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体会说话
  ◎ 顾文豪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勒布雷东致力于研究人类身体与社会关系及其演化过程等课题,早先国内已经引进其《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一书,海外学界更赞其为“当代社会杰出的分析家,个体存在的细腻的发现者”。大体来说,这位“发现者”的主要学术观点,在于彰表身体具有的特殊地位,认为这是“自我存在和自我表现的不可缺少的舞台”,乃至个体的标志,形成了与外界的界限,由此沿波讨源,梳理分析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身体与身体观,很是开人心眼。

  相较《身体史》偏重于历时性的理论讨论,新近引进的《日常激情》则偏重于具体个案的展开,旨在“研究身体在交际领域的运作方式”,尤其是身体与情感之间的暧昧关涉,以及身体被社会塑造的方式。

  譬如马来西亚的奇旺族人,他们通过肝脏来表露感情,“我的肝很好”意思就是我状态不错,“我的肝变小了”则是“我感到羞愧”;厄瓜多尔人不高兴的时候,以石头粉末来锻炼心脏,因为他们认为“忧伤住在胸部”;澳大利亚土著宾土比族则认为“胃是一系列情感的源头”;而一个正在气头上的塔希提人很可能会说,“我的肠子生气了”。有趣之处,不仅在于不同地区的人们会以不同的身体部位表达不同的情感,而是“每个器官调动发挥一些特殊的感情”。换言之,不同的器官从本质上说就是不同的词汇,每种文化都拥有自己的词汇、句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按照勒氏的看法,身体是迥异于语言的另一套符号系统,是后天习得的一套“社会化数据”。每一个初生的婴孩,好比一台全新的电脑,装载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文化数据,但这套数据唯有“联网”——即与他人产生联系——才能被激活。这一后天规训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选择”过程,即在诸多文化可能性中做选择。最终随着成长,个人需要“不断地缩小感受和表现的可能性,将其情感状态置于社会联系框架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婴儿啼哭时,如果一个母亲假装不理不睬,甚至孩子越哭越响时,母亲仍旧不为所动。此时,原本作为“母体的延伸”的婴儿,就必须学习慢慢把自己从母体中剥离出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从最初的自闭体系进入社会化的符号体系,开始与周遭保持既不过分亲密,也不过分疏远的正确距离。

  从婴孩的例子可以看出,人类的身体与人类的情感存在着一种意义对应关系。而这种意义关系,本身却非一成不变的,事实上,这其中存在着一段相当漫长的历史建构过程。

  19世纪末,法国旺代的马雷杜蒙地区的年轻恋人,必须在村里人的眼皮底下进行亲密行为,“整整几个小时,他们都不会开口讲话,只是互相亲吻”,这一习俗象征着村民对于男女双方恋情的认可;17世纪的欧洲,便桶椅是特别受欢迎的椅子,人们既能在上头随意大小便,还能思考、写作、玩乐,贵妇们经常会坐在各自的便桶上,围成一圈,谈笑风生,因为如厕是见不得人的事,这一观念是很晚近才有的;而美杜莎传说使得欧洲人相信,眼神具有双重力量,将美杜莎头像印制在器物上,以求取一种矛盾性的力量,保护拥有者,打击敌对者。

  弗洛依德曾经说过:“对于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的人来说,他人是没有秘密的。即使嘴唇紧闭,他们的指头也会说话;他们浑身所有的毛孔都在表达。”《日常激情》让我们重新思考弗洛依德之言,勒氏告诉我们的并非如FBI探员一般,所谓你要懂得人们的身体语言,而是强调作为符号系统的身体器官,不仅表露感情,其本身也参与了人类情感的发展与建构。眉睫闪烁、笑颜偶露抑或泪流满面,这些生物性行为的背后,既有动物性的本然,也藏着一段段文化的大故事。



顾文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能恋爱体系,教你解决99%的情感难题!
情感学
人类进化史中退化的身体器官,最后一个亮了。
人类进化后身体多余的器官
人类进化后身体多余的器官。。。。给最后一条跪了。。。。
社群 家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