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当孩子不再害羞,踏出了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后,父母们面临的问题就变成如何处理孩子间的人际矛盾。在心理上仍旧以自我为中心的学龄前儿童,非常容易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和小伙伴发生不愉快,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化解矛盾?如何引导孩子融入集体?资深心理专家周燕江通过具体案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版撰文实习生  周盈之  见习记者  曹之光

  案例一

  以哭闹收场的游戏时光

  每天傍晚,王先生都会带孙子到小区花园散步,孙子和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们就在一边交流育儿经验。 

  一天,家长们聊得正兴起,小朋友们却扭打在了一起。王先生和其他家长赶紧跑过去将他们拉开。王先生询问原因,原来孙子与其他小朋友在排队轮流玩滑板,一个小朋友硬要插队,其他人不同意,大家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插队的小朋友被家长严厉批评后,就倒在地上大哭大闹,其他孩子受到情绪感染,也哭个不停,家长们只能带着孩子各自回家。

  专家支招

  规则教育重于一味偏袒

  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父母首先要教会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规则。 

  学龄前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意义,他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所以争抢东西的行为时常发生。为了减少冲突,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一些方法,比如通过猜拳、抓阄决定玩玩具的先后,用合理的方法而非打人等手段解决问题。 

  一旦孩子之间发生打架事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孩子的情绪,表达对他的理解:“我知道他打你,你很生气”,不要用事不关己、轻描淡写的态度草草了事,否则容易使孩子哭个不停。 

  稳定孩子的情绪后,就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处理方法,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待到这场矛盾化解之后,家长还要注意鼓励孩子继续交往,树立大家握手言和后还是好朋友的观念。面对孩子之间的纠纷,在不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不随意插手,而是在观察过后,进行合理引导,不可教唆孩子以牙还牙。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人际交往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被他们移植到同伴身上,如果家长待人暴躁,孩子常常会学父母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 

  很多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生冲突,孩子之间也喜欢相互打闹。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没有概念,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他们会认为,打别人是一种示好的方式。他们不知道打别人会造成危险,也不知道别人是否喜欢这种示好方式,所以家长必须明确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 

  上海人有句话叫“洞里老虎”,形容一些人在外面胆小如鼠,回到家却像老虎一样暴躁凶狠。如今有不少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洞里老虎”。重视规则对于“洞里老虎”似的孩子也非常必要。 

  在家里为所欲为,出门胆小害羞的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父母的过分宠爱让他们在家庭中缺乏界线感,以为所有人都该让着他。这种不平等的交往关系在外面的世界行不通,这使得他们害怕恐惧,缩回家中不敢出来。所以父母在家中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往,不过分严厉也不过分放纵,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例如,父母可以与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一方扮演医生,一方扮演病人,或者模拟商品买卖,通过模仿真实的社交情况,让孩子熟悉掌握交往规则。这种“角色扮演”讲究真实性,即使采用童话故事的框架,也要用符合现实情况的人际交流方式进行。 

  除此之外,父母要避免询问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人欺负你”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种问题暗示孩子外面的世界很黑暗,你随时都会被人欺负,这会造成他们贬低自己的价值。相反,父母要鼓励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在交往中重视他人的小事,愿意为他人付出,都是维持人际关系的必要方式。

  案例二

  不愿分享玩具的“小气”女儿

  小朋友在交往过程中,都会出现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的问题,很多家长对此都很头疼。 

  朋友带着孩子到张女士家做客。朋友的女儿看中张女士女儿的一个芭比娃娃,吵着要拿回自己家。可是张女士的女儿也很喜欢这个玩具,不愿意送给对方,两个小女孩因为一个玩具吵了起来。张女士作为主人,要求女儿把玩具让给小妹妹,女儿死活不愿意,张女士觉得特别没有面子。

  专家支招

  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利

  周燕江表示,家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要孩子谦让,懂得和别人分享。 

  周燕江指出,谦让、分享固然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有强烈的归属意识——这个玩具是我的。父母不可以因为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放弃他的所有权,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说“不”——能够坚定自己对所有物的占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容他人的肆意侵犯。这种破坏孩子玩具所有权的行为看上去好像不是大事,但其实会对孩子日后的为人处世产生重要影响:遇到侵权行为时,只好忍气吞声,不敢争取自己的权益。这种怯弱的性格都是源于小时候一直被强迫做不喜欢的事情,只考虑别人,缺乏自我造成的,他们没有勇气去要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情绪也不敢表达。 

  别的孩子如果想玩自家孩子的玩具,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商量:“那个小朋友喜欢玩这个玩具,你愿意给他玩吗?”如果孩子同意,那就皆大欢喜,如果孩子不同意,那父母也不能勉强他们,而是通过转移另一个小朋友的注意力,或者换一个玩具等方法进行迂回解决。

  案例三

  星座造成社交失败

  一个30多岁的男性来咨询人际交往问题,他认为自己社交失败都是因为自己的星座造成的。

  专家支招

  让孩子认识到自身原因

  周燕江说,将自己社交失败归结于星座,表明该男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外归因的思维模式,它实际上是暗示自己:既然出生日期决定了问题的存在,那我肯定无法改变这种情况。 

  周燕江举例说,小朋友摔倒在地板上大哭,奶奶为了安慰孩子就会说:“都怪这个地板,打地板、打地板”。这种做法会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形成外归因的思维模式。这种外归因的倾向,会让孩子遇见问题时不去主动解决,只会责怪他人,久而久之,丧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和改变能力。周燕江说,对于小朋友摔倒的情况,家长应该进行正向引导,“这里地板滑,你以后要慢慢走”,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孩子以后遇事更倾向于自己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岁前宝宝为什么不和小朋友玩,整天缠着妈妈呢?
家庭教育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父母必读】培养交际达人——人际关系敏感期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力①:你的孩子是什么交往类型
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朋友?培养孩子的社交力,你必须知道这几点!
孩子不会交朋友?三招搞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