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属性的划分原理和标准
阴阳的划分标准阴阳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而且是一个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叫做阴阳。大致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物质上表现为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比如人体的胸腹部和后背、房屋的向阳面和背光面等等;第二能量上、功能上,表现为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状态,比如说四季,春夏是阳气的释放状态秋冬是阳气的收藏状态,或者蒸气是水的汽化状态,冰是水的凝固状态等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是: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由此可见,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阴阳属性的划分原理阴阳属性范畴共分为阴性属性范畴和阳性属性范畴两大部分,是统率一切事物的两大基本性纲领。阴阳属性范畴起到两个作用:1、明确地划定了阴与阳两个性质的规范化标准细则;2、提供了分辨事物性质的两套确认标准。有了这一套标准,人们所认识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包括宇宙的起源、地球的环境变迁、人类社会活动、所有的物质和所有发生的事情等,都可以属性范畴的标准衡量,对号入座,从中找到相应的归属位置。而事物一旦经过属性范畴的规范化标准化划分,就变成为简单的两个基本性质。阴阳属性范畴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将不可观察,不可捉摸的多元复杂和庞大多变的问题,转变为能够把握,可以操作的两个形象简单的对立性质状态。属性范畴由阴阳的性质属性所圈定,  它以两个最基本最简单的“二元”结构,规划出对立性质双方的宏观范围。虽然属性的范畴非常广阔,牵涉到每一件事物之中,但是作为阴阳属性主要基础来源的阴气阳气,它们属性所反映的属性范围是很有限的,怎样将阴气阳气的属性狭义性,去融合其他事物的各自属性,转变为具有广义性的阴阳属性?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古代的人们非常聪明,它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很有效地处理了这个难题。因为阴阳是以阴气阳气为基础原型的创造,于是阴气阳气的性质与性能就必然是阴阳属性的原始依据。人们就想出一个以阴气阳气的性质性能为基础,向同类似、同意义、同性质扩展的划分方法,即是将一切相似或类似的性质形态实行“合并同类项”的分类归纳,这个做法的基本原则是:性质形态相似和类似的归属为同一性,由此产生出阴阳属性范畴。阴阳的属性范畴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组成,一是阴气阳气各自的性质与性能;二是一切事物性质与性能的表现;三是一切事物之间的比较差异;四是事物运动变化前后的比较。一、阴气阳气性质的扩展:阴气的性质:黑暗、寒冷。黑暗意义的相类似:光线被遮挡、阴暗、不见得光、阴谋诡计、不明朗、不敢公开、遮掩、隐藏等;寒冷意义的相类似:凉爽、冷气、冷静的场面、冷淡的态度、冰冷的面孔、清静的环境、冷门的事物等。阳气的性质:明亮、炎热。明亮意义的相类似:光线照到、光明、光明磊落、清楚玲珑、很明朗、公开、暴露、示众等;炎热意义的相类似:温暖、热气、热烈的场面、热情的态度、热心的帮助、热闹的环境、热门的事物等。二、阴气阳气性能的扩展:阴气的性能:向内收缩、向下沉降、趋向静止。向内收缩意义的相类似:在内、后退、聚集、退行、减少、消极损失、缩小、内陷、浓缩、囚禁、收受等;向下沉降意义的相类似:下方、下降、沉积、堕落、混浊、低落等;趋向静止意义的相类似:减速、停止、停顿、停滞不前、不动、变慢、死亡、寂静等。阳气的性能:向外扩胀、向上浮升、趋向运动。向外扩胀意义的相类似:在外、前进、进步、扩散、进行、增长积极、增强、扩大、付出、突出、稀释、释放、生产等;向上浮升意义的相类似:上方、上升、漂浮、清晰、腾飞、兴起高胀等;趋向运动意义的相类似:增速、运动、活动、动荡不安、不停、生长、加快、喧哗等。