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避免“刮痧式尴尬”
晚报记者 石茗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随着出国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和家长有机会接触西方的教育模式。这个过程,让不少孩子及其家长感到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有一些因观念不同产生的误解和差异:在中国,孩子间发生争吵,父母首先是彼此说抱歉,然后各自回家教育孩子,这在国人看来是一种谦虚和礼貌;国人教育孩子,不仅仅只是说理,必要的时候,或者是家长觉得孩子犯大错的时候,难免会采用责罚打骂的方式,所谓不打不成器。这种教育手段,在国内家长看来是可行的,但在国外却很难得到呼应,甚至还会因此招来监禁或孩子被送监护中心的危险。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东西方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教育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差异无法避免,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家长和孩子,面对这样的差异,应该学会接受,并尽量融入。

道歉是无法“强迫进行”的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让国人骨子里深藏着谦逊品格,即便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这一优良传统。只是,老外对此并不领情,你的礼貌歉意,他们理解为是你对自己错误行为的道歉,所以欣然接受。这种理所应当的坦然,让国人深感困惑。

    白领刘琦告诉记者,2011年她带着儿子去了美国。面对全新的环境,11岁的儿子最初一段时间很不适应,因为无法和同学沟通,感到寂寞孤独。这里的小学生,读书完全以娱乐为主,根本没有家庭作业,也没有各种紧张的考试,寒暑假更是没有作业的烦恼。慢慢地,儿子喜欢上了美国。在过了语言关后,开朗的天性让儿子很快有了自己的异国同伴。美国的孩子非常自我,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强调个性,要展现自我,要有自己的想法,要与众不同。所以,相对而言,美国孩子缺乏共性和融合性,在交往玩耍中,冲突时有发生。每次冲突,她都会主动先跟对方道歉,即便不是自己孩子的错,出于礼貌她也会有所表示。只是,她的这种表示,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一句OK和欣然接受的表情,根本没有想象中彼此间的互谦和客气,这让她感到困惑和委屈。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她也开始了解美国家长的心态。美国人对于别人的赠予和称赞,都会欣然接受,这是他们认为的礼貌。所以,接受别人的道歉于他们来说同样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他们也有别于国内的家长:很少用严厉的语气训斥孩子,即便做错了事,也很少会逼迫孩子道歉,取而代之的是耐心地讲理,希望这样的道理能获得孩子的认可,并让孩子们真正了解错在哪里之后,由衷地感到歉意。有时候,这样的讲理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即便如此,但他们依然不会放弃。

    刘琦说,经历过这件事,她也开始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仅是为了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老外的教育方式确实更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思考,懂得辨别是非。他们的道歉,不是被父母强迫,也并非为息事宁人的敷衍,而是真正从心理上的认同和接纳,从而很少重复犯相同的错误。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谦逊,但当孩子无法从内心认可和接受时,再优良的传统,对他们来说也会是一种被迫和强求。

中国家长要避免“刮痧式尴尬”

    其实,东西方文化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有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这些不同,常常会使中国家长陷入尴尬甚至危机。像电影《刮痧》中,爷爷为孙子刮痧,却被美国老师认为是家庭暴力的事件,并不是拔高的艺术创作,而是确有现实生活的原型。

