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品过度商品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混乱的根源
编辑2016-05-27 07:57:28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资金的进入,也促成了艺术品和金融的对接。很多艺术品金融的创新产品在中国出现,像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的份额化交易、艺术品回购等金融模式不断显现。但是中国的艺术品金融化是失败的,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文物商店,古玩城,画廊是把艺术品当成一般商品经营的,这样中国艺术品市场换手率远高于欧美。在欧美国家,艺术品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家族文脉传承的载体,持有几十年较为常见。但是在中国,换手率较高。把艺术品当成普通商品投资了,没有按照艺术品金融化的规律进行,虽然有艺术品文交所的“大跃进”,艺术品基金急速扩张,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私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 “艺术基金的规模增加600%,预计发行70只,结果发行255只。实际资金到位超过50亿,这么多资金进入市场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艺术基金的设计必须符合艺术品价值增长的内在规律,艺术品投资是有艺术品投资规律的。另外没有按照艺术品分级的方法进行操作。
中国文交所为什么失败
首先中国的艺术品没有产权化,没有考虑艺术品的欣赏特性既审美特性是公众化审美,而是按照普通商品交易进行,没有解决艺术品鉴定和评估问题,没有真实的反映艺术品的真实数量,而利用媒体制造信息不对等制造了中国文交所最大问题是交易价格虚高,与真实价值严重脱节。”主要原因是“投资者预期将会有人花更高的价钱接盘,这就是资本市场中经典的‘博傻理论’。而且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盘子小,很容易拉高炒作,是巨额游资冲击获利的目标,牛市趋之若鹜,熊市抛之大吉。大起大落的交易动荡,使得那些向往高收益神话的普通投资者损失惨痛,也使得中国文交所交易市场不可能持续稳定健康地维持和发展。”
艺术品文交所先要解决艺术品的产权化
中国文交所艺术品金融化的合理路径应该是第一步不但是产权化还要解决艺术品的审美体现,也就是艺术品的社会化;第二步是资产化,只要承认了资产化就可以跟银行抵押贷款,就可以金融化;第三步才是证券化。证券化更遥远,但它将是未来的方向。”
“文交所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把握理性投资和安全交易,着眼于策划中长期盈利模式,拓展多种投资盈利渠道。今后文交所核心功能仍然是艺术品交易平台,“这可以起到加速艺术品市场流通的作用,比如,可以将征集艺术品出租,以用于展览、陈列、会议装饰、专项收藏交流等,从而获得收益,并返还给投资者。再比如,与民间博物馆合作,将优质高端的艺术品进行法定认证后集合成小型资产包,由私(公)募基金整体打包再上市,由艺术品收藏机构集资认购或单位合作认购。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 鉴定和估值是最大的瓶颈
在艺术品金融化过程中,鉴定和估值是最大的瓶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艺术品金融化无论是用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与信托投资,还是用艺术品按揭与抵押等方式,形成金融产品后,要在全社会流通,作为金融衍生产品,其品质的鉴定和评估就不能像拍卖行那样,艺术品的真伪完全由买方自负,它也有别于黄金的鉴定、成色评估,因为黄金已有公众认可准确的科学测试标准。因此,具有公信力的权威鉴定和公正价值评估是最重要的配套基础,这个配套基础亟待完善。“要让一个没有规制的抽象概念(艺术品)融合一个标准和精确的概念(金融),首先要找到它们融合的平台,这一点只有民间博物馆能够做到,不论是银行、评估机构还是基金等等角色单位参与,这里面始终绕不过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真假甄别和价值认定。
目前中国艺术品价值评估主要体现在传统书画和古董古玩,而现当代艺术价值评估是空白的,但即使在传统方面也极其混乱,评估机构和个人的诚信问题受到很大的挑战和质疑。要突破这些关键在于机制设计和相关监管上把利益输送和利益界限划清,同时有一套公众认可的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一点只有在博物馆里面完成,只有艺术品经过公众的社会化的认可,才能够解决艺术品的价值评估的社会化问题。
艺术品的过度垄断商品化是艺术品混乱的根源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建立是以90年代的拍卖开始作为标致的,这应该视为艺术品市场化的开始,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混乱的开始,把艺术品视为普通商品,按照普通商品定位艺术品是定位错误的,是没有认清艺术品的性质