三、双方的比较分属:双方大小对比较:体积大为阳,体积小为阴,理由是:站在小的位置看,大是由小扩胀而成,从大的位置看,小是由大收缩而成,按此类推,体长为阳,体短为阴;多为阳,少为阴;有余为阳,不足为阴。双方所处位置比较:见光为阳,背光为阴,照此类推,居表面为阳,在里面为阴;被看见为阳,不可见为阴;背面为阳,腹面为阴。双方的行为比较:操作为阳,思维为阴,原因是操作者要活动,思维者需安静,照此类推,躁动为阳,安静为阴;勤奋努力为阳,懒怠松懈为阴;基层作业为阳,高层管理为阴;开拓创新为阳,因陈守旧为阴。双方的合作比较:施放出为阳,吸收入为阴,原因是施放是一种付出式的扩散,吸收是一种受益性的聚集,这就是“阳施阴受”的来由。四、事物的变化状态比较:成功为阳,失败为阴,因为成功是一种有效的占有,而失败则是一种无效的亏空;有者为阳,无者为阴,所以,有效的、满足的喜悦的、拥有的、发现的为阳;无效的、失望的、悲哀的、拖欠的、遗失的为阴。化气为阳,成形为阴,因为物体由有形状态变化为气态,是一个体积的扩散过程,故属阳;而物体由气化状态转变为有形状态,则是一个体积上的收缩过程,故属阴。升华为阳,凝聚为阴,升华是物质的上升运动,故属阳;而凝聚则是物质的下降运动,故属阴。物质在“阳化气”过程中变化为能量,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属于阳。能量越密集,阳气量就越大,能量越稀薄,阳气量就越小,故两者相比较,呈密集状态能量为阳,呈稀薄状态能量为阴。能量在“阴成形”过程中变化为物质,能量转化这物质的过程属于阴。物质越密集,阴气量就越大,物质越松散,阴气量就越小,故两者相比较,呈密实状态物质为阴,呈松散状态物质为阳。事物划分阴阳的实践运用一件事物,当它有明显的阴或阳的性质性能体现时,人们就很容易将它划分为阴阳。在实践中,人们有时对事物划分为阴阳时依靠的是传统习惯,而不是理性的依据,比如动物与植物中的雄性属阳,雌性属阴,这人人都知道,谁也不会搞错的划分,因为几千年来都是这么分辨称呼的,已经成为了习惯性的定论。如果细问,为什么雄性一定要属于阳?雌性一定要属于阴?它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恐怕真正知道的人并不多,人们通常说雄性有阳刚之气慨,雌性有阴柔之美态,实质上这两点并不能成为将雄性划为阳,雌性划为阴的主体依据。在现实世界中,具有阳刚之气,脾气暴躁的女人大有人在,那些逆来顺受,软弱无能的男人亦有很多。如果采用性器官为标准来划分阴阳,也缺乏道理,性器官毕竟只是一种生理特征,而不是阴阳的理性依据,植物没有性器官,人们一样会将雄性花划分为阳,将雌性花划分为阴。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将事物划分属阴阳的依据都必须服从阴气阳气属性的扩展这一原则,以属性扩展的范畴来规范定性标准。在复杂多变和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判断:一、以光线照射或热能辐射的状态划分阴阳以物体对光和热的接触状态划分阴阳,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最直接的立法,有光和热照射时为阳,等候照射时为阴;先接触光和热照射为阳,后接触照射为阴;能够被光和热照射为阳,不能被照射为阴;被强光强热照射的地方为阳,弱光弱热照射的地方为阴。根据光和热的照射状态,于是得到背为阳,腹为阴;向南为阳,向北为阴;外表为阳,内里为阴。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祖先,都是以背朝天,腹向地生活的,背部为光经常照射到的地方,故为阳;腹部则是不易被光照射到的地方,故为阴。从地球北半球的地理位置看,南方是阳光和热能比较强势的地方,越往南,温度越高,故南为阳;北方则是阳光和热能比较弱势的地方,越向北行,温度越低,故北为阴。物体的外表是接触光和热的受体,故为阳;内里因有外表的阻挡保护,不能直接感受光和热,故为阴。二、从事物对称性中划分阴阳一件物体,只要它能被看得见,有一个稳定的形状,就必然性地存在有方向相反、形态相反、性质相反、作用相反、性能相反的两个部分,如果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定向分割,就能够划分出前后、左右、上下等自体的对称,在自然界中,物质的镜像对称也是普遍存在,有正体,就有反体,组成完美的对称性,物理学中存在负电子,就有正电子,有正物质,就有反物质;数学中有正数,又有负数与之相对;自然界中有白天与黑夜对称,有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对称。