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大迎穴,人迎穴
人迎穴
百科名片
人迎穴位置示意图
人体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取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三厘米处。解剖,有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外为颈内静脉;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颈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神经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
目录
简介命名主治
简介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主治疾病〗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太冲穴治高血压。
〖刺灸法〗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附注〗(1)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
〖别名〗天五会穴,五会穴。
〖穴义〗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命名
(1)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为人迎。
(2)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主治
人迎穴所属经脉示意图
(1)长期按摩人迎穴,对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具有良好的疗效;(2)配大椎穴、太冲穴治疗高血压;(3)经常用手指按压人迎穴,还有利于增进面部的血液循环,能够使脸部的皮肤紧缩,并且可以去除双下巴。
太阳穴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太阳穴 英文名称:tàiyáng;EX-HN5 定义:经外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针灸学(二级学科);腧穴(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目录
位置
temple
打不得的太阳穴
定位方法
主治病症
丰太阳穴
太阳穴
位置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temple
noun头部
flat part at each side of the forehead 太阳穴(前额两侧); 颞.
打不得的太阳穴
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   太阳穴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   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   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太阳穴处的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   太阳穴
由于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走,因此在颞骨鳞部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解剖特点。太阳穴深层组织中的脑膜中动脉,在颞骨鳞部内面的骨板上形成了一条较深的骨沟——颞骨动脉沟。这条骨沟在本身就很薄的骨板上,构成了一条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而颞骨动脉沟处的骨折,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前支则完全穿过骨板,在颞骨内面形成了一条长2厘米左右的骨管。由于骨管的存在,使脑膜中动脉前支的一段被完全固定。当太阳穴遭外力打击时,脑膜中动脉前支极易在骨管处撕裂。同时,颞骨骨折也很容易在骨管处形成.当骨折线横跨骨管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颅内血肿,往往更为严重。   因此,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为什么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机能   太阳穴深层脑组织是大脑颞叶。颞叶是大脑皮层的位听中枢。位听中枢支配着人的位听神经,可以通过中耳感受听觉、感受外界音响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内耳“前庭装置”感受体位在空间的变化,并由此来调节全身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大脑皮层的这一区域除感受听觉,还控制着人的平衡感觉。   此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三叉神经传导头面部感觉,是对痛觉最为敏感的脑神经。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   太阳穴一旦受到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神经受到强烈刺激.造成暂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紊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皮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因而,以一般暴力打击太阳穴虽不至于造成颅脑损伤,但很容易将人击倒。我图民间武术中过去就有“一法打太阳,拳中倒地下”的记载。
定位方法
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触摸最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1]
主治病症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丰太阳穴
丰太阳穴,太阳穴部位在医学上称之为“颞”。颞部凹陷的人影响脸形上半部份的轮廓给旁人感觉头小脸大,给人一种尖酸刻薄感。颞部的整形很容易被忽视,但是颞部的整形可以给整个面部带来显著的协调效果。   丰太阳穴手术方法:假体充填:是利用硅胶,膨体材料,自体脂肪或游离真皮组织瓣等来矫正颞部凹陷的手术。术中根据你的颞部的临床表现来雕刻假体,从口腔内切口进行手术,利用内窥镜技术将事先制作好的假体植入需要填充的位置;视情况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在无痛情况下进行,大概需要40-60分钟。此法适用于双颞部明显凹陷者, 可恢复脸部轮廓的弧度,使脸型变得饱满、美丽。   自体脂肪移植法:由自己身体其他部位抽取出的脂肪组织,不能由非病人本身的其他人身上抽取。因不是患者自体组织,所以不会有排斥或完全吸收之情形,最适合需大量填补组织缺损或凹陷之区域。施打部位红肿硬痛1-2周后即消失,自体脂肪移植法大概需要35-50分钟时间。   丰太阳穴手术注意事项: 术后进食谨遵医嘱,在术后几天里主要是输液、进流食或半流食等。 注意空腔卫生,其他谨遵医嘱。
下关穴
百科名片
下关穴,人体穴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在临床中应用较广。
目录
基本信息类别定位取法局部解剖主治病症操作常用配穴临床应用备考
基本信息
类属:中医
下关穴位置
腧穴。
附注: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穴义: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功能作用: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类别
1)足阳明胃经腧穴;2)足阳明,足少阳交会穴。
定位取法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
局部解剖
当颧弓下缘,皮下有腮腺,为咬肌起始部;有面横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正当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最深层为下颌神经。
主治病症
耳聋,耳鸣,聤耳;牙痛,口噤,口眼歪斜,面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下颌疼痛,牙关紧闭,张嘴困难、颞颌关节炎。
操作
直刺0.5~1.2寸;可灸。
1) 治面痛(三叉神经痛)∶略向下,直刺1.5~2寸。
2)治下颌关节炎∶向前,向后斜刺0.5~1寸。
3)治咬肌痉挛∶向下斜刺1.5~2寸。
4)治牙痛∶沿下颌骨外平刺1.5~2寸(上牙向口角方向,下牙向颊车方向)。
5)治耳疾∶向后斜刺1~1.5寸。
