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练习30篇

文言文练习30篇(初中)

  1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篠①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②,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①篠:细竹子。 ②爬沙:螃蟹横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当杀生之名( )
  ②能渡此则活汝( )
  ③更为我渡一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炽火使釜水百沸,横篠为桥
  
  (3)试想:鳖更渡一遭后,主人又会说什么?
  
  (4)文中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多捕众鸟,藏在大器,随时瞻视,养食以时。毛尾既长,随时剪落;选其肥者,日用供厨。中有一鸟,内自思惟:“若我食多,肥则致死,若饿不食,复致丧身。宜自料量。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如其所念,既便少食,衣毛悦泽,便从其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随时瞻视( ) ②养食以时( )
  ③内自思惟( ) ④肥则致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宜自料量。少食损肤,衣毛悦泽,当从笼出。
  
  --------------------------------------------------------------------------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3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匣而埋诸土( ) ②期年出之( )
  ③抱以适市( ) ④易之以百金(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
  
  (3)文末,工之侨叹曰:““悲哉,世也!”他认为世之悲在于-------------------------------
  (4)“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一句的意思是-----------------------------------------
  试举一例证:---------------------------------------------------------------------
  
    4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乘小船绝湘水( ) ②吾腰千钱( )
  ③有顷,益怠( ) ④已济者立岸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5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旷日持久( )
   ②惟其所以不得之故( )
  ③狗良则数得兽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
  ---------------------------------------------------------------------------
  (3)文末“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一句中的“然”具体指的是---------------------------------------------------------------------------------
  6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常置酒一壶( ) ②是为五一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3)“六一居士”即---------,他又号-----------,我们曾在课文中读过他的《 》。
  (4)取此“六一”为号,表现了居士--------------------------的生活情趣。
  7
  永公①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②之,号为“退笔冢”。
  【注释】①永公:即智永,王羲之七世孙。 ②瘗(yì):埋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每瓮皆数石( ) ②号为“退笔冢”(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3)由“退笔冢”可见□□□之多,它反映了永公学书之□。而“铁门限”是因----------------------而起,
  它反映了---------------------------------------------------。
  8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献诸子罕( ) ②尔以玉为宝(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3)引文中的子罕是一个---------------------------------的人,很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9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舍近墓( ) ②贾人炫卖之事( )
  ③徙居学宫之旁( ) ④遂居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3)引文讲述的就是著名的□□□□的故事。
  (4)文中,孟子的母亲可谓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智慧的教育家,因为-------------------------
  ----------------------------------------------------------------------------------
  10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主人怪问衡( ) ②资给以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3)匡衡之勤学具体表现在□□□□和□□□□等两件事上。
    
  11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后生才锐者( ) ②切须常加简束( )
  ③自此十许年( ) ④盖非一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3)引文作者特别告诫后世子孙要---------------------------------------。具体措施有:
  ①-----------------------------------------------------------------------
  ②-----------------------------------------------------------------------
  ③-----------------------------------------------------------------------
  12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陈于前( ) ②或枕藉于床( )
  ③间有意欲起( ) ④引客就观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②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3)引文作者描述自己的“□□”,表示自己--------------------------------------的情趣生活。
  13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二岁而孤( ) ②再适常山朱氏( )
  ③去之南都( ) ④日昃始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在范仲淹的-----------------------一文中曾经读到过,它表达了-----------------------------------------。
  (4)引文介绍范仲淹,主要写了:①---------------;②----------------;③-------------------
  等三个层次的内容。
  14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与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
   ②讽诵之声( )
  ③其笃学如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②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3)引文讲述的古人读书、写作的事例,让我们懂得---------------------------------------
  ----------------------------------------------------------------------------------
  15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溥幼嗜学( ) ②朗读一过( )
  ③右手握管处( ) ④日沃汤数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是者六七始已。
  
  (3)张溥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意思是-------------------------------------。他诗文敏捷,名高一时,即得益于这种学习方法。
  
  16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方其功之未成也( )
   ②而徐为之图( )
  ③是以得至于成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试再举一例证明作者的观点。(字数不要超过100字)
  ------------------------------------------------------------------------------------
   ------------------------------------------------------------------------------------ ------------------------------------------------------------------------------------
  