,那么什么是艺术品的特性哪?艺术品凝聚了人类创造性的劳动,是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物品。艺术是一种超越物质的无形资产,它诉诸于我们的美感、情绪和对往昔的依恋之心。艺术品首先是艺术性,首先我们看什么是艺术,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 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1]  艺术的生命力。特征编辑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生动、具体、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艺术形象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正如郑板桥画竹子,他观察、体验竹子的形象始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艺术构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砚展纸倏作变相最后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见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终伴随了画竹的全过程。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 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也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情来引发对作品中情境、意境的体味。这足以说明形象贯穿了艺术活动的每个环节, 形象性成为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在审美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经过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
艺术品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具有审美特性,而且艺术仍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归根结底,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精神把握的方式,人们通过艺术达到对世界的认识,也包含着人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艺术中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质属性,其意识形态特征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因此,我们说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品的特性是以欣赏审美活动为第一的,而我国的艺术品恰恰相反,宣传的恰恰是价钱,完全违背了艺术品的特性。而把艺术品当成普通商品来对待,下面我们看看普通商品的特性。
1、商品是为交换而产生(或用于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
基本属性
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商品两大属性的关系是对立性和统一性。
价值
1.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同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
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维持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因此,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 ,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应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进行比较。这种同质的共同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中的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价值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般使用价值越高的商品,价值也越高。
从一般商品的特性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品和商品属性的不同,艺术品的价值来源于它的欣赏,审美。让人产生艺术共鸣。而一般商品的的价值是使用价值,所以艺术品采用普通商品的销售方式是行不通的。而垄断市场更是艺术品的灾难。
高端艺术品进入市场交换完全违背艺术品价值
商品化的艺术品是违背创作初衷的,创作的核心不是艺术而是经济利益。“艺术不能用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来衡量,书画作品不等同于机械制造出的狭义的商品。书画作品有其内涵,而内涵往往短时间很难被理解。如果以狭义的商品来定义书画作品的真正价值,就贬低了艺术。,如今每个从事艺术的人可以自由创作,在商业化大潮下,艺术也被卷入其中。这是艺术有史以来巨大的、彻底的、难以抗拒与逃避的危机。艺术家的创作因为吃饭问题陷入“被动”,为金钱而创作,艺术便走向僵死之路。在礼品画风行的几年里,不少书画家顺应市场要求,高效率创作,短时间变现。作品题材、风格基本一致,其作品往往被销往各大画廊。质量无保证,但数量惊人。“那些不尊重艺术,靠临摹或还原照片似的创作的画家,最终是会被市场淘汰的。而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历史遗存更多,违背了艺术品交易少精尖的特性。而且许多古代艺术品还有争议,十个专家有十一个说法,更是形不成一个统一的结论,无法完成金融化的过程。