在自体对称和镜像对称中,正态为阳,负态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为什么左属于阳,右属于阴?这是依据什么来判别划分?要理清这个问题,就必须理解古代人对地域定位的思维方式,古代人以坐北向南为正向座标,而南北的定位又以冷热确定,阳光照射强度高的地方温度高,比较热,定为南,属于阳;阳光照射比较弱的地方温度低,相对冷一些,定为北,属于阴,在座北向南的定位中,左为东方,东方为太阳初升的地方,阳处于上升阶段,故属于阳,右为西方,西方为太阳降落的地方,阳处于下降阶段,故属于阴,这就是左阳右阴的缘故。三、从事物发展的变化性质划分阴阳世界上一切物质的运动,各种事情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的所作所为,都有两种可能,比如运动中有前进后退,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停止或继续等等;事情的发展有开展或取消,成功或失败,进步或停滞,设想或施行等等;社会的行为建设或毁坏,发展或停顿,先进或落后,创新或守旧等等;人的行为有活动或静止,破坏或建设,贡献或索取,生产或消耗等等;另外,还有进攻或防守,集中或分散,主动或被动,积累或浪费,好转或恶化,生存或消亡等等。开展是一种动态活动,属阳;取消则是一种中止活动,返回静态的行为,属阴。生存是活动的体现,属阳;消亡是静止的开始,属阴。进攻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属阳;防守则是一种被动性的做法,属阴。贡献是一种付出,属阳;索取是一种收受,属阴。创新是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属阳;守旧是和种懒怠性的应付,属阴。总之,在一切事物所有的变化中,那些主动性的,增长性的,有成效的,向前发展的,进步的都属于阳;那些被动性的,减少性的,没效果的,停滞不前的,退步的都属于阴。四、从事物的对比差异中划分阴阳世界上没有两件绝对相同的事物,相同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不同种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会看到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就容易划分出阴阳,相同的事物的形态基本上是一样,它们之间的比较,只存在有微妙的差异,这些差异可分为大小,轻重,长短,浓淡,快慢,清浊、高矮、多少,刚柔等等。在相同事物中划分阴阳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要把握所有从对比中产生的差异,重点要看,在一方现有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对方的状态,这个过程发生的是什么样变化。如是这种变化呈正向,对方就属于阳,如果这种变化呈负向,对方就属于阴。大是在小的基础上的扩大增加,属于阳;小是在大的基础上的收缩减少,属于阴。比较中的多、高、大、长、厚、快的方面属于阳,少、矮、小、短、薄、慢的方面属于阴。清、淡、轻、疏、浅属于阳,浊,浓、重、密、深属于阴。个中原因是清、淡、轻、疏浅都是在浊,浓、重、密、深基础上的稀释分散,浓、浊、重、密、深都是在清、淡、轻、疏、浅基础上的浓缩聚集,故此,自古就有“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之说。刚属于阳,柔属于阴,为什么会之样分?这个问题可以从一个球的变化中得到最直观的解释,打足气的球,内部有向外的扩胀力,表现出刚劲,属阳,泄了气的球缺少扩胀力,呈现柔软状态,属阴。五、从事物间的合作中划分阴阳在现实社会中,为了达到目的,往往需要事物双方或者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完成,而在利益面前,合作的各方都会有不同的目的取舍,比如,一项工程,它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配合,一项交易,需要买卖双方的真诚合作。