  1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玉不琢,不成器( )( )
  ②而犹不害为玉也(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3)引文教诲我们------------------------------------------------------------------------
   18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歆辄难之( )
  ②幸尚宽( )
  ③遂携拯如初(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你同意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
    
  19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
   ②奚为不受( )
  ③足以全其节(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反,复往,又不受。
  -----------------------------------------------------------------------------------
  ②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
  (3)引文赞颂了曾子------------------------------------------------等品质。
  20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引文中画线句连用-------、-------、-------、-------等-------词,极言其-------,以反衬----------------------------------------------------------------。
  (4)读“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让人不禁联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诗句:“-----------
  ------------,---------------------------”。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21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轩豁可望( ) ②净慈之绝胜处也( )
  ③挽钱塘江水( ) ④山骨尽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3)山川景物时妩媚,还是凄清,都是观赏者心境情绪的写照,引文作者寄情湖光山色时,心情---
  -----------------,理由是-----------------------------------------------------------
  22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谧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淄流①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②,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注释】①淄流:僧众。 ②志:指西湖地方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草木蔚秀( ) ②人烟旷绝( )
  ③僻处江干( ) ④湮没无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
  
  (3)引文作者写---------------------------------------------------,寄寓人世变迁沧桑之感慨。
  23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①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②,观山烧,火甚。俯仰③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缒石:用绳子拴住石头,沉下水,以测量水深。
   ②倒行:坐在竹椅中背向归途,倒退而行。
   ③俯仰:一会儿功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循山而东( ) ②顾影颓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
  ②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
  (3)引文以简洁疏朗的文笔,勾画了白水佛院汤池-----------、悬水----------、山潭----------、
  山崖有---------------等特点。
  (4)引文以----------------来形容温泉水热,以----------------来表现瀑布的动感之美,更有------------------一句写尽闲情野趣。此三句都堪称妙笔。
  24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然去中州万里( ) ②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
  ③肝胆为之掉栗( ) ④故非仕有力者( )
  ⑤嗜奇之士恨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
  -----------------------------------------------------------------------------
  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
  (3)对本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中州山水,突出一个“奇”字
  B.本文写西南川属山水,突出一个“险”字
  C.本文作者认为该地区的山水,会令喜欢美丽风景的人大失所望
  D.作者认为该地区的山水只有有钱的人、有才学的人来浏览才能会有一些收获,但景色并不属于“美丽”之类
  (4)本文主题部分从□□、□□两个角度,具体描绘出山水的特点,即:山高、□□、□□、□□。
   25
   庚寅冬,予自小巷入蛟州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小奚:小书童。 ②牡:门闩,锁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 )
  ②渡者熟视小奚( )
  ③趋行及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
  ----------------------------------------------------------------------------------------
  (3)引文作者叙事释理,缘事悟道,向我们诠释了-----------------------------------------------
  ------------------------------------------的道理。
  26
   蔡子渡河,中流舟覆,渔人活之。问曰“今子欲安之?”“欲东说齐侯。”“子溺而不能自救,安能事诸侯?”渔人疑之。“昔和氏之壁国之珍宝,然以之间纺,曾不如砖瓦;随侯之珠价重千金,然用之弹射,曾不如泥丸——子以为然乎?尺短寸长,物性固然也。”渔人说而渡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渔人活之( ) ②安能事诸侯( )
  ③曾不如砖瓦( ) ④子以为然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子欲安之?”“欲东说齐侯。”
  ----------------------------------------------------------------------------------------
  (3)蔡子用“和氏璧”、“随侯珠”自况,表明自己虽“---------------------------------”,但“---------------------------------”。
  (4)引文告诉我们:------------------------------------------------------------------。
  27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驼背,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延吾治( ) ②一人信焉( )
  ③乃索板二片( ) ④但管人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
  (3)引文通过医人夸张而荒诞的治驼术,告诉我们-------------------------------------------
  ---------------------------------------------------的道理。
    
    28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①,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②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③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④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求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注释】①曲:酒母,酿酒所使用的发酵剂。 ②诮(qiào):责备。
   ③第:只是。 ④并:同“傍”,挨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尔第不循我法耳( ) ②其人俯首思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
  --------------------------------------------------------------------------。
  29
  铨①九岭,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
  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quán):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汤药烧滚沸腾时发出响声。
  ③差:同“瘥”,病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暇更录唐宋人诗( )( )
  ②由是母有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
  (3)引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一句表现出母亲-------------------------------------
  ---------------------------------------------------------------的心情。
  (4)引文中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的吗?请简述之。
  
