第二阶梯,对广大的东方地区有高屋建瓴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增强了王朝的稳定性,特别是汉初异姓王主要在东面,军事考虑不得不放在首位。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王之乱,战场主要在洛阳东面,如果汉初定都洛阳,则会严重威胁首都安全。

经济上:由于首都必然是政治中心、交通中心,大概率还是经济中心、商业中心,所以首都周围地区的经济能力和承载力就变得很重要了。政府机关是脱离生产的,商人也不直接生产,大量京师部队也消耗大量的粮食,所以首都周边必须能供应这么多人员正常生活。而关中本身就很肥沃,还连接着漕运,完全具备这一条件。

此外,定都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应对边疆威胁。汉初,匈奴的威胁日益严重,如果考虑这一因素,长安是最佳的首都所在地,因为长安最直接面临匈奴人的威胁。很多人觉得这话有问题,为何被直面威胁的城市反而适合做首都呢?

史念海曾在《娄敬和汉朝的建都》中谈到:“一国首都的选择,是应接近于当时最大的敌人的,而不应迁就于当时的经济中心。首都接近于最大的敌人,则一切的政策和设施都是积极的、进取的;若迁就于经济的中心,则一切的政策和设施就自然趋向于消极的、退缩的。国运的盛衰和国都的选择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如果首都没有迫在眉睫威胁,那么边疆之患很容易被忽视,如果这种威胁时刻紧逼,那么王朝必定会全力以赴的应对,这在后世也多次出现,比如唐朝应对突厥,明朝应对北元,都是“天子自守边”的举措。

除此之外如果首都距离边疆太远,就会引发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首都必定要维持庞大军队以震慑地方,边疆为了防御外敌也存在有大量军队的话,就会造成一方面对于赋税、徭役的巨大消耗,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震慑。如果边疆不放太多军队,那么边疆就很虚弱,外敌时常入侵,就会如北宋一般处处挨打。

第二,边疆不同内陆,为了时刻应对边患,就不得不给与地方将领和官员更大的权力,以获取更多资源、兵员和战斗力,比如拜占庭帝国建立军区制,唐中期的募兵制等,最后都造成了地方,特备是边疆的权力膨胀和割据,加强了地方离心力,甚至造成了地方叛乱,(唐朝解决了边疆西部的突厥问题,但是给与边疆东部地方节度使太多权力,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PS:汉初的七王之乱是源于郡国并行制度的实施,而非中央给与边疆地方过多权力造成的,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汉初选择定都关中,是一次正确的选择,他直面匈奴威胁,韬光养晦,最终在汉武帝时期大破匈奴。可以说定都关中,为西汉二百年基业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小龙谈史:春秋公羊传曰: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承秦旧都,继京师。内有天府之饶,外有建瓴之利、东可扼郡国,北可拒匈奴,强汉之肇始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汉首都花落长安的曲折(八卦史记141)
唐朝灭亡后,中原王朝为什么不再选择长安作为首都?
大汉皇帝
刘邦登基——秦汉历史人物评析之三十六
汉朝的都城选择:刘邦曾建都洛阳,因一个山东人的建议迁都关中
没有娄敬,就没有400年大汉,其作用远超萧何和张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