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6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文)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0-06-22发表评论>>
六、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区域建设
以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率先在全国建成创新型区域。
(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
设,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
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到2015 年企业研发投入
21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85%以上。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的互认或联
合认定,将自主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
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产学研主体之间成果共创、信息互通、
利益共享的机制。鼓励发展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重点围绕
船舶、冶金、石化、风电、太阳能光伏、软件等产业建设一批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放科技
资源,与企业联合兴办研发机构、博士后工作站、成果转化基地等产
学研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国际产学研合作,吸引和集聚国外先进技术
和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本土企业研发国际化和外资企业研发本土
化。
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平台。选择若干创新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自主
创新试点,探索有利于促进区域自主创新一体化的财政、税收、金融
等有关政策。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等为重点,建设研究实验体系。以科技文献情报资源、自然科技资
源共享等为重点,加强科技公共支撑体系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
院所和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若干区域性重点
科技园区,引导高技术产业、研发机构和融资平台向高新园区集聚,
构建布局合理、开放高效的区域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加强区域创新合
作机制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进科技资质互认,加强科技
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到2015 年,规划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00 个
左右,创业投融资规模突破1000 亿元。
(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创新。以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显著
增强科技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承担民用大型飞机、极大规模集成
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医药、重大疾病防治、核心电子器件、
22
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新能源、重大装备、纺织、石化、钢铁冶金等战略产业的
重大科技联合攻关,研制一批具备国家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
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品牌。在电子信息、机械装
备、汽车、船舶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领域,推动建立一批产业技术
联盟,协作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加强
基础研究,开展联合攻关,全面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大资源整合力
度,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跨地区产业共性技术科研机
构。加强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共建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链。在软件与服务、集成电路、新一代移
动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上海逐步向研发、设计、高端
制造转型,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侧重测试和制造。在汽车制造、
先进装备制造等重要支柱产业领域,以上海为主体加强自主知识产
权、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研发,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城
市在研发、设计环节加强与上海的对接。在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
业领域,充分发挥上海的科研、高端制造优势,苏南地区、环杭州湾
地区在研发、设计和深度加工方面加强与上海的对接。
(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落实国家激励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措
施,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科
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对共性技术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
创新、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高于
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投资发展政策,完善退
出、收益保障和风险承担机制。强化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结合产业发
展特点,推动建立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充分发挥天使基金和种子基金
23
的引导作用,支持高科技初创企业发展。设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资
金和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培育壮大中小科技企业。鼓励
保险机构开发科技保险险种,积极探索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出质登
记,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
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
发挥其在自主创新中的桥梁作用。加强专业性和面向区域产业技术创
新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推
动科技中介资源跨区域共享。强化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对外资企业收购内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自主产权和
民族品牌。
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创新型
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适应国
际科技创新需要的人才。开辟创新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积极引
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研究制定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鼓励政策,对
外籍在华创业人才放宽在参与创新、享受所获成果方面的政策限制。
加强创新型人才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培训、交流、
咨询、法律等配套服务。强化创新型人才开发的政策协调和制度衔接,
拓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创新型人才流动渠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书华|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水平发展差异化策略
宁波市赴深圳市学习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报告
【园区发展】国际高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与启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何建设——
创新 点亮城市率先崛起梦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