所有的合作过程,无非是付出和收益,在付出方面,合作双方的贡献有大有小,有出钱,有出力,有的出知识,有的出体力,有提供物质,有提供便利;在收益方面,有得到物质,有得到资金,有得到关系,有得到资源,有得到成就,有得到技术。合作中的贡献,可以按大小分属阴阳,知识和脑力劳动属于静态的劳动,属于阴,体力劳动则属于动态的操作,属于阳。出钱和提供便利都是静态隐性的操作,属于阴,出力和提供物质都是动态显性的活动,属于阳。静态隐性和动态显性,是中医对脏腑划分阴阳的基础,中医认为,五脏“藏而不泻”,呈静态形式,故属于阴,六腑“泻而不藏”,呈动态形式,故属于阳。在合作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一方要付出,一方要收受,以双方的行为完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一方为扩散行为,属于阳,收受一方为收集行为,属于阴。最有广泛意义的是:所有动植物的有性繁殖行为,为了达到繁殖下一代的目的,所有的雄性都要付出精子或者花粉,而所有的雌性都要收受精子或者花粉,才能发生孕育,这种施与受的关系,就是判定男为阳,女为阴,雄性为阳,雌性为阴的重要依据,人们以性器官定为判别男女的依据,也是源于这种施付和收受关系。例如:阴阳划分的标准阳――运动的、向上的、外向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功能的等。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物质的等。阴阳具有普遍性、相对性、关联性。普遍性:阴阳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相对性――阴阳相互转化阴可转化为阳,阳可转化为阴(物质与功能)――无限可分性关联性: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应是同一范畴,同一层次的.如天与地,男与女,水与火,昼与夜,寒与热等。不能把天与水,寒与夜放在一个层次中用阴阳加以分析。《黄帝内经》对人体阴阳的划分依据中医经典论著《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曰:“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故背为阴,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上述文字,可谓是《内经》对人体中阴阳划分最原始的论述。中医的阴阳概念,何者为阴,何者为阳,学术界已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凡是事物或现象,具有火的炎热、干燥、升发、蒸腾、运动等特点的,皆属于阳,如温热的、明亮的、上升的、活动的、外在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等,统属于阳;相反,具有水的寒冷、湿润、沉降、凝聚、宁静等特点的,皆属于阴,如寒凉的、晦暗的、下降的、沉静的、内在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等等统属于阴。但是,中医对人体阴阳的划分依据,却是学者们极少提及的。人体阴阳的划分依据的是什么,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描述人体物质运动的坐标系。现在,笔者试从人体物质运动的角度,对此作一分析和介绍。“言人身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从此条阴阳划分,不难看出,它单纯以事物所处的内外位置关系为其判定依据,其中有二种划分标准。一是从人体各部物质的内外位置关系上来划分,如皮毛之于血管、神经等为外,故皮毛为阳,血管、神经等为阴;肌肉之于骨骼等为外,故肌肉为阳,骨骼为阴。其二是站在人体物质运动坐标系的角度分析得来的,如分析四肢部的内外阴阳时,它是站在四肢极坐标系的骨骼中心位置而言的,在这个位置上观察,四肢部的皮毛才属于外,骨骼才属于内(如果是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而言,则离观察者近处的皮毛就不是外,而是近)。同理,当言头部、躯干部的内外阴阳时,它是站在头部、躯干部的局部坐标中心位置而言的。“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首先要明确,此条阴阳的划分,它所分析的只是腹与背之间的关系,与人体其它部位无关。