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节-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事事处处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父母不要纵容自己孩子犯错

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父母是如何被教育的。有些家长谈到家庭教育时,总是认为自己忙,没时间教育孩子。可以相信,有些人确实很忙,他们为“金钱”忙,为“权力”忙,为“情感”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披星戴月地忙碌。总之,许多人似乎有很多忙不完的事,但他们在忙中却忽略了忙这样一件比较重要的事——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到头来,钱也有了,权也有了,情也有了,唯独孩子“丢”了。到那时,后悔的还是家长,受惩罚、遭埋怨也是家长。看看如今孩子们的现状,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自杀人数越来越多,厌学逃学的越来越多,父母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一)父亲行为的纵容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5、6岁大的小男孩,在路边向路人扔小石子,孩子旁边的父母却任由孩子这样地胡闹。有一个小青年看不下去,对着小孩就是一脚,小孩的父母不干了,双方打了起来……按理说,小孩5、6岁正值最淘气的时候,小孩淘气不是坏事,但是小孩的淘气伤害到别人的时候,那就是小孩不对了。小孩对事情没有正确地判断能力时,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就要及时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做正确的事情。可当时孩子的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见小孩对路人扔石子,竟然任之纵之。这就是父母的不对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观念,辨别不明什么是社会的道德,时间一长,孩子做事就会很极端,轻则自以为是,重则就会走向犯罪的边缘。其实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孩子不会辩明是非,难道父母还不知道对与错?像这则故事中的父母,就是在纵容自己孩子在犯错。

这个小青年踢了小孩后,孩子的父母不干了,这无形中又会影响小孩对事情是非的判断,小孩会认为自己被打,父母就要为自己报仇。孩子的这种观念一旦形成,那么以后遇到这种事情,就会以小时的判断为基准,以暴制暴,直至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恐怕到时候,最后悔的莫过于孩子的父母吧。

(二)妈妈做法的结果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父母对人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一个又红又大的。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不相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每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在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行为习惯的缩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全面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优秀品质。

二、父母不要成为负面的影响者

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而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子女教育,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传统。孟母择邻,成就孟子伟大的一生,孟母良苦用心的施教方法也成为育人的千古典范。为人父母首先要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才会让孩子顺利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能用消极、负面的东西影响孩子。

(一)父母不要用消极言行影响孩子

家长的不良生活习惯直接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比如说谎,在幼儿园的一个小孩,不想去幼儿园,就骗妈妈说“肚子疼”,家长既不了解情况,又不带孩子去医院,就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家长帮助孩子来圆谎。就是因为家长这样一次次的纵容,后来这个小孩经常以此方法不来幼儿园,这时家长才追悔莫及,但是已经晚了。还有的小孩喜欢打架,似乎天生好斗,无缘无故的就会伸手,无数次的批评教育,都没用。老师和孩子聊天时,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打架?”他说:“跟我爸学的,我爸前几天还和人家打了一架呢,还把别人打败了。”孩子似乎在炫耀。

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庭庭长尚秀云共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孩子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可见,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暴力的种子,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

当孩子带着一颗单纯得透明的心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对父母有着一种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说那是花鸟、树木,他们就会认为那就是花鸟、树木,父母说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他们就会认为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如果父母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红的说成绿的,他们也会毫不怀疑地认为那黑的是白的,那红的是绿的。

现今社会是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侵蚀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腐蚀了他们本该纯洁的心。一些报纸、电视充斥着暴力、凶杀等不健康的内容影响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必须让孩子远离这些不良的土壤。引导他们看一些有教育意义,助人为乐的故事。从小让孩子学会明辩是非,甄别善恶。

(二)父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纠正

对于六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不听话”的确是他们这个年龄能够被允许的“过错”。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父母怎样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正处在要学会认识情感、控制情绪的阶段,父母们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

