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关系 (心理学视觉)

自我关系 (心理学视觉

1【紧张女孩】总在紧张的状态下想到高中为第一名困恼,非得过这一关才能过好?心理学上词汇带症生活,人带着很多问题也可以活的很开心,不是说把所有问题解决才能行,这不像做菜,作料、油、食物具备才可以做出一道菜。看身边过的开心真的是为争取第一名的人?第一名害死人,这状态来自于父母和你,父母在高中总在要求你,现在你上了大学爸妈没怎么说了,可是你却拿起他们的鞭子抽打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爸妈的代言人。晚上内心平静时,这些情绪自然会出来,白天忙学习工作,事情掩盖了①你想对拿起鞭子抽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看到他们是什么感受?写信代表你的心声,不是哀求他们放下鞭子,而是我不再做鞭子下的奴隶,我就是我,接纳一切好与不好,活着不是为了第一,和他们告别②给内在一直很努力勤劳辛苦的那个你写一封信,知道自己的价值和未来的方向。
2【不要迷恋姐】女孩特关注身边的一个同事点滴生活①现实生活中和一个人成为好朋友是因为对方身上活跃着某些被我们否定掉的一部分自己,因此在他的身边会感到自身的完整性。仰视偶像则反映了对于一个理想自我的渴望②如何让现实中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华丽转身,变成那个更美好理想中的自己?这就像你问我如何才能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长大成人,最终成为一个落落大方的优秀青年?好好照顾内心的小孩子,爱她关心她,而不是每天参照一个成年人的标准批评他不懂事。
3【Lie to me】如果说一旦有人撒谎就不能信任这个人,那么这个世界会彻底是一个地狱,因为谎言太普遍了无处不在。习惯上认为孩子是真诚的天使,但幼小孩子分不清幻想和事实的差距,常会把想象描述成事实。人为什么撒谎?我说出真话,你不能接受,所以我只好撒谎。既然经验告诉孩子说真话多数带来伤害,那干嘛要自找麻烦。谎言看起来有两种,自欺和欺人,其实是一回事。自己欺骗自己从逻辑上不成立,更准确的解释“内在的小孩”对“内在的父母”撒谎,即内心的一部分“我”对另外一部分“我”撒谎,所谓自欺其实是一种内在人际关系的欺人。

4【总是想上厕所】①当初朋友对你坐长途车时想上厕所的嘲笑反应让此行为得到了某种方式的强化。因为从那时开始,你可能不仅特别关注自己这方面的冲动还开始有意控制它②这种控制有点像失眠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要睡着一样,不仅没有帮到你还让你更加紧张,而情绪的过度紧张引起盆神经冲动增加,造成膀胱收缩和膀胱内压增大,再通过反射活动刺激大脑皮层而产生频频尿意。这时人不由得总想去卫生间,却又尿的很少,而不去却有憋不住的感觉,其实很多人考试前甚至相亲前都有类似经历。因情绪引起的尿频在时间上往往是短暂的,大多数很快就在情绪稳定后自行消失③给自己一些耐心,允许上厕所的冲动存在,而不要努力去和它对抗,因为对抗本身就是一种关注,而这种关注会让你感觉冲动更加强烈。
5【不敢开口求人】身体要运动、资金要流动、关系要互动,蕴藏着心理法则“镜子原理”,透视出人际模仿的心理需要,你对镜子笑,它也对你笑,反之亦然。“人际互酬效应”表达人际间健康的情感平衡的心理需要(情感利益等的对称信息流),交往双方得到足够相对对等的信息刺激,交流将持续下去。如果请你吃一顿饭花了一万块,下次我回请花了三千块,再下次我请你吃饭很可能你不来了,情感互酬的不平等而导致交流中断。自我价值低自尊—认为我不值得麻烦别人—于是自我独立—别人也不麻烦你—你孤独辛苦,这是一个内在冲突、情感的封闭循环心理模式,因相似而连结,又因差异而成长,因而开口求人是勇气,热心助人是喜悦。

