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肌筋膜间隔综合征,容易忽略的诊断结论

概述

  • 肌间隔综合征(muscle compartment syndrome)又称肌筋膜间隔综合征。

  • 四肢肌肉血管、神经均位于封闭的、缺乏扩张性的骨骼与筋膜的间隙之中,当创伤、占位性病变等引起间隙内容体积增大,或间隙外病变压迫使之间隙变小,均造成间隙内压升高,动脉缺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的恶性循环,使肌肉、神经变性坏死,功能丧失,严重者因大范围坏死引起休克、肾衰而死亡。

病因

引起肌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原因很多,使间隙区容量缩小者见于筋膜损伤后加压闭合,外包扎石膏夹板等过紧,局部加压用力过大等;

造成间隔区内容物体积增加的原因见于:

①出血如外伤后或凝血机制紊乱疾病;

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缺血后肿胀操练过度、骨折创伤、烧伤、药物毒品刺激、手术后等;

③毛细血管压增高如静脉阻塞、肌肉肥大;

④其他如输液或输血外渗、感染、肾病综合征等。

危险因素:
  • 年龄;虽然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病,但30岁以下的男女运动员中最为常见。

  • 运动类型;重复性活动,如跑步会增加患病风险。

  • 过度训练;过于频繁的锻炼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因受压的部位和结构不同而不一样,故有不同的病名,如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胫前肌筋膜间隔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神经卡压综合征、狭窄性腱鞘炎等。

早起为局部表现;主要表现为患病部位疼痛加剧,进行性肿胀、功能障碍如肌瘫、感觉障碍、局部皮肤苍白变暗红、远端脉搏逐渐消失。在肌肉缺血较久出现广泛坏死时,才有全身症状,如高体温、快脉率、低血压,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1.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压痛严重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须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存在并不是安全的指标,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

影像学表现

影像表现

患肢软组织肿胀明显,局部呈水肿表现,外伤者可发现骨折等,慢性患者可作血管造影发现局部动脉狭窄闭塞。

筋膜隔内肌组织肿胀,肌间隙变窄不清,肌密度减低,MRI T1加权像见筋膜膈内肌肉信号强度减低,如有出血则信号强度增高;T2加权像示病变区信号强度增高较明显。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典型,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影像学检查帮助临床定位及鉴别病因。影像学鉴别诊断包括炎症、脓肿、血管畸形、肿瘤等。

SUM

X线平片应为首选检查,发现有无骨折等骨骼异常。CT和MRI扫描可进一步显示间隔腔病变范围、程度及可能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腰肌劳损也可以用磁共振看,向专家学习!
筋膜间隔区综合症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慢性骨筋膜间隔是腰痛的主要原因和治疗靶点
7.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影像诊断21】颈部深筋膜间隙及常见占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