    白领洋洋说,她曾看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对定居在北加州硅谷地区的高学历华裔夫妇,他们12岁的女儿赢得2009年联合国环保组织的绘画比赛北美地区头奖,为了庆贺,这对夫妇携13岁儿子和12岁女儿驾车旅游,由于坐在后座的女儿和儿子争吵,夫妇俩将车停靠在路边“教训”儿子,恰被一位目击者看到并报警。目击者说,在奥马哈市外路边的一辆车上,先发现孩子母亲走出车门、“教训”坐在后座的男孩,后又看见父亲从前座转身殴打了儿子的脸部。警察接报后疾驰赶到现场,听了哭诉男孩的一面之词后,当即拘禁了这对华裔夫妇,他们被关了两夜,各以250美元交保被释。两个小孩则被送往2000英里外的寄养中心“监管”。当地法院指定的两个孩子的监护人,还要求没收这对华裔夫妇的美国护照,禁止他们前往韩国参加颁奖典礼。而母亲则以女儿的名义向当局提出了特别申请,希望能让女儿返回加州的家中,称整个事件与女儿无关。事实上,这对夫妇对孩子非常疼爱,也极为重视孩子的教育,说他们虐待孩子,恐怕没一个华人相信。洋洋称,最初看到这个例子,她怎么都不敢相信,管教自己的孩子居然会招来牢狱之灾。之后,她的亲身经历,终于让她明白,这种事确实存在。不久前,她的10岁儿子因为不听父母的劝说,不吃饭,不睡觉,就为了玩电子游戏,急脾气的她伸手就是一巴掌。儿子哭喊起来,一会儿就听到警车停在了她的家门口。眼见形势不妙的她,急忙和老公统一口径,说孩子摔跤才哭的,并要求儿子也这样说,否则爸爸妈妈就要去坐牢,他只能去孤儿院了。警察详细盘问后才离开,松了一口气的她想想都后怕。

东西方孩子早教形式完全不同

    东西方文化差异反映在子女教育上的不同,在同属亚洲的日本也同样突出。美国心理学教授哈罗德·斯蒂文森和他的同事李沁莹对美、日数百名幼儿园孩子的父母进行调查,请他们谈谈哪些活动会有助于提高孩子以后在学校里的成绩。调查者发现:美国儿童开始启蒙教育的年龄要比日本早,美国妈妈非常注意孩子上幼儿园以前的学习,她们带孩子出去,给他们买书,伴他们游戏,还要读书给他们听。而亚洲的父母往往特别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一定要使孩子得到足够的睡眠和营养。美国孩子一旦开始上小学,父母就认为对孩子的教育现在应该是学校的事了,他们没有必要教导孩子的功课。亚洲父母正好相反,他们在这个时候才开始认真地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并对孩子的功课进行辅导。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母亲教他们读书识字的在美国有85%,在日本是40%。美国幼儿园一天活动当中,有30%是教阅读和数学,而这些课程在日本幼儿园的一天活动中还不到1%。日本的学龄前儿童一天当中有40%的时间是用来学习怎样听老师的话,跟老师一样清楚地说话,这些活动在美国幼儿园一天的课程中仅占14%。 美国幼儿园的这种教育方式反映了美国人的一种看法:如果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培养兴趣的话,将来他们就会一事无成。

    网友“艾伦”称,应该承认,即便是在美国长大的亚裔,很多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领袖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等方面,仍有缺陷。而造成此缺陷的原因,多半与家长仍推崇东方教育观念、片面追求学业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有关。这是亚裔尤其华人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教育误区,即家长总想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培养塑造孩子,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追求,甚至阻止孩子参与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方式虽极具东方特色,但与西方的教育观念格格不入。从某种角度来看,也阻碍了孩子对新环境的投入和适应。

无法避免差异,却可取长补短

    有关专家称,因为文化差异、社会背景的不同,西方更注重孩子的参与、动手、实践,而东方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西方强调孩子的个性,东方强调孩子的共性。西方要求孩子:你要展现自我、有自己的想法,你要和别人不一样,更推崇孩子的与众不同;东方则要求孩子:你要符合大部分人的需要,你要和班级集体融合,你要团结同学。

    西方家长比较注意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尊重和了解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的兴趣,在心理上尊重孩子;东方教育以学校、老师、家长为中心,“你要听我的”。西方教育讲究学习的快乐性,因为他们认为,不高兴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东方教育则习惯于“逼”着孩子学习……

    专家表示,差异不可避免。相比之下,东西方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无法说谁好谁坏,家长和老师只有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东方学习的内容、基础比较扎实,但方法应借鉴西方灵活的方式,启发孩子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允许和鼓励探索,培养丰富的知识背景等等。尤其是对于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孩子来说,要想真正融入他们的社会体系,就必须从教育模式开始抓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视孩子的不完美
幼儿园的超前教育有多么可怕,千万别等孩子上学之后后悔!
“天价幼儿园”到底值不值?其实比钱更重要的,是这3个问题
下班之后我还要做作业
学前教育在美国
美式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