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要点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每一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长寿,能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给下一代,能亲眼目睹祖国四化建设的实现,能使自己过上幸福的晚年。但人总是要衰老而死亡的,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衰老因各种因素的作用,其过程可以变得迟缓,也可以加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要使老年人健康长寿,除了与营养、医药、运动等因素有关外,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老年人注意心理卫生是促使其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要点如下:
 (一)情绪乐观,性格开朗。 老年人的情绪要乐观,但又不能过分激动。任何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称心,十全十美,生活中总有不如人意之处。遇到这种情况,老年人必须保持稳定的心境,淡然置之,不受外界刺激而破坏良好心境。心境是一种情绪状态,不管是好心境还是坏心境,可以延续几天,几个星期,乃至更长。这种心境可以反过来对人们的机体发生微妙的刺激作用,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好心境带来的作用。相反,坏心境却可以使人在一段时期内闷闷不乐,这就是抑郁,是对身体有害的。一个人有了挫折感,发生了哀怨的心境往往会诱发心脏病,发生心肌梗塞。有位老人有个孙女,因年幼无知而上当受骗,老人心中感到万分懊丧,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没几天就发生心肌梗塞而死。 情绪乐观可以长寿。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有位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强调指出:“一切对人不好的影响中,最能使人丧命的就要算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伤、惧怕,贪得无厌、怯懦……” 老人情绪的突然变化,过分的激动对身体也是有害的,这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活动,大脑是主宰全身的,通过大脑活动来调节支配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使心理与生理保持协调。如果情绪变化大起大落,太高兴、太悲伤,就会导致大脑活动的紊乱与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性反应,不思饮食,失眠等,若高血压严重的就易发生中风,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证明了这一点。 老年人的性格要开朗,据外国报导,认为性格与长寿有关,坏脾气,好斗的性格,不利于颐养天年。对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也证明,长寿老人的性格都很开朗,直率,善于从适当的劳动中享受乐趣,遇事不急躁。一位一百七十岁的老人说:“我什么时候也不慌不忙的。”苏联学者对阿塞拜疆百岁老人的调查指出:“长寿的人,他们经常给人以一种印象——对生活充满乐趣,他们对于有权有势的邻居并不感到羡慕和嫉忌。”可见这些人胸怀开阔,豁达大度。 研究证明,急躁易怒,情绪冲动的人容易患不治之症。美国霍普金斯研究所有两位医生对1948年毕业的一批医学院毕业生进行研究,把他们的性格分成三种类型。 1.阿尔法型。特点是谨慎、含蓄、安静、知足。 2.贝塔型。特点是主动、积极、开朗。 3.伽玛型。特点是情绪容易波动,急躁易怒,不知足。 三十年后了解的结果是,属于第三类型的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七点三都患了癌症、高血压、心脏病、良性肿瘤以及情绪烦恼等疾病;而属于第一、二类型的人中分别有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二十六点七患这类疾病。可见,平时的吵架、猜疑、忧伤等心情必须尽量减少。上海虹口区有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人施承铣老先生,他的妻子也已九十二岁,两人结婚七十二年,从来未吵过架。
 (二)合理用脑、防止衰老。 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基里斯与米勒两人,通过长期研究指出:“脑子用得越少越变老、脑子开始工作的时间越早,延续的时间越长,脑细胞老化的速度就越慢。” 由于每个脑细胞的寿命都是受“用进废退”的进化原则所支配,虽然老人年龄越大,脑细胞的数目越减少,但研究表明,人脑细胞的利用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三十的脑细胞在工作,其余的都储存起来备用。脑细胞是越用越灵,因为人体中氧气与营养素的供给是根据实际需要输送的,所以脑细胞越是使用,新陈代谢越旺盛,核糖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也越多。 西方一些国家提倡终身教育,为老年人开办大学,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老年人脑细胞的萎缩与老化,使他们继续保持原有的智力水平,其他如经常的阅读报纸,看小说杂志,下棋、听音乐、看戏等,都有利于大脑的活动,使大脑经常处于一定的活跃状态,防止衰老。上海黄浦区为老人组织读书会、科普讲座等活动,丰富了退休职工的精神生活,是防止大脑衰老的重要措施,深受老人欢迎。