  
  
  30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
  ②益慕圣贤之道( )
  ③色愈恭,礼愈至( )( )
   ④俟其欣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引文作者回忆了----------------------------------------------------------的一段经历。
  (4)阅读引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1(1)①承担,担当 ②让……活 ③再 趟
  (2)他就把火烧旺使釜中水沸腾,在釜上横放一根细竹竿做桥。
  (3)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4)文中的“主人”是一个言而无信、装腔作势、假仁假义的伪君子。
  2(1)①往上或往前看 ②喂食
  ③思忖 ④导致
   (2)我应当自己估算好食量,吃少一点使自己减肥,使羽毛润泽悦目,就可以从笼中逃出去了。
  (3)遇事要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可昏昏度日,任人宰割。
  
  3.(1)①用匣子装 ②满一年 ③到 ④交换
   (2)装上琴弦一弹,琴发出金玉和鸣一般的乐音。
  (3)只重虚名而忽略真实才学
  (4)难道只对琴是这样吗?世上的事没有不适这样的 略
  4.(1)①横渡 ②在腰间揣着 ③疲惫 ④渡
   (2)你是最擅长游泳的人,为什么会落在后面呢?
  (3)过分看重钱财,甚至贪图钱财,必为钱财所害
  5.(1)①荒废 ②思、想 ③屡次
   (2)他回到家里,觉得愧对妻儿;出门在外,觉得愧对乡里邻里相识的人和朋友。
  (3)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凡事要善于思考,找到根源,并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
  6.(1)①设置、摆设 ②同“耳”罢了
   (2)(还有)我这一个老翁,在这物件事物中养老,这难道不就是六一了吗?
  (3)欧阳修 醉翁 醉翁亭记
  (4)悠闲而高雅
  7.(1)①古代计量单位 ②取名、命名 坟
   (2)前去索取书法作品,并请永公题写匾额的人多得像赶集,永公居住的屋子的门限也被踏穿了。
  (3)秃笔头 勤 求书人多踏破门限 永公书法精妙,深受时人的喜爱
  8.(1)①之于 ②你
   (2)你如果把这玉给我,那么我们俩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
  (3)坚持自己的准则,不贪财物
  9.(1)①屋舍 ②商人 ③迁 ④于此
   (2)这里不是我用来安置我儿子居住的地方。
  (3)孟母三迁
  (4)她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有构思、有规划,平时还非常关注孩子的游戏内容,又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另外,她对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她不苛责孩子,而是用迁居改善环境,以使孩子自然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10.(1)①感到奇怪 ②借
   (2)匡衡就给他们家雇佣作工却不要报酬。
  (3)穿壁引光(或凿壁偷光) 佣作借书
  11.(1)①敏锐 ②检查 ③左右 ④件、项
   (2)用宽容仁厚恭敬谨慎等品质来训导他,不要让他与浮夸浅薄的人交往相处。
  (3)严加管束才锐的自己 ①令熟读经学 ②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浅薄者游处 ③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12.(1)①陈列、摆放 ②垫着、枕着 ③期间 ④带领
   (2)①我平时日常生活中喝水吃饭,疾病中痛哭呻吟,以及心情悲伤忧愁愤怒叹息时,没有不与书一起的。
  ②客人起初进不去,进去以后又出不来,于是也大笑说:“它确实像巢啊!”
  (3)书巢 好读书,以书为伴
  13.(1)①幼年丧父 ②嫁 ③到 ④才
   (2)有时夜里读书疲倦了,他就常常用水浇脸(使自己清醒)。
  (3)《岳阳楼记》 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4)①出身贫寒 ②艰苦求学 ③有志于天下
  14.(1)①放下 ②背诵 ③专心,一心一意