常用配穴
(1)合谷、下关,功能清热止痛,主治阳明热邪上扰之牙痛。《备急千金要方》: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完骨;口失欠、下牙齿痛配下关、大迎、翳风。
(2)大迎、颊车、下关、地仓、巨髎、风池,功能疏风通络牵正,主治风痰阻络之面瘫。《甲乙经》:口噼配颧髎、龈交、下关。
(3)下关、听宫、太冲、中渚,功能疏风清热降火,聪耳利窍,主治肝胆火旺耳聋。《甲乙经》:耳鸣耳聋配下关、阳溪、关冲、腋门、阳关
临床应用
(1)牙痛、牙龈肿痛、牙关开合不利,口噤
用穴义:本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是牙齿开合之机关,且属足阳明经,其经脉人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上述病证取本穴常用于治疗齿痛、牙关不力、口噤等症,对风火上冲和阳明热盛所致者效果更优。
(2)面痛、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
用穴义:足阳明经循行于口、鼻、面部,上述病证,取本穴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对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痛、口眼歪斜均可选用,常与颧髎、颊车、地仓、合谷等配伍应用。该穴皮肤由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分布,深层由三叉神经第三支的分支翼外肌神经支配,并支配咬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等。
(3)耳聋、耳鸣、耳痛、聤耳流脓
用穴义:本穴位于耳前,其阳明经脉“上耳前,过客主人”,其经筋“颊结于耳前”。又本穴为足阳明、少阳之会,足少阳经脉“下耳后……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因此针本穴有疏风清热,通关利窍,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耳部多种疾患。
(4)眩晕、颈肿
用穴义:风火热邪,上扰清窍则眩晕;火热结聚于颈部则肿痛。本穴位于牙关,属阳明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其经脉循行于头、颈部,且与足少阳、足太阳等经交会,用本穴可清泄三经火热,治上证属热者。
备考
〔穴义〕 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该穴名意指本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把关的作用,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功能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客主穴
客主穴,又名上关穴,为经穴别名。足少阳胆经穴,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等。
穴位名称
客主穴
客主穴,又名上关穴,为经穴别名。上关穴Shàng guān(GB3),足少阳胆经穴,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别名
客主人,上关穴,太阳穴
穴义
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名解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3.太阳穴。太阳穴,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取穴方法
上关穴定为及取穴方法
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上关穴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解剖
上关穴横断面图
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主治疾病
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人体穴位配伍
肾俞穴翳风穴太溪穴、听会穴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穴合谷穴颊车穴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
附注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人体穴位
头部穴位(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睛明穴 |承泣穴 |四白穴 |迎香穴 |水沟穴 |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哑门穴 |完骨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穴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
天突穴 |膻中穴 |鸠尾穴 |巨阙穴 |中脘穴 |水分穴 |气海穴 |关元穴 |中极穴 |气舍穴 |俞府穴 |或中穴 |期门穴 |日月穴 |天枢穴 |气穴 |大巨穴 |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
大椎穴 |陶道穴 |身柱穴 |神道穴 |至阳穴 |脊中穴 |治喘穴 |肩井穴 |曲垣穴 |天宗穴 |命门穴 |腰俞穴 |腰阳关穴 |上仙点穴 |六华灸穴 |风门穴 |肺俞穴 |心俞穴 |膈俞穴 |肝俞穴 |膏肓穴 |志室穴 |肩外俞穴 |厥阴俞穴 |三焦俞穴 |大肠俞穴 |关元俞穴 |小肠俞穴 |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
内关穴 |外关穴 |曲池穴 |尺泽穴 |治痒穴 |孔最穴 |列缺穴 |阳池穴 |神门穴 |合谷穴 |中渚穴 |少冲穴 |落枕穴 |指间穴 |太渊穴 |口内穴 |胃肠穴 |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
膝眼穴 |梁丘穴 |复溜穴 |阴谷穴 |血海穴 |承山穴 |解溪穴 |委中穴 |足三里穴 |阳陵泉穴 |阴陵泉穴 |三阴交穴 |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
涌泉穴 |大敦穴 |太冲穴 |太白穴 |太溪穴 |申脉穴 |丘墟穴 |昆仑穴 |足临穴 |行间穴 |里内庭穴 |下痢穴 |高血压点穴 |第二厉兑穴 |第三厉兑穴 |阿基里斯腱穴
耳门穴
百科名片
耳门穴
耳门穴 ěr mén(SJ21) 〖取穴方法〗人体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定位此穴道时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耳聋,耳鸣,聤耳,牙痛,颈颔痛,唇吻强。耳鸣、聋哑、牙痛、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该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首选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丝竹空穴治牙痛;配兑端穴治上齿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穴义〗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
〖名解〗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听宫穴
百科名片
听宫穴
听宫穴是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取该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听宫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屏前部,耳珠平行缺口凹陷中,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目录
基本信息详细阐释
听宫穴
基本信息
听宫穴 Tīng gōng(SI19)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疾病〗 耳鸣,耳聋,聤耳,牙痛,癫狂痫。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
〖人体穴位配伍〗 配翳风穴、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 1~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听宫穴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详细阐释
〖名解〗
(1)听宫。听,闻声也。宫,宫殿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