1、父母工作压力大看到孩子心烦。父母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孩子又吵又闹,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父母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父母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父母的打斗、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夫妻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幼儿园或游戏时,就对着小朋友或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3、父母克勤克俭,给孩子大手大脚。父母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教他节省。名曰: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父母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4、父母例行公事的问候教会孩子敷衍。父母每天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父母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5、父母只考虑工作答应孩子的事说话不算。晚饭后,孩子吵着要父母给她讲故事,可父母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父母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

6、父母争吵给孩子树立了负面典型。父母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父母的前面。父母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父母的话置之不理,于是父母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父母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综上所述,孩子的儿时成长,完全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作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定要严格律己,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教会孩子正确地判断事物,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现在每个家庭一般都一个孩子,孩子的儿时教育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责任,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中的一员,希望所有父母们都能树立正确的言行,给孩子作出他们为之骄傲的榜样。

三、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为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在孩子面前,家长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家长自己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一)孩子对父母养育的依赖性

正常情况下,婴儿首先与母亲在情感上发生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对建立儿童早期的安全感十分重要,是其情绪正常分化的前提条件,也是逐步适应社会环境所必需的过程。国内资料表明,过度依赖的状况在儿童群体中占到21%左右,女孩多见,甚至可持续到成年期。  教育不当及不良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儿童过度依赖的主要原因。过度依赖的产生主要是父母的过度照料、过度关注、过多的关爱、保护,无条件地满足一切要求所致。具体表现为父母对儿童生活起居给与过度的关注与照料,所有活动和生活均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过度关照和照料的父母本身可能存在养育焦虑,生怕孩子生病或出什么事情,往往忐忑不宁地关注着孩子,一有风吹草动便显得紧张不安。父母的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投射到孩子身上,最终孩子逐渐受其影响变得敏感和依赖。另外,情感或心理忽略也可导致儿童过度依赖。当婴幼儿正常情感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恰当地满足,或父母养育情感投入不足(如无时间关照或母亲情感抑郁),或简单粗暴地拒绝儿童等,使儿童心理由依赖到独立的发展受到影响,结果是儿童产生过度寻求依赖的行为,或表现过分纠缠父母。

13岁是儿童产生过度依赖的高发年龄段,这个时期的父母若对儿童的依赖过于冷漠、苛刻或忽略,则易形成所谓早期情感剥夺,继而使儿童产生过度依赖行为。儿童受到挫折和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必要的支持和正确的指导,就会产生自卑、缺乏自信,而依赖成人帮助,如此恶性循环也会产生过分依赖。

儿童的依赖性行为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依赖和心理上的依赖,过分寻求与关系亲密的成人身体接触,儿童常表现为喜欢与父母身体接触,经常让父母抱着,或紧紧依偎在母亲身旁,一刻也不愿意分离,不肯自己去玩或找小朋友一起玩。短暂的分离也会哭闹不止。要求父母经常看着他,照料他,去幼儿园时纠缠父母而不愿离开。平时凡事必须由父母代替包办,做事一定要大人陪伴,同他交谈,关注他的活动,睡觉时需要父母陪伴。年龄稍大也不能独立完成该做或能做的事情。这类儿童长到青春期后可能性格内向怯懦,行为拘谨而缺乏自信,做事不计后果。精神上依赖父母会导致孩子被动没主见,做事情依赖别人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一个人的主见与能力是将来能否成功的基础。

因此,对儿童的依赖行为从幼儿时期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如从很小就要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吃的、穿的、玩的东西,培养独立意识。及时、积极地对儿童的过度依赖行为进行纠正。父母除了满足儿童必要的情感需求外,还应给予他们充分独立探究周边事物的机会。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受、赞同和支持,要用语言、表情和爱抚传达给孩子这方面的信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对过度依赖的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有些事情要放手让他自己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先让孩子从简单易行的事情做起,一旦完成则及时给予言语、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与强化,逐渐消除其过度依赖的行为。

