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手资料:医教园西医综合真题考点还原及答案解析(生理学)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最新考试大纲不作要求)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010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4)“正常成年人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约2/3分布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约1/3分布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中约3/4分布于细胞间隙内,称为组织间液或组织液;其余约1/4则在血管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即为血浆”(A错)。(P4)“人体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因而各部分体液的成分有较大差别,但各部分体液又相互沟通”(B对C错)。(P4)“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是各部分体液最为活跃的部分”(D错)。

【答案解析】人体内体液包括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种,其中细胞内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40%,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年人体重的20%,细胞外液又包括了组织间液和血浆,组织间液约占体重的15%,血浆约占体重的5%,故分布在人体各部分的体液量是不相等的(A错)。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被细胞膜隔开,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细胞外高钠、高钙、高氯,细胞内高钾等,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可以通过细胞膜进行跨膜物质转运(互相沟通),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同样,组织间液和血浆被毛细血管壁分隔,成分存在较大差别,如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而组织液中蛋白含量很少,血浆蛋白分子量大,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但水和晶体物质等小分子物质却可以自由通过(互相沟通)(B对C错)。由于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因而各部分体液最为活跃的部分是血浆,而不是细胞内液(D错)。

2. 2005N1A   答案:C

【考点还原】(P5)“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C对)

【答案解析】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环境相接触,而是浸浴在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002N1A   答案:A

【考点还原】(P6)“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P6)“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对)。

【答案解析】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破坏反射弧,神经调节将不能进行A对)

2014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6)“例如,肢体被火灼痛时立即回撤就是一种反射”(B对)。(P383)“机体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表10-6),而GH是起关键性作用的激素”(D错)。(P404)“胰岛素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态的关键激素”(C错)。(P426)“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的现象,称为月经”(A错)。

【答案解析】月经是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

的现象,故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主要与卵巢激素有关,属于体液调节(A错)。肢体在受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为痛觉感受器介导的非条件反射,属于典型的神经反射(B对)用餐以后血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及减少血糖的来源实现降糖作用,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C错)。人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等(P383,属于典型的体液调节(D错)。

2007N1A   答案:A

【考点还原】(P6)“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P6)“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B对)。(P6)“有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C对)。(P6)“一般认为,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而短暂,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D对)。

【答案解析】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如激素)B对),通过体液运送的方式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可单独发挥作用,如肠期胃液分泌(P198),食糜刺激十二指肠分泌促胃液素,进而促进胃酸分泌的过程,是典型的以体液调节为主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在此过程中并不重要),但更多的时候,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受到神经调节的上游调控(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P6、P412)交感神经兴奋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P232、P397)等等。体液调节可以是全身性的,如远距分泌,也可以是局部性的(C对),如旁分泌相对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调节过程缓慢、持久而弥散(D对)。

2015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6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P259)“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可引起机体失水多于溶质丧失,使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血管升压素的分泌,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B对)(P192)“进食时唾液分泌明显增多,完全属于神经调节”(C错)。(P332-P333“随意运动较为复杂,通常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另外,参与运动的神经结构较多,完成运动所需时间较长”(D错)。

【答案解析】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P6)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沙尘飞入眼球引起的闭眼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角膜反射),为神经调节(A错):刺激角膜→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两侧的面神经核→面神经→两侧的眼轮匝肌引起闭眼动作。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为体液调节B对)大量出汗时,由于汗液属于低渗溶液,导致机体失水多于溶质丧失,体液晶体渗透压升高,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血管升压素),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尿液浓缩。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为神经调节(C错):食物入口,口腔内的机械、化学、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沿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中的传入纤维传至唾液分泌中枢(初级中枢在延髓,高级中枢在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处),然后兴奋沿传出神经到达各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肢体发出随意运动属于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直接控制的躯体运动,属于神经调节(D错)。

2013N121B   答案:A

【考点还原】(P6)“有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过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如生长抑素在胰岛内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P407)“胰岛素和生长抑素可以旁分泌的方式直接抑制相邻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对)。

【答案解析】旁分泌(P6P368)是指细胞产生的激素或调节因子通过细胞间隙对邻近的其他种类细胞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调节方式,胰岛素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属于典型的旁分泌调节血分泌(P368)是远距分泌的另一种叫法,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的调节方式自分泌(七版生理学P169)是指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腔分泌(七版生理学P169)指胃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释放后,沿着细胞之间的缝隙,弥散入胃肠腔而起作用的调节方式。

1998N14A   答案:C

【考点还原】(P6)“一些神经元也能将其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然后经血液运行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神经激素”C对)

【答案解析】神经激素是指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C对)最典型的神经激素包括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P6、P140、P258、P385)、缩宫素(P385)和下丘脑调节肽(P380)。

2006N1A   答案:E

【考点还原】(P6)“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P232)“上述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释放的机制也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即寒冷刺激沿上行的神经传导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者再刺激腺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E对)。

【答案解析】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外周温度感受器兴奋,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交

感神经兴奋,进而促进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最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在此过程中,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为典型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E对)

