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晏华答家长问(之一) 懂孩子成长规律建和谐亲子关系
  编者按

  2月22日下午,浦东新区幸福家庭服务中心承办的“公益课堂”,在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办,近40位家长济济一堂,其中多位家长因亲子关系的障碍而深感苦恼。心理学家刘晏华结合亲身感受,破解教育误区,向家长们传达了正确的亲子沟通理念和技巧。她认为:“面对孩子,家长必须展现爱和尊重,又要让孩子明白界限在哪里。做到这两点,才能让家庭氛围更温馨、和谐。” 

  本版撰文见习记者  曹之光

  ■案例一

  适度游戏利大于弊

  陈小姐是一个6岁男孩的母亲。眼见到了今年9月份,儿子就要上小学了,怕影响儿子日后的学习,她便有意识地想让儿子“收心”。平时,儿子喜欢玩平板电脑上的游戏,一玩就是一个下午,注意到这一点后,陈小姐给儿子定下了禁止玩游戏的规矩。不但如此,她还以身作则,克制自己不玩游戏不说,还把平板电脑上的游戏全部删光了。 

  然而,陈小姐的丈夫王先生却不那么“自觉”。在儿子面前,王先生常常拿出手机,毫不顾忌地玩起“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神庙逃亡”等时下流行的游戏。每当这时,儿子就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断为爸爸叫好。而且,每次王先生玩一会儿后,都会把手机给儿子玩。 

  “爸爸回来啦!爸爸回来啦!”每当王先生下班回家,儿子就会十分兴奋,因为他又可以玩游戏了。可每当妈妈回来,儿子却又像见到猫的老鼠一样,立刻把正在玩的游戏关掉。就这样,家庭关系就变成父子一个阵营,陈小姐成为了“孤家寡人”。 

  眼见自己的努力功亏一篑,陈小姐曾多次与丈夫郑重探讨教育理念,不过,丈夫却总是说:“儿子玩玩游戏,让他开心开心,没什么关系的,干嘛要管得那么紧?” 

  仅仅为了儿子能不能玩游戏的问题,夫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专家支招

  五花八门的电子游戏,让孩子渐渐爱上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这个案例里,父子像兄弟一般,玩起电子游戏来其乐融融,但反对玩游戏的妈妈却很抓狂。 

  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父母限制孩子的游戏行为,这是正常的教育理念。然而,却也不必走极端,将电脑和手机游戏全部删除,或者在孩子面前,家中完全禁开电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那样的话,限制了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的日子少了一种乐趣。 

  关于游戏,我的观点是:一方面,游戏不是坏东西,许多游戏对儿童的反应、判断、逻辑推理等多方面能力都有提升;另一方面,家长要规定孩子的游戏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首先,父母要和孩子进行交流,告诉孩子现在父母玩游戏,是对紧张工作的一种调剂;然后用自己的过往经历,告诉孩子在他的年龄阶段,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如果学好习了,才可以玩玩游戏放松一下。其次,要明确告诉孩子,游戏可以玩,但要有时间限制,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玩。 

  陈小姐目前急需与丈夫进行良好的沟通。这里所谓的沟通,是指不要反复提丈夫明摆着做不到的要求,比如不准玩手机游戏,还要把游戏全部删掉等等,而是要根据先生能达到的自制力,尽可能地提合理的要求,并要求先生配合。比如说,夫妻两个人在儿子面前要统一说辞:“儿子啊,你在周一到周五呢,不可以玩游戏。在周末两天里呢,每天爸爸可以和你在一起玩1个小时。”在平时,陈小姐可以要求丈夫不在儿子面前玩游戏,且绝对不能引诱儿子一起玩。 

  游戏作为一种流行事物,完全禁止也会影响人际交往。平常,孩子们在一起聊天,内容不外乎就是各种游戏活动,要是别人都在说“僵尸”、“小鸟”,自己却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会有朋友呢?任何东西都是过犹不及,适当的游戏,孩子才能够全面发展。

  ■案例二

  青春期教育需要“放手”

  沈先生是一个16岁高二男孩的父亲,班主任告诉沈先生:“你的儿子很争气,有考上一本的潜质,但家长要多督促。” 

  之前,沈先生对儿子很放心,对他的学习情况并不在意。每天,儿子一回到家,就直奔书房关上门。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几乎从不出来。而在书房里,除了学习资料外,还摆放着杂志、漫画以及电脑,沈先生完全不知道儿子在干什么。 

  班主任的一席话,彻底改变了沈先生的想法。“我应该多关心关心他了。”沈先生敲开书房的大门,尝试和儿子交流,并告诫:“你应该多看书,少上网。”起初,儿子能够平和地回应。可沈先生的频繁询问让儿子烦不胜烦,一个月以后,当沈先生再次敲开房门,儿子“恶狠狠”地蹦出一句话:“别管我,烦死了!”随即又把门关上了。

  专家支招

  这位16岁孩子表现出典型的青春期心理。青春期是人生中的必经阶段,其间一个人往往要遭遇困惑、挫折、拒绝等等心理经历,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如何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家长只有在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抓住孩子成长规律后,才能真正接近孩子,进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沈先生的儿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对父母不耐烦,其实是十分正常的。这反映了青春期心理的特点:一、青少年的独立性增强,不再事事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二、青少年情绪的两极化现象十分突出,他们既会因一时的刺激而冲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经常会情绪多变,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三、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幼时很爱说笑的男孩女孩,上中学后,在家长面前却会变得沉默寡言,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心。 

  对于沈先生的困惑,我的建议是: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首先,家长要理解青春期阶段的心理特点。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获得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方式,以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来替代。其次,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不被侵犯的个人空间,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注意力不在家人,而在于他们的同辈群体。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烦恼后不是向父母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因此,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要有“涵养”,懂得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社区亲子活动如此重要
十个“1分钟”拉近亲子关系
100例亲子游戏,家长们还不和孩子玩起来(最好的爱有时是陪伴)
亲子教育“一分钟”,如此简单快行动!
【家长课堂】八种最有效的亲子游戏~(戳)
心理学透视“偷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