若把它对照胸腹背的物质运动坐标系来看,它显然不是以背腹在坐标系中的内外高低位置来进行划分的,因为腹部离其物质运动坐标中心远,为高为外,而背部则离其物质运动坐标中心近,为低为内。那它的划分依据又是什么呢?它是以腹背间的物质运动趋势为划分依据的。从腹背的物质分布特征来分析,腹部由毕生较小的轻质皮毛层覆盖着,皮毛层下没有骨骼这样的重质物质,而背部则是重质物质骨骼的聚集之地。腹背物质的分布差异反映了腹背间物质的运动趋势,即是腹背间重质的物质有向背部运动的趋势,而腹背间轻质的物质则有向腹部运动的趋势。在腹背的局部系统中,轻质物由背部向腹部的运动是属于向外的运动,重质物由腹部向背部的运动则是属于向内的运动。凡是向内的运动皆属于阴,凡是向外的运动皆属于阳,因此,“背为阳,腹为阴”,它是中医站在腹背局部极坐标中心,比较腹背间横剖面的物质流,根据腹背中物质流的内外运动趋势划分得来的。“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脏腑阴阳的划分,因其所说的脏和腑都是中医藏象学的概念,由于涉及许多未曾解释过的内容,在此只能从与其对应的脏腑器官在胸腹背局部重力场中的坐标位置做以简要的解释。前文已经说过,大脏腑是个自成体系的系统,如果没有外部原因的影响,大脏腑中的脏器分布应该和四肢部的物质分布一样,表现出不同比重物质在不同层次的规律分布特征——内重外轻。但是,大脏腑的脏器并未表现出四肢部物质的规律分布特征,除了比重较小的肺与大肠分布于外、比重较大的肾与膀胱分布于内之外,比重相近的心、肝、脾、胃、胆却分布在较为集中的同一区域(相对二肾极坐标中心而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胸腹背母系统重力场的作用导致的结果。为了了解胸腹背母系统对大脏腑物质分布的影响,有必要了解一下胸腹背的重力场中心位置。胸腹背母系统的重力场坐标中心O1,它本应处在脊骨中心(脊中穴旁)。但是,由于胸背分布有肋骨(局部重力场),腹部有骨骼分布,因此,O1并不是处在脊中穴旁,而是稍向头部及胸部位置依偏移。由于胸腹背母系统重力场对大脏腑各脏器的力学作用,因此,脏腑器官实际上并不是完全遵循大脏腑的重力场有规律的分布,而是在大脏腑与胸腹背两个重力场的合作用下来进行分布的。脏腑器官的阴阳,它是根据各个脏器相对于大脏腑与胸腹背两个重力场合矢量中心OO的高下位置来划分的。由于大脏腑与胸腹背两个重力场的矢量中心OO在二肾中点O2与胸腹背重力场中心O1的连线上,而胸腹背母系统的重力场场强大于大脏腑子系统,因此,胸腹背与大脏腑的重力场合矢量中心OO远二肾而近脊骨,即OO近O1而远O2。现在,再将脏腑器官对照此重力场的合矢量中心OO进行分析,即可发现,比重最小的肺与大肠是属于同一层次的物质,它处在此重力场的外围层,肺离OO近,而大肠则离OO远,肺属内而大肠属外,因此,将肺与大肠相比较,肺属阴而大肠属阳;比重最大的肾与膀胱是属于同一层次的物质,肾离OO近,而膀胱则离OO远,因此肾属阴而膀胱属阳;同理,比重相近的心与小甩相比较、肝与胆相比较、脾与胃相比较,则心、肝、脾属阴,小肠、胆、胃属阳。相关证据包括:大脏腑系统中比重较小的脂肪类并未在五脏周围聚集,而是大都分聚集于五腑器官周围,它没有因大脏腑重力场对轻质物的外向作用而均匀分布,而是在胸腹背重力场的作用下排斥于外(离OO远),此现象的存在,当可作为中医划分脏腑阴阳科学合理的佐证之一。子宫及子宫中的胎儿,它是属于大脏腑系统中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胎儿的头部坐向是朝母体的子宫口,亦即朝下。人是一个有方向感的动物,方向感的存在,迫使人的头部始终要处于向上的方向。人的方向感在胎儿时期就已形成,从这个现象来判断,母体的子宫口,它应属于大脏腑系统重力场的外部、上部。“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它是相对人体腹部而言为阳(若非相对腹部而是相对头部,它则不为阳)。背之所以为阳,这是因为背部为大比重物质脊骨的所居之处,脊骨中的轻质物有向外运动的趋势,故而称背为阳。何以又说心为背的阳中之阳呢?既然将背部划分为阳的道理在于脊背中轻质物的向腹运动,那我们就按此方法来分析心的活动与脊背中轻质物的运动关系吧。心的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心室不停的鼓动,鼓动引起了心室压力的周期变化,同时,心室的压力变化也通过血液的输出与回流,引起全身压力的周期性变化。