因此把艺术品进行市场行为的交换,完全违背了艺术品的属性,艺术品的市场行为的交换没有解决艺术品的社会化认可,艺术品进入市场它的价值就是市场说了算,而艺术品市场是买方市场,艺术品多少钱应该是由买方决定的。
建立民间博物馆解决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这个难题
“中国艺术品文交所的合理路径在博物馆进行艺术品社会化认可并产权化;第二步是资产化,只要承认了资产化就可以跟银行抵押贷款,就可以金融化;第三步才是证券化。那么艺术品的产权化就是通过建立民间博物馆,让民间的藏品进入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面对藏品进行登记,研究,评估,建立中国古代艺术品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解决民间艺术品的确权问题,把中国古代艺术品定价的话语权拿到中国来,只有建立民间博物馆,把古代艺术品放进博物馆才是解决艺术品混乱的唯一的正确方法
建立民间博物馆可以解决艺术品产权化
民间博物馆是一法人单位,通过博物馆和收藏家达成协议解决了艺术品的产权问题,艺术品里有博物馆和收藏家的产权,那么艺术品的产权化就是建立民间博物馆,让民间的藏品进入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面对藏品进行登记,研究,评估,建立中国古代艺术品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解决民间艺术品的确权问题,把中国古代艺术品定价的话语权拿到中国来,通过对博物馆的艺术品资产化就可以解决艺术品的金融化,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仍然是艺术品展示平台,还可以将征集艺术品出租,以用于展览、陈列、会议装饰、专项博物馆间的展品交流等,从而获得收益,并返还给收藏者。还与民间收藏家合作,将优质高端的艺术品进行展出研讨后集合成小型资产包,由私(公)募基金整体打包再上市,由艺术品收藏机构集资认购或单位合作认购。当资产包中的艺术品实质流通后,所获得的资金在赋税后连本带利地返还给收藏者。”因此只有民间博物馆能够解决艺术品的产权化,为艺术品的金融化打下基础,还可以解决国家对于文物管理的难题,通过对博物馆的管理就可以解决民间文物的登记,评估管理了。
建立民间博物馆可以解决真伪问题
在艺术品金融化过程中,鉴定和估值是最大的瓶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艺术品金融化无论是用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与信托投资,还是用艺术品按揭与抵押等方式,形成金融产品后,要在全社会流通,作为金融衍生产品,其品质的鉴定和评估就不能像拍卖行那样,艺术品的真伪完全由买方自负,它也有别于黄金的鉴定、成色评估,因为黄金已有准确的科学测试标准。因此,具有公信力的权威鉴定和公正价值评估是最重要的配套基础,这个配套基础亟待完善。“要让一个没有规制的抽象概念(艺术品)融合一个标准和精确的概念(金融),首先要找到它们融合的平台,或许博物馆就是一个平台,但是不论是银行、评估机构还是基金等等角色单位参与,这里面始终绕不过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真假甄别和价值认定。目前中国艺术品价值评估主要体现在传统书画和古董古玩,而现当代艺术价值评估是空白的,但即使在传统方面也极其混乱,评估机构和个人的诚信问题受到很大的挑战和质疑。要突破这些关键在于机制设计和相关监管上把利益输送和利益界限划清,同时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只有建立民间博物馆可以解决艺术品的真伪甄别和评估,博物馆就像一个公开的秀场,又象西方的议会,可以把艺术品展出,让所有的公众提出意见,各个专家的意见也可以在这里公布,还可以就艺术品召开研讨会,大家可以就艺术品展开研讨,通过研讨解决艺术品的真伪问题和价值评估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建立民间博物馆可以解决艺术品的管理问题
民间博物馆高端艺术品金融化,低端艺术品商品化,艺术精品的收益率较高。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普遍使用重复交易法来计算艺术品的收益率。简单来说,就是盯住一件作品的重复交易来分析其年化收益率。使用这一方法来计算就会发现,只有精品才能真正实现重复交易。在国际上,能够重复交易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只占有5~10%,大量的作品只有一次交易。换句话说,有重复交易的艺术品皆是被市场高度认可的精品。中国艺术品数量众多,品质不一,只有在博物馆里可以实现信息的对等,公开,可以让人们知道那一种艺术品数量多,那一种数量少,那一种是高端的,那一种是低端的,只有把艺术品全展出来才能知道每一种的大概的数量和精美度,然后对于高端艺术品进行金融化,而一些数量大的精美度不高的艺术品就可以进入流通领域,当作高端工艺品进行出售。这样中国古代和当代的公认的精美的,稀少的艺术品可以金融化,一般的艺术品可以按照一般艺术品进入一般流通渠道,这样国家可以通过对博物馆的管理实现对民间艺术品的管理。
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路线图
建立民间博物馆————对艺术品分类,登记,研究评估,展出接受公众的意见——————国家进行产权登记————艺术品资产化评估————金融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的眼睛看到审美价值,资本的眼睛考虑的是增值”,艺术与金融如何共舞?
审美是一种教养
金融与艺术并重,贵在执行
石开:艺术与金钱
【奇石市场】关于奇石的一些热点和问题
文物艺术品资产化启航,实体产业如何乘风破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