2012N122B   答案:D

【考点还原】(P6)“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便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D对)。

【答案解析】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直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前

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嗜铬细胞膜中的 N1受体,促使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分泌,同

时也提高靶细胞中儿茶酚胺合成酶系的活性,促进儿茶酚胺的合成(P412)儿茶酚胺合成并分泌入血之后参与体液调节,在此过程中,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为典型的神经-体液调节过程D对)

1992N65A   答案:E

【考点还原】(P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肾动脉灌注压在80-l8O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E对),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E对),在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243)“在没有外来神经、体液影响的情况下,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E对)(P135)“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B错)。(P182)“在心力衰竭或脑干损伤的患者,常可出现呼吸运动增强和减弱交替的现象,其产生机制可能是肺泡气与化学感受器处的PCO2存在时间差和反馈增益过强。当PCO2较高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可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应增强,使肺通气量增加;随着呼出的CO2增多,动脉血PCO2逐渐下降,当PCO2较低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又使呼吸运动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于是呼吸变慢变浅甚至停止”(A错)。(P235)“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应,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错)。(P404)“胰岛素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态的关键激素”(D错)。

【答案解析】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均涉及自身调节:如调节肾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E对)和管-球反馈(P6、P243)、尿生成过程中的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P252、P253)、局部组织的代谢性自身调节(P143)、脑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P148)、心肌骨骼肌的异长自身调节(P6、P94)、以及内分泌系统存在的大量自身调节等等。但目前为止只考过肾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1992N65A,1999N1A)和脑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2012N121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是因为过度通气时,肺通气量增加,呼出的CO2增多,血液中PCO2下降,呼吸中枢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造成的,属于化学感受器介导的神经调节A错)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主要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有关,为典型的神经调节B错)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依赖于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皮肤血流量、发汗、代谢水平的改变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神经调节C错)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最重要的因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

1999N1A   答案:E

【考点还原】(P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例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肾动脉灌注压在80-l8O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E对),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E 对),在脑、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243)“在没有外来神经、体液影响的情况下,当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E 对)(P135)“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弱,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回升”(B错)。(P182)“在心力衰竭或脑干损伤的患者,常可出现呼吸运动增强和减弱交替的现象,其产生机制可能是肺泡气与化学感受器处的PCO2存在时间差和反馈增益过强。当PCO2较高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可引起呼吸中枢的反应增强,使肺通气量增加;随着呼出的CO2增多,动脉血PCO2逐渐下降,当PCO2较低的血液到达化学感受器时,又使呼吸运动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于是呼吸变慢变浅甚至停止”(A错)。(P235)“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和改变代谢水平等生理性调节反应,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C错)。(P404)“胰岛素是促进物质合成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稳态的关键激素”(D错)。

【答案解析】机体对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3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均涉及自身调节:如调节肾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E对)和管-球反馈(P6、P243)、尿生成过程中的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P252、P253)、局部组织的代谢性自身调节(P143)、脑血流量的肌源性自身调节(P148)、心肌骨骼肌的异长自身调节(P6、P94)以及内分泌系统存在的大量自身调节等等。但目前为止只考过肾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1992N65A,1999N1A)和脑血流的肌源性自身调节(2012N121B)。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是因为过度通气时,肺通气量增加,呼出的CO2增多,血液中PCO2下降,呼吸中枢因缺少足够的CO2刺激而受到抑制造成的,属于化学感受器介导的神经调节A错)动脉血压维持相对恒定,主要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性反射有关,为典型的神经调节B错)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依赖于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的皮肤血流量、发汗、代谢水平的改变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神经调节C错)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最重要的因素是胰岛素,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错)

 

 

2012N121B   答案:C

【考点还原】(P6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P144)“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在脑C对)、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P148)“当平均动脉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可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C对)。

【答案解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方式,其中自身调

节包括了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两种(P143),肌源性自身调节是指当供应某一器官血管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时,血管平滑肌受牵张刺激,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的肌源性活动增强,使器官血管的血流阻力增大,以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升高而增多。反之,当器官血管的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阻力血管舒张,局部血流阻力减小,以免器官的血流量因灌注压降低而减少。这种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在肾血管特别明显,在脑C对)、心、肝、肠系膜和骨骼肌的血管也能看到,但皮肤血管一般没有这种表现。

1994N24A   答案:B

【考点还原】(P7)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B对)。

【答案解析】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施加影响后,受控部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信息B对)反过来纠正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反馈有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形式。与反馈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前馈P8),前馈是指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可能出现偏差的活动。

 

1998N1A   答案:E

【考点还原】(P7)“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E对)。

【答案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属于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P6),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属于反馈控制系统(P7),调节方式与反馈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为了方便记忆,可进行如下理解: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三种调节方式,经过这三种调节方式的调节之后,会呈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极为多见,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E对),如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神经调节)(P135)、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属于体液调节)(P405)、动脉血压的肌源性自身调节(属于自身调节)(P144)等另外一种结果是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相对少见,并且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正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排尿反射(属神经调节)(P267)、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属体液调节)(P428)、蛋白酶原的激活(属自身调节)(P196)等具体到本题,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大多数情况下介导了负反馈调节,参与了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在少数情况下介导了正反馈调节,促进了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2004N1A   答案:A