当心室舒张时,血液由静脉回流心室,人体各部组织则处于减压状态,脊背所受的外压也相对较低,这样,它就促使了胸腹背系统中的重质物向脊骨的沉降;当心室收缩时,血液由动脉输送全身,人体各部组织则处于加压状态,脊背所受的外压也相对较高,这样,它就促使了脊背中的轻质物向腹皮方向的排挤。胸腹背自身局部的重力场系统,系统中的轻重物质能自发的、有规律的向不同方向运动。但是,脊背轻质物的向腹运动却在心室的鼓动下得到了加强,这样,心室的鼓动就成了脊背部轻质物外向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而轻质物的外向运动是属于阳的活动,因此,中医将心比作背的阳中之阳。“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背为阳”,所言者,背中之轻质物也。“背为阳,阳中之阴”,所言者,轻中之重也。那么,背的阳中之阴何以与肺有关呢?要解释此问题还是从以上二者间的物质特性入手吧。背为阳,这是由于背中的轻质物在腹背局部系统中的外向运动特征。而以五脏相论,因肺的物质质轻,所居为外,其亦属阳(肺主表,属阳,只是在与大肠相比较时才属阴)。若以背中的轻质物与肺的物质相比较,则二者的物质特性有比较相似之处(皆是各自系统中的轻质物)。可是,肺是大脏腑中轻质物的聚集之处,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重质物不能停留其中,而会因大脏腑自身重力场的作用向内、向里沉降,并从大脏腑经系统间的物质跃迁,进一步向脊骨沉降(参阅后面系统间的物质跃迁内容)。肺在大脏腑系统中处于最外层,表现出阳类事物的特性,但其重质物向内、向里运动,并最终沉降至脊骨的这一活动则表现出阴类事物的特性,且对胸腹背重质物的向内沉降有帮助和加强作用,因此,中医将其归为背的阳中之阴。除了上述所说的之外,和心室的博动一样,肺的呼吸运动同样能使肺中重质物更好地向胸腹背的脊骨中沉降,对腹部中的重质物向脊骨的沉降有帮助和加强作用,这也是中医所说肺为背的阳中之阴的一个重要原因。“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所言者,腹中之重质物也。“腹为阴,阴中之阴”所言者,重中之重也。那么,腹的阴中之阴何以说是肾呢?前面说过,腹背局部系统中的轻重物质,它能自发的、有规律的向不同方向运动,质轻者向腹运动,质重者向背运动,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腹背间的物质运动将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但是,腹背并不是由一个简单的系统而构成,在其内部还有一个范围较大的重力子系统——大脏腑因此,我们必须从力学的角度对其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尽管我们无法做出大脏腑对腹背母系统物质运动影响的定量分析但定性分析却是能够进行的。比较大脏腑的重力场O2即可发现,O2离脊骨近而离腹皮远,O2作为腹背系统重力场中的子重力场中心,其对腹皮处重质物的引力作用方向直指脊骨,因此,它对腹皮部的重质物向脊骨方向的沉降有加强和帮助作用。腹为阴,所指为腹皮部重质物的向内向里(脊骨方向)沉降,肾作为作用于大脏腑的重力场中心,它对腹皮部重质物的向内向里沉降有加强和帮助作用,因此中医将肾比作腹的阴中之阴。(关于肝为腹的阴中之阳、脾为腹的阴中之至阴的论述理由,因涉及到其它的一些相关内容未曾解释,故此问题留待以后再作阐述。)本文从人体物质运动坐标系的角度对《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阴阳划分的相关论述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与剖析,旨在更进一步的探析中医学阴阳学说的内在关系,相信此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有所裨益,限于个人水平等原因,文中不足之处尚希同道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阴阳与人体坐标系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3课 《阴阳学说》
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和六十甲子
什么是阴阳(上)
阴阳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