   (2)①钱思公虽然出生于富贵人家,却少有特别爱好的事物。
  ②因为只有这“三上”特别能够用来构思文章罢了。
  (3)学习要勤奋,要充分利用时间,积极阅读、背诵和构思
  15.(1)①特别爱好 ②遍 ③笔杆 ④热水
   (2)像这样手抄然后朗诵最后焚烧掉六七遍才停。
  (3)所读书必抄录七遍
  16.(1)①当 ②慢慢地 ③这
   (2)他们不但有超过一般人的才能,还必定有鉴定不可动摇的意志。
  (3)略
  17.(1)①琢磨 有用的器物 ②还 妨害
   (2)人的品性,随外物的影响而变化,如果人不学习,就是舍弃做君子而成为小人。
  (3)人要学习,以知道而做君子
  18.(1)①就 ②还 ③援救
   (2)既然已经接纳他,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
  (3)略
  19.(1)①破衣服 ②何 ③保全
   (2)①使者回去后,又来,曾子又不受邑。
  ②接受他人财物的人会畏惧那给予财物的人,给予财物的人会对接受财物的人骄傲。
  (3)甘于清贫,不受施与,重名节,追求独立的人格。
  20.(1)①消失 ②怎么、哪里
   (2)不要说我们相公痴,还有像我们相公一样痴的人。
  (3)痕 点 芥 粒 量 小 雪后西湖的空阔、渺远
  (4)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21.(1)①开阔 ②最 ③引 ④完全
   (2)洞石玲珑,栩栩如生,那精巧超过了人工的雕琢镂刻。
  (3)愉悦、开阔 作者笔下的景物:湖光献毕、杨柳牵风引浪、洞石玲珑若生,作者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赋予景物以性灵意趣,极尽其美好可人。而“五丁神将”的想象也表现出作者高昂的兴致
  22.(1)①新绿滋长繁茂 ②空 ③岸 ④埋没
   (2)对西湖一带非常熟悉、有阅历的人,他们把西湖各个名胜地都毫无遗漏地寻访遍了。
  (3)九溪十八涧昔日美如仙境,而今湮没荒僻,杳无人知
  23.(1)①沿着 ②看
   (2)①瀑布如雪花飞溅,如雷声震怒,让人赞叹又让人惊畏。
  ②到江边时,月亮已经爬上山顶,坐船到江中,用桨划着水波,伸手到水中掬弄如珠如璧的月影。
  (3)暖热 雄壮 多且深 数十佛迹
  (4)其源殆可熟物 雪溅雷怒 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24.(1)①离,距离 ②一连,连续 ③颤抖 ④财力 ⑤特别爱好
   (2)①跑到上面低头向下看,绝险的大山沟好像万仞深,深的不能估量出它的尽头。
  ②船稍偏离一点航线,就会被打得稀烂,像土一样沉到水底,喂饱了鱼鳖。
  (3)B
  (4)陆行(陆路) 水行(水路) 沟深 石利 波险
  25.(1)①捆扎 跟随 ②仔细地 ③跑,快走
   (2)你们慢慢地走去,到那里城门还开着;如果走得快,那么城门就关了。
  (3)欲速则不达,躁急自败
  26.(1)①救活 ②侍奉 ③还 ④对
   (2)“现在您要去哪里呢?”“我要到东边去游说齐侯。”
  (3)溺而不能自救 能事诸侯
  (4)尺短寸长,物性固然也
  27.(1)①请 ②他 ③求取,寻找 ④只
   (2)医人让驼者躺在一片木板上,又用另一片木板压在他身上,(然后)就踩踏他。
  (3)凡事要分析主次轻重,不可舍本求末
  28.(1)①依照,遵循 ②低下
  (2)已经取得酿酒的根本却把它忘了,还想要酿酒,等到酿不成酒,却又反过来责怪教他的人的不是。
  (3)学习中切忌舍本逐末,否则必定一无所成。
  29.(1)①空闲时 抄写 ②从此
   (2)铨病稍稍痊愈,母亲就指着墙壁上的诗歌,教孩子低声吟诵来作为游戏。
  (3)不顾病痛,一心督促儿子学习,毫不松懈,望子成龙
  (4)略(如:母子俩的勤勉、铨之孝等)
  30.(1)①得到 ②更 ③神情 周到 ④等到
   (2)天气非常寒冷,砚(中墨冻结)像冰一样坚硬,手指也(冻僵了)无法屈伸,(但)我不懈怠,(坚持学习)。
  (3)自己幼时在艰难困苦中勤奋学习,恭谨求教
  (4)略(如:吃苦精神、好学精神、恭顺尊师的态度、虚心求教的态度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备考全攻略 文言散文
05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37段
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专题08 宽容篇-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主题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