(二)孩子对父母言行的模仿性

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日夜为伴,尤其未成年的孩子对父母的模仿性最强,而这时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威信最高。孩子认为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是最标准、最美好的,对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有强烈的模仿欲望:父母的走路说话、待人接物、欢乐与痛苦等,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努力去模仿,无论好坏都照单全收。这种影响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的老师。自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教孩子学爬行,学走路,学说话,学识字,学识别物体,学吃饭,学洗手洗脸,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还教孩子见了别人要问好,见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帮助。父母会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醒孩子睡觉之前要洗刷,警醒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

孩子善于模仿,孩子会学父母的言行和动作。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教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父母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性格修养、爱好特长,无不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受害。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最鲜活最直接的教科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要贯穿孩子一生的。所以,孩子在家里时,家长不要间断对孩子的教育,要继续督促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这是作为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年轻的爸爸妈妈也力求传递给孩子最好的信息。但有时可能忽略了一点:孩子除了直接学习,还会悄悄模仿,而模仿的内容又往往是我们大人所不易察觉的,因为我们经常连自己都看不清。

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在新生一入幼儿园,她就能看出谁是父母带大的,谁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她说:“模仿的对象不同,折射到孩子身上的表现就不一样。”孩子模仿的不仅是生活习惯,连思维方式、精神意识都是可以模仿的。比如,家里人谁没有按时回来,孩子就会坐立不安。回忆一下小时候,爸爸如果下班晚了,妈妈也是这样。当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谁知妈妈笑着说:“你姥姥也是这么个人。”看来模仿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必修课。我们模仿长辈,同时,也被我们的子女模仿。有的时候孩子们犯了错误,仔细想想那里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三)父母教育孩子的长期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将会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还要对孩子进行很多方面的教育,这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习惯教育等等。孩子的老师会在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幼儿园不断的更换,可是孩子的父母是一生都不变的。

1、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得最早。胎儿在体内就受到母亲“体内环境”的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与否与母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孕妇愉快的情绪,平静的心境,可以减少胎儿躁动,有利于其健康发育,这已为以后孩子接受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孩子呱呱落地以后,他首先熟悉的人就是父母,他第一次接受的生活训练,也是父母进行的。孩子从父母那儿学会了第一句话,学会了走第一步路,懂得了第一个“为什么”。

  2、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最长。母亲从孩子出生就无时无刻不接触孩子,有的母亲还能直接抚养孩子几年。在这之后,虽有一部分孩子入托、入园,但全国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是在家庭中受教育的。即使入托、入园,以及入小学、中学,孩子大部分时间仍生活在家庭中,甚至终身受父母的教育。

  四、父母对孩子的身教重于言教

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做父母的给孩子做榜样的关键是自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努力把好的东西作为榜样教给孩子。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儿童时期是人的许多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柏拉图曾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之风。

《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说:“要想孩子伟大,父母必须先伟大。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这些话说得很有哲理。现在很多家长埋怨孩子不自强、自立、不知道学习。作为家长,自己首先应反思一下:你所要求孩子的,自己又做得怎么样呢?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现实中,从孩子思想品德、行为表现方面往往也能看到家长的影子。要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养成什么习惯。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想要孩子具有怎样的行为,首先父母就得起到表率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所最好的幼儿园。在这所幼儿园里,父母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什么,在今后的岁月中就会长出什么。

  有教育专家提出,伟大的父母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所拥有的智慧;伟大的父母是让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让孩子成龙成凤。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自身的言行,努力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想要孩子具有怎样的行为,首先父母就得起到表率作用。因为孩子的效仿能力是极强的,而父母又是孩子每天都接触的人,父母不经意间的言行也许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天大的事情,孩子会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间就接受了父母的行为方式,并单纯地理解为按父母那样做就是正确的。因此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教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五、父母要教育孩子学做人做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会在他们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作为父母,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样会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尤其是小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还模糊不清,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这件事为什么这样做等许多问题。所以家长首先自己明白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作为家长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能为了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忽对孩子了解,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结合具体一件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做家务活教育

例如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要和他说明原因、阐明道理以及这样做的好处等等。比如能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就是好孩子的表现,并且做完一件好事给予适当的表扬或者奖励等,这样就会使孩子漫漫的懂得帮助别人,做好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比较好的事情。