【考点还原】(P7)“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A对)。

【答案解析】负反馈调节极为常见,具有纠正偏差的功能,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A对)如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P135),肺的牵张反射(P183)等正反馈调节相对少见,并且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其意义不在于维持稳态,而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C错),如血液凝固(P74)、蛋白酶原的激活(P196)、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P428)等。自身调节和体液调节为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可能介导维持稳态的负反馈调节,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体液调节)(P405)、动脉血压的肌源性自身调节(自身调节)(P144),也可能介导促进某一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正反馈调节,如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分泌作用(体液调节)(P428)、蛋白酶原的激活(自身调节)(P196)等(BD错)。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偏差,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前馈调节(P8),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E错)

 

2008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7)“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B对)。

【答案解析】负反馈能够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具有纠偏功

能,并且极为多见,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对)。正反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C错)。人体内控制系统分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类,非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受控部分不能反过来影响控制系统,不能调控机体内环境的稳态A错),非控制系统在人体生理调节中较少见,典型的例子为应激对血压的影响。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控制系统(P8),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D错)

2009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7)“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B对)。

【答案解析】负反馈能够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具有纠偏功

能,并且极为多见,在机体生理功能稳态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对)。正反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没有纠正偏差的功能,一般对稳态的维持不发挥作用C错)。人体内控制系统分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类,非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受控部分不能反过来影响控制系统,不能调控机体内环境的稳态A错),非控制系统在人体生理调节中较少见,典型的例子为应激对血压的影响。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控制系统(P8),前馈具有预见性,能够克服反馈“滞后”和“波动”的缺点,但相对反馈控制系统来说并不常见,在机体稳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限D错)

2003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7)“人体内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B对)

【答案解析】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

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减压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B对)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导致心迷走神经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渐弱,表现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减小,动脉血压下降(P135)。血液凝固(P74)D错)排尿反射(P267)A错)排便反射E错)、分娩过程(P432)C错)等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过程

2011N1A   答案:B

【考点还原】(P7-P8)“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当血压或血糖浓度偏离其调定点时,也通过类似的机制,最后使血压或血糖浓度回到正常水平”(B对)。(P36)“当刺激引起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K+外流不足以对抗Na+内流,于是在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膜发生的去极化与Na+电导之间形成正反馈”(A错)。

【答案解析】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血糖升高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降糖作用,属于典型的负反馈(B对)。实际上机体内除排尿、排便(C错)、分娩、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A错)、血液凝固过程、排卵前夕雌激素对 LH 的促进作用、蛋白酶原的激活等属于正反馈外,绝大部分调节过程均为负反馈。兴奋的突触传播即动作电位的突触传播,存在去极化Na+内流的正反馈过程(D错)

 

1995N146X   答案:BCD

【考点还原】(P8)“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B对)(P267)“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B对)。(P36)“当刺激引起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K+外流不足以对抗Na+内流,于是在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膜发生的去极化与Na+电导之间形成正反馈”(C对)。(P74)Fa再激活F生成Fa,从而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此外,Fa还能通过使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而正反馈促进Fa的形成”(D对(P74)“生成的Fa又能反过来激活F,进而可使更多F激活,形成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正反馈效应”(D对)。(P183)这种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A错)。

【答案解析】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肺扩张时,牵拉呼吸道,使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其传入纤维为迷走神经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冲动传入延髓,经延髓和脑桥呼吸中枢的作用,促使吸气转换为呼气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加速吸气向呼气的转换,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肺萎陷时,平滑肌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其结果是增强吸气活动或促进呼气转换为吸气,也属于负反馈。因此肺牵张反射不存在正反馈过程(A错)排尿反射B对)、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的开放C对)血液凝固过程D对)均属于正反馈。

1999N139X   答案:ABC

【考点还原】(P8)“如血液凝固是典型的正反馈过程”A对)(P74)“生成的Fa又能反过来激活 F,进而可使更多的F激活,形成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正反馈效应”(A对)。(P101)“由于INa通道激活速度极快,并引起再生性循环,即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INa将超过K+的外向电流,于是净内向电流的作用下使膜进一步去极化,引起更多的INa通道开放,产生更大的INa,形成INa与膜去极化之间的正反馈”(B对)(P428)“雌激素这种促进LH大量分泌的作用,称为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C对)。

【答案解析】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远不如负反馈常见,正反馈主要包括血液凝固过程P74)A对)、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P36)(B对)、排卵前夕雌激素对LH的促进作用P428)(C对)、蛋白酶原的激活P196)排尿(P267)、排便、分娩P432)等,除此之外的绝大部分调节过程均为负反馈。妇女绝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分泌较少,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作用减弱,引起血和尿中的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过程(D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理学绪论习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生理学笔记(一)
2023考研生理 绪论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