 (三)充实生活内容,继续发挥老年人的社会功能。 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心理上的抑郁、孤独感、内倾等倾向往往交织在一起,发生相互影响,有些老年人虽然感到自己很孤独,却又不愿意与人们交往,整天冷冷清清地呆在房间里;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老了,辛苦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该享享清福,吃吃睡睡,他们的生活单调、贫乏、沉闷,将更会促使衰老过程的加速。特别是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有机体已形成了有规律的活动,一旦退休,立即改变长期形成的生活规律,再加上心情抑郁,反而会百病丛生。 如果老年人能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诸如协助里弄工作,作些宣传教育,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等,将会充实生活内容,增加生活乐趣。有些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带孩子、种花、养鱼等,也可以使自己的感情有所寄托,有所期待,远比深居简出,以床为伴要强得多。 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与家务劳动,能继续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社会地位,从而延缓了老年人心理上的衰老过程。因为老年人退休之后意味着社会角色的改变,他们自己以为社会地位与过去不同,不如过去那样被社会重视,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用处,因此心理上更会老化。现在老年人参加社会工作,与人打交道,处理一些矛盾与纠纷,获得社会的肯定与尊重,这对老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感到自己也有用处,可以克服抑郁之心情。美国心理学家摩根对纽约州拿退休金的老人作调查,发现凡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保持较多往来并取得较为协调关系的老人,比那种很少与人往来的老人,有更多的幸福感,后一种老人更多体验到的是悲伤感。 为此,许多国家组织了各种老年中心,老年俱乐部等机构,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上海长宁区成立了“退休教师之家”,黄浦区也成立了老年退休职工的类似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开展咨询服务与调查研究,辅导青少年活动等,一方面让老年人能“有用武之地”,另方面也能使老年人晚年生活丰富多采。这些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很受他们的喜爱,既能增进人际交往,向他们输送更多信息,获得新鲜感;又能使老人继续为社会服务,发挥社会功能,获得满意感;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去除寂寞感。
 (四)社会要形成尊老风气,老人自己要承认老,不服老。 尊敬老人,要成为全社会都遵守的社会公德,千方百计地优先为老年人解决同题,尽量给以方便,不使他们为困难所苦恼,以减少其心理负担。尤其是作为老人的家属子女,必须要更多地关心他们,经常与他们谈心、拉家常,避免产生孤独感,对老年人表现出来的噜嗦,孤僻、固执等性格特征,要体谅他们,不要计较,更不要歧视他们,厌弃他们,否则会增加他们心理上的不安与焦虑,老人生病,更需要子女们的关怀与照顾。 有些子女把繁重的家务劳动都推给老年人,有些子女为了房子,财产而与老人为难等,都会使他们增加心理负担,有些老人经济上需依靠子女,但却受到子女的虐待而抑郁自杀的事例屡见不鲜。对此,社会上要形成舆论,造成一种社会气氛与压力,以制止事态的发生。 作为老年人自己,不要受社会上的习惯势力与传统观点所影响,有的认为人到老年就该“百念俱寂”,就该享清福等,如果接受了这种观点,真的会促使其心理上的老化。老年人年龄大,身体衰弱是事实,但并不是“不中用了”,应该不服老,还可以做许多事情。 老年人心中要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一个几年、十几年,乃至更长远的打算。这样,使自己心理上时刻被一个美好的希望所鼓舞,有一种追求,向上的愿望,感到自己很有奔头,一心要活得更长,生活中可以看到有许多高寿老人,他们都把自己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表示要“亲眼看看二十世纪末祖国实现四化的美好景象”。他们虽高龄但不服老,他们乐观地说:“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西,九十不稀奇。自己刚八十出头,还要闯一闯,将来要闯过一百大关。” 正因为老年人心目中期待着美好的生活,欢乐的明天,光辉灿烂的未来,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勇气与力量,使自己充满了朝气与乐观,从而永葆青春,老而不朽,越活越年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记忆力差怎么办 11招增强老人记忆力
老年人的情绪和性格
对于一件事总是要究根究底,他们觉得我在钻牛角尖?
军医忠告:老年痴呆的祸根揪出来了,5种坏习惯,劝你趁早改掉!
防止老年人记忆丢失小妙招
回归心理 老年人的隐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