关于孩子做家务,家长们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不让孩子做家务,只让孩子学知识或玩就可以了;第二种观点是让孩子做家务,而且为了让孩子坚持做家务,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定的报酬;第三种观点是让孩子做家务但是不给报酬,因为做家务是孩子应尽的一份责任,孩子应该和家长同等对待,都没有报酬。

首先,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会处理,除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之外,还要帮家长做一些其它的家务活,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其次,家务活并不会占用多少时间,也不会浪费孩子学习的时间,孩子做家务本身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为了舒展舒展筋骨转移转移学习注意力。再者,生活处处是科学,孩子通过做家务也可以开发大脑,锻炼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只能从课本上才能得到的,它隐含在生活的任何一件小事中,隐含在我们的生活实践活动中。

(二)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独立意识教育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饱尝了人间的温馨。但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能一味的给孩子包办一切,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自立精神。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父母什么也不让他们干,所以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薄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从而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家长也应该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教育引导他们乐于助人,肯于付出。要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优良的种子。以至于以后长成参天大树。 

处于儿童时期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模糊不清,这是很必然的事情,他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他们的意识还没有成熟。所以作为家长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必须如何如何,达到什么程度,否则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家长必须应该认识到的。 

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造成了很多孩子心里孤独现象,许多孩子都喜欢让自己的家长陪着自己做事。可是,家长一陪着孩子就容易产生依赖,不愿意动脑思考,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就想向家长求助,或者有时候,家长不等孩子思考完就想忙着告诉孩子怎么做。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可是,如果直接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肯定不乐意。那怎么办呢?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妈妈可以说,妈妈帮不了你,你要记住,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学会自己解决。

总之,作为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和孩子沟通,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且也要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引导孩子,针对孩子的表现采取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利于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其次家长要时刻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不好的习惯及时纠正。再有,作为家长应该针对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某一件事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引导,比如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或者报纸电视上发生的某一件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给孩子讲,教育他们学习那些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从小培养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自己的行为准则,引导孩子辩明善恶。

(三)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竞争意识教育

所周知,现在孩子的负担都很重,这可以理解,就一个孩子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走入了一个误区。比如有许多孩子,家长让学书法、美术、钢琴、英语等没有侧重,最后哪个也没学好,费神费力。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孩子学习也应该少而精最合适。有人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而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而不能人云亦云。有了良好的习惯固然重要,但还应该有所侧重。

而孩子们呢?不知道是生活越来越富裕孩子们没有压力了,还是孩子们在家里习惯于被关注了,还是现在的孩子只知道享受生活而不愿意接受挑战了,还是被大人表扬太多经受不起挫折了,还是……总之,现在的孩子好像竞争意识不太强了。

分析其原因,这和家庭教育有关。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生活又好了,家长没有压力,也没有及时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另外,现在都提倡多表扬少批评,家长都会主动地去关注孩子,不断地表扬孩子,孩子们根本不需要去争取什么,只在那儿等着就会受到很多表扬的,所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被动的接受而想不到主动地去争取什么。

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父母要引导孩子做他擅长的事情,这样容易成功,自信心也会随之建立。同时,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通过夸奖其他比较独立的孩子来激起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孩子有了竞争心,就会调动身上一切的能量去学习或者做别的事,依赖行为也会停止。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学会主动去争取,而不是在那儿等待。人生就像赛跑,谁见过赛跑时有站着不动的?那不是把机会让给别人自己等待失败吗?难道还需要裁判员亲自喊你的名字不成?家长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向前冲,你就要让你的孩子学会主动、学会竞争。机会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平等的,要争得机会,等待是被动的,被动是会挨打的,只有主动去争取才有可能获得机会锻炼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家庭教育是真正的基础教育
家长请留意:孩子出现这8种行为,家长你平时的言行一定有问题!
诚实(专题介绍)
如何对待自私的孩子
第十章 言行示范 选择家教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