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达和北京城

在北京建城的历史上,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的功绩是不应被忽略的。

徐达(公元1332-1385),字天德,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人,农民出身,少年有大志,20岁时即跟随朱元璋起兵反元。至正十三年,朱元璋率24人南略定远、攻滁州、取和州,21岁的徐达即为朱元璋所倚重。此后,徐达屡建战功,成为朱元璋麾下的大将军。

公元1367年,征虏大将军徐达以常遇春为副将,率师25万人北取中原,占领了山东、河南等地。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36岁的徐达为右丞相、太子少傅。当年八月,徐达和常遇春的军队大败元军于河西务,进而攻克通州。元顺帝闻讯,携带后妃、太子逃离大都城。徐达陈兵齐化门(今朝阳门)外,指挥军士填壕登城,攻克了大都,俘获了元朝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等人。除了不肯投降的元朝官员之外,徐达“其余不戮一人”,“吏民安居,市不易肆”。元朝的大都城从此改为明朝的北平府。此段记载见于《明史·徐达传》。

如今北京城东北方向、朝阳区境内,有个地名叫“将台”,是朝阳区的一个乡。据《帝京景物略》记载,这个地名即与徐达有关:“洪武元年闰七月,左丞相徐达师至通州,距城三十里,筑台驻军。翌日天雾,设伏战,擒其梁王孛罗等。元主闻报,夜开健德门,北如上都。”

两段史料的记载略有出入,但大体是一致的。

洪武二年九月,徐达加筑城墙、改变了故元都城的格局,“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之门”。(《寰宇通志》)将大都城的北城墙从现在的祁家豁子一线,移到了今天的北二环一线,并将安贞门改叫安定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明太祖实录》)这个格局历经明清两代,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城墙被彻底拆除。

北平稍稍安定之后,徐达即奉命进军山西。四年以后,改封为魏国公的徐达第二次率军进驻北平。据史料载,在驻扎北平的一年多时间里,徐达一边操练军马,一边做了几件大事。一、加固城池修筑城垣;二、将留在城内的沙漠遗民迁至城外屯田;三、徙山后军民实诸卫府,置二百五十四屯,垦田一千三百余顷。所谓山后,即指太行山北端、军都山以北地区,相当于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由此可见,明朝大规模向今天的北京地区移民,始自徐达。这二百五十四屯,分布在今北京城近郊区的朝阳、海淀、丰台、昌平、顺义、房山、大兴、通州,还有今河北的三河、固安及天津的蓟县、武清。

徐达的移民屯田之举,为北京地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徐达还命人丈量了元皇城和金中都旧城址,为我们今天研究北京建城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他的后人一被封为成国公,一被封为定国公。成国公府在南京,定国公府在北京。德胜门内今有“定阜街”,即定国公府所在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与北京相关的第一人:徐达(3)
元大都之谜(五)
1407年,明朝皇后徐妙云重病垂危,眼看...
明朝第一猛将徐达,朱元璋的亲家,为何终究难逃一死
几曾回首:明取元大都之战简析
朱棣生命中的两个奇女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