(2)多所闻、多闻。多,大也。所,修饰词。闻,闻声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翳风穴
百科名片
翳风穴,“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还可治疗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目录
基本信息配伍方例刺灸法名解文献摘录研究进展现代报道摘录呃逆腮腺炎
基本信息
[释名]“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
翳风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位置]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
[局部解剖]
肌肉:后方由浅到深为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二腹肌后腹。
神经:耳大神经,深层当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血管:耳后动、静脉和颈外浅静脉。
[类别]手足少阳之会。
[功效]利颊、聪耳、正口僻。
[主治]
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
近人报道: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翳风穴 介绍
配伍
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配听宫、听会,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配地仓、颊车、阳白、承泣,有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下关、颊车、合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颊肿。
穴位图
方例
耳聋气闭:听会、翳风。
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急性腮腺炎、翳风、颊车、合谷。
项部瘰疬:翳风、天井、足临泣。
穴位图
刺灸法
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治面瘫时还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不用直接灸,艾条温灸5~15分钟。
名解
(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
(2)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文献摘录
1、《甲乙经》:手足少阳之会。
2、《资生》: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
3、《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
研究进展
1、呃逆 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穴,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胀痛难忍为度。
2、面神经炎 有报道针刺时,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使患者有痠麻胀感扩散到面部为度。临床观察面瘫患者多在翳风穴有压痛,翳风穴压痛堕病情好转逐次减轻。
3、偏头痛 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效果较为显著。
4、调整大脑皮质功能 有人在实验性狗神经官能症基础上,针刺翳风,所有阳性条件反射迅速提高,并稳定地恢复正常,刺激强度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对分化刺激的鉴别逐渐达到完全。说明针刺翳风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
5、化脓性中耳炎 用悬灸法治疗急慢性中耳炎402例,效果良好。
现代报道摘录
呃逆
针刺、穴位注射、重手法点按翳风穴治疗呃逆均有效。点按本穴治疗呃逆时,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穴,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感觉胀痛难忍为度。腮腺炎
取患侧翳风穴用疾徐手法进针1-1.5寸,提插捻转,针尖略斜向下方,中强刺激2--3分钟,不留针。
颊车穴
目录
定位治疗名解
定位
颊车穴 Jiá chē(ST6)
颊车穴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治疗
〖取穴方法〗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定位该穴道时一般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姿势,以方便实施者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各种按摩手法。颊车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边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的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主治疾病〗 口歪,牙痛,颊肿,口噤不语。指压此穴,对于速止下齿牙痛非常有效。此外,还可以配合下关、阳白、合谷穴来缓解三叉神经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地仓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别名〗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穴义〗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
(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至本穴后由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气态物中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如隐秘之水一般,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穴因位处上部,大迎穴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关卡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 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腮腺炎等。配地仓、合谷等主治口角歪斜、齿痛、颊肿;配下关、合谷主治颞颌关节炎。
大迎穴
百科名片
大迎穴
大迎穴 Dà yíng xuè(取穴方法),人体大迎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寻找此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大迎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主要治疗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目录
资料名解
资料
〖解剖〗 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前方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颊神经。
大迎穴
〖主治疾病〗 口歪,口噤,颊肿,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颊车穴治齿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
〖别名〗 髓孔穴。
〖穴义〗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名解
(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输头部。大迎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头部。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其质也精,运送亦有浩荡之势,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
本穴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咽炎的疗法
【每日一穴】人迎穴: 疏调气血、清咽利膈、消肿散结、利咽散结,理气降逆
广龙堂胃经穴位篇——下关(治疗牙痛很有效哦!)
太阳穴的准确位置图,太阳穴,太阳穴的作用及功效
人体穴位图解-太阳穴
经络穴位,一日一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