6【安然入睡】①身体是人最忠诚的朋友,身体所透露的信息是反映了心灵的知觉和内心的渴望②入睡本是让身体和意识放松下来,而你反而更警觉、处于应激状态下的焦虑,这是内心的恐惧而导致的焦虑情绪。对男朋友的担心属正常的心理反应,而如果担心到失眠难以入睡,则需要问心。你和男朋友之间的关系让你感到安全吗?你们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期许?有助于自我发现内心的期待或深层的需要。一般说来对亲密关系过于黏乎的人,自身的安定感尚不塌实。关系一方或双方过于担忧彼此,是内心的不安或自信不足在起作用,而负向能量的相互运作,令关系更为脆弱。当然需要看到在担心背后藏着关爱,能多表达对对方的关爱而非担心③九九归一还是你自己的内心触摸,充满爱意的自我关怀,欣赏自己的生命存在。紧张和不安是呼唤自己多爱自己、肯定自己、抱抱自己④当时当下的觉察,回到我正在做的事情,不在沦陷大脑纠结之中,当混乱思想出现不能停止时收回来放一放,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大脑中有人和事的场景,让它出现,不去追它,调整呼吸关照身体)

7【看书就胃痛】情绪(内心感受)受到外在刺激物(如看书)的暗示而产生身体症状(如胃痛出汗)这里面因果关系“看书—胃痛—焦虑”或者“焦虑—胃痛—不想看书”的循环。认知心理学认为身体的症状和情绪感受,多由内心的信念和认知所引起,当人对自己有着极高的自我标准(如完美主义情结)达不到容易自我悔恨、自责或批判他人。改变1提升自尊和自信心。自尊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体系。心灵健康的人一定是高自尊的成熟个体,有着理性和拥有弹性的思维信念。可以做得很好,也有失败2每次看书前或考试前,自我对话有些哪些值得肯定的优势和优点? 3身边最亲的人给你一些正面的评语和鼓励4欣赏和接纳身体的症状,当看书时身体和情绪反应时,先深呼吸三次以上,平静下来后再用双手掌轻抚身体难受的部位(心脏胃部),内心里对它表达欣赏和感谢。欣赏它一直以来对你的提示和支持,感谢它让你更成长和更强大,允许自己做“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静。

8【计划-放弃-再计划,怎样走出这个怪圈】人是不能被强迫的,哪怕强迫的是自己。我应该、我必须这样的语言,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被迫、勉强的感觉。哪些东西可能是他人或环境让你感觉到应该却并非真正出自于你内心。有哪些事对你来讲是我能、我可以、我喜欢、我想要的呢?通常只有真正属于我们愿景的东西,才能激励我们采取行动。

9【过于追求完美】①追不追求完美要看年龄,当一个生命还足够年轻的时候,完美主义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完美的过程实际上是与社会主流文化认同的过程,但不一定是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②心理学把关注别人的评价和看法,看作是一种通过压抑自我来寻求融入他人的能力,所以没有什么不好!当人成长到一定的时候,精神丰满了,与社会的适应也日趋完善,知识、经验也让我们有了取之不尽的内在动力了,别人的评价看起来就不那么重要了

10【找自己】女孩很难和周围人交朋友,想要朋友①先和自己做朋友,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为别人活,学到了很多方法。一种真心去爱自己,由内向外散发,见人就开心想聊几句甚至把自己放在这个人生命中②怎么和自己做朋友了?只看到喜欢的就欣赏,不好的就打压?这只会更加分裂自己,一边是火一边是水肯定会“生病”。你是什么样的自己就跟什么样的自己做朋友,那些叫你社交方法的书也重要,放在之后,没了自己怎么和别人交流?找到自己的人会安定,像石头怎么被侵蚀都在那里,它知道自己是石头,这其中肯定也存在问题但不影响,朋友多会开心,投缘的人少也不寂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瑜伽中9个凝视点,你知道哪几个?
​你的处境,就是你的心境
有多少人,24小时活在挑剔自己的世界里?
恐惧社交的,不光是你- 麦田守望者 - 新浪BLOG
心理学:一件事情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就是心理创伤播报文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如果长期的精神内耗,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