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缺管教 “熊孩子”出没惹人嫌
■ 孩子小时候难免调皮捣蛋,因此更需要大人的正确指引
■ “熊孩子”少人管教,在公共场所不当言行惹人厌烦  本版供
  “熊孩子”,原本只是一个东北方言,“熊”作动词,是吓唬、教训的意思,兼具严厉色彩。现在,“熊”又变成了形容词,指的是行为和性格乖戾,因此也就有了“熊孩子”的另一层注释——惹人讨厌的孩子、没有家教的孩子。

  那么,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又是以一种怎样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呢?他们真的已经到了“人见人嫌”的地步了吗?民间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熊孩子”们长大后会不会仍旧“禀性难移”?

  按破坏力区分“等级”

  前不久,留洋博士朱凡的一篇《如何对待“熊孩子”》的文章在网上蹿红,称过年过节特别怕有不懂礼貌和规矩的孩子造访。他们或直接向大人索要红包,或当面拆利是让主人难堪,或抢吃别人家好吃的糖果,或乱搞别人的电脑、游戏机,或摔坏别人的珍贵摆设……很多家长顾及气氛和面子,都不愿意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更是变本加厉。

  而网上一则《“熊孩子”杀伤力排行》的帖子也引起了网友广泛议论。这张榜单描述的情形如下。

  █ 第一梯队:3-5岁“熊孩子”、小学一至三年级“熊孩子”。

  特点:正处于讨人嫌的年段,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而且已经有了攀比心和占有欲,同时又可以仗着自己不懂事为所欲为。

  必杀技:要玩具、折腾房间、摆弄电子产品、偷拿东西。

  █ 第二梯队:1-3岁“熊孩子”、四到六年级“熊孩子”。

  特点:1-3岁的孩子因为比较小,力量不足,但是撕书还是很轻松的。四至六年级的“熊孩子”,处于“哈哈,我都懂”的年龄,表现欲很强,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证明自己并不无知。

  必杀技:撕书、尖叫、乱跑、摆弄电子产品和小摆设、乱翻书架。

  █ 第三梯队:婴儿、初中、高中“熊孩子”。

  特点:战斗力不强,婴儿除了哭,不会给他人什么实质性的攻击。初中和高中的“熊孩子”往往宁愿不出门,而选择待在家里,趁父母走亲访友时上网。而且,初中和高中的“熊孩子”已经过了让别人偏袒的年龄,没有“熊”的资格了。

  有个性但须守底线

  “‘熊孩子’是调皮,但是不是也说明他们很聪明很有个性?”一些网友在网上替“熊孩子”说话。事实上,大家对“熊孩子”生气的真正原因,是恼怒他们的父母疏于管教——一句“孩子还小,不懂事”就将所有指责躲过去了。读者金先生告诉记者,“小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也调皮捣蛋,但是一些起码的礼节还是有的,至少去别人家串门,不会随意翻别人家的抽屉。我们做错了事,父母会训斥教育我们,下次我们就会收敛许多。”更多的人不认同“熊孩子”就代表了有创新和打破常规的精神,“其实,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好他们基本的礼仪!”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陈来秀说,孩子的规则意识多半是在家庭中形成,也就是父母应当负起主要责任。现在早教领域还流行“好孩子父亲造”这句话,指的是一个优秀的、懂道理的孩子,父亲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思、付出的教育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陈来秀说,父亲的角色要处理好“作为”和“不作为”两个方面。所谓“作为”,是要让孩子有安全感,同时协助他界定安全行为的边界,然后带领他领略各种美好,感受被爱并且具备去爱别人和爱周边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只是一味地破坏。所谓“不作为”,是不去打搅孩子的天性发展,顺势而为,接受孩子的特质,而且,当大人被孩子的出格行为举止惹恼时,多想想孩子的这些不当言行是否和自己有关,并积极调整。

  总之,家长要善于与孩子换位思考,不能要求孩子的想法都和大人一样,但孩子的所有行为必须以有礼貌、遵守人际交往底线为准则。“说白了,父亲的职责是介于管与不管之间的状态,或者叫守望吧。”陈老师说。

  记者 王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规]家长必看:如何不打不骂管教熊孩子?
熊孩子不加管教有多可怕?一瓶水索赔60多万,管教熊孩子不能再拖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知识点,小升初衔接必备试题!(含答案)
抠鼻屎抹墙、小便撒纸篓、上网课奇形怪状、在评论区说爸爸是猪…面对熊孩子本熊我却决定放手了
八年级家长会材料
【这样说